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爱好者说

【向佐仲】没有时间的世界

世界上本来就无所谓时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因为这个错觉能够很好的让人们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就被人类杜撰成一个概念。

我们从对时间的度量(单位和工具)来看吧,所谓对时间的一切度量,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对两个或者更多物质运动的量的比较,比较中得出的比例,就是时间了,所以,时间的度量,其实就是物质运动量的比较。关于速度、速率的概念,其实就是运动量的重复叠加比较而已,如果我们有耐心,也完全可以放弃时间的概念来重新构建一套表达系统(去除时间概念后的、对世界运动状态的描述)。

明确了这个,我们再来尝试一下,看看放弃使用“时间”概念,并进而放弃使用一切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其它概念后,还能不能重新建立一套概念系统,来表达我们所已经认识到的这个世界的运动。

首先,我们尝试一下,看放弃“时间”这一概念后,能否很好的表达经典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问题。

我们可以用“标准动量比”来代替“时间”,比如我们可以将地球自转一周这个运动事件中,地球表面某个位置的位移距离(折算为直线距离,下同)与地球绕太阳一周这个运动事件中地球核心的位移距离的比值(大约1/365)作为“标准动量比”,这样,1天就是 1标准动量比”,1年就是365“标准动量比”。而将“速度”用“相对标准动量”来代替。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研究了一架飞机,1天能绕地球飞两圈,使用时间的概念表达,就是“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天”,而放弃时间概念后,用“动量比”的概念来表达,就是:“飞机的最大相对标准动量为2圈”,如果这架飞机有能力在天空连续飞行5天,就说“这架飞机一次最多拥有5个标准动量比”,或者一次飞行能够达到的最大距离相当于绕地球10圈的话,就说“这飞机的一次最大动量为10圈(当然也可以换算为公里等其它长度概念,动量是可以有各种单位的,这个可以单独再论)” ,而“一架飞机以2/天的速度在天上飞了5天,共飞行了10圈”(为了说明问题方便而作的假设,我们不考虑这个假设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真实可行,这与说明问题无关),这是使用时间概念进行的描述和表达,如果放弃时间概念,使用“动量比”的概念来描述,就是:“飞机飞行一次:相对标准动量为2圈,总标准动量比为5,总动量为10圈”。公式就是:动量=标准动量比*相对标准动量(动量的单位是圈,相对标准动量的单位是圈,标准动量比没有单位)。这里,还有一个加速度问题,加速度即速度的变化快慢程度,既然“速度”可以表达为“相对标准动量”,那么“加速度” 可以顺理成章的表达为“叠加相对标准动量”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放弃使用“时间”概念后,如何表达生命运动中的一些问题:如果一个人可能会拥有寿命80周岁,因为我们过完一岁就对应于地球绕太阳一圈(也就是大约为365标准动量比),那么80年就相当于29200标准动量比。我们可以表达为:“某人的生命机会为29200标准动量比”。我们人的平均寿命为75周岁的话,就说成“我们的平均生命机会为27375标准动量比”,而某人60岁的时候去世了,就说:“某人实际生命为21900标准动量比”。

现在,最困难的,似乎就是关于昨天、今天、明天这些所谓时态概念的转换了,如果这个转换成功,那么我们常用的“已经”、“即将”等词汇就可以相应的转换过来,甚至可以被弃用。比如,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汇来代替“昨天”这个词汇,而又避开对“时间”这个概念的依赖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这对我们放弃“时间”概念后,如何表达“研究历史、向往未来”的活动是一个最基础性的问题。

很显然的是,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先后顺序”概念,很难兼并到空间上的“前后顺序”概念中去,而所谓“程序上的先后顺序”概念,本身就隐含了“时间”的概念,还是建立在“时间”概念之上的“先后循序”概念。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假想逆运动”概念,即假想一切运动都是可以原路逆转的,这样就可以引进“负动量比”的概念。为了不过多脱离人类现有的表达符号系统,我们可以将公元元年约定为“标准0动量点”,公元前的世界一切运动量理解为负动量,之后的世界一切运动量理解为正动量,那么,公园前1年的时期就可以说成“-365标准动量比中”,公园后2年的时期就可以说成“+730动量比中”。类似的,我们可以习惯性的把“眼前”这一刻定义为“随机0动量点”,或者根据表达需要,临时性的把任何一个时刻定义为随机0动量,这和我们可以把空间中的任何一点临时性的约定为0坐标来建立坐标系进行交流是一样的原理。有了“负动量”、“标准0动量”、“随机0动量”、“正动量”的概念后,相应的就可以衍生出“负标准动量比”、“正标准动量比”等概念。比如,1标准动量比相当于1天,那么往前推一天(24小时)的那个“时刻”(昨天的这个时刻)就可以说成:“-1标准动量比之0动量点”,而往前推23小时的那一时刻,就可以说成:“-23/24标准动量比之0动量点”,也可以说成“-1标准动量比之1/24动量点”。 (从此时此刻开始)的“未来1年的时间里”可以表达为:“+365标准动量比中”,反之已然。而日历意义上的“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则要根据说话的时间,计算当天(年)时间点以后才好表达,这看起来似乎比较麻烦,不过我们完全可以考虑通过改造语言来避免这样的表达麻烦。

这样一来,“他在昨天的这个时刻正从家里出发去上班”,就可以表达为:“-1标准动量比之0动量点,他从家里去上班的标准动量比为0(因为这个时刻他的位移量可以认为是0,所以也可以说他的动量为0)”。而“昨天的这个时候,他在从家里去上班的路上已经走了1小时了”则可以表达为:“-1标准动量比之0动量点,他从家里出发去上班的标准动量比为1/24”,这就很好的表达了他这个人的运动量与地球、太阳的运动量之间的对应比较关系。

从以上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放弃“时间”的概念,而照样能够很好的表达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而放弃“时间”这一概念的好处是:可以将人们从所谓的“时光倒流”、“时空旅游”等错乱的思维、幻想和纠结中解脱出来,避免在科学研究的大道上走向死胡同。而如果真的能彻底放弃使用“时间”这一概念的话,那么,也许我们会更多的去追求生命的质量,而不是过多的去追求生命的长短。当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没有必要真的放弃使用“时间”的概念,毕竟我们用得很习惯了,我们只要相信:“时间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就行。

(作者惠寄。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