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承叔】《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哲学地位

《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哲学地位,长期以来被理论界低估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论》被看做经济学著作,这妨碍了对《资本论》哲学意义的开掘;(2)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了对《资本论》哲学意义的探讨,但大都停留在逻辑学和方法论层面,而没有深入到历史观层面;(3)对《资本论》手稿哲学意义和哲学地位探讨的论著更少。

在马克思那里,历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它们都以实践为前提和基础。“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包含认识论和方法论于一身的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看做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实际上是用物的规律取代人的规律,忽视了人类历史的特殊性。由于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历史观才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就是说,马克思历史观的真正确立是在剩余价值学说产生以后,是在资本主义运行规律被科学揭示以后,是在马克思现代史观形成以后。

马克思的思想无比丰富,尤其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经济学研究中,他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商品的二重性和劳动的二重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学研究中又进一步推进了哲学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最新结论正是在经济学研究中获得的。马克思正是通过经济学的研究,把历史唯物主义推向新阶段的。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最重要特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起,每一次的研究都使历史唯物主义获得新的形态。《资本论》时期,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一个社会形态,使历史唯物主义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意义而言,《资本论》时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最辉煌时期,它构成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制高点。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现代史观基础上的,没有现代史观,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真正现代史观的形成是在《资本论》时期,因此,只有深入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

在完成《资本论》的写作之前,马克思一共写过3个手稿,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其中,《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这个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发现并提出了人类历史上分别以“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三大社会形态,从哲学的高度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世界历史意义,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本质,形成了最高意义的现代观;他发现了市场经济的真正起源,从而把商品经济区分为两个阶段,即前资本主义的小商品经济阶段与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大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阶段;第一次从正面肯定了商品、交换、货币、资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研究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古代社会基础;从生存论角度提出了时间概念,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时间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的问题;在这个手稿中,他提出了社会有机体学说,并从社会有机体再生产的角度来理解每一个概念、范畴。总之,这个手稿是马克思系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初成果,其哲学地位不容忽视。

《资本论》三大手稿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极为丰富。在这些手稿中,马克思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全面地论述了其他四种生产,即精神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再生产,并认为五种生产的内在平衡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第一次全面探讨了交往方式的问题,认为交往方式以生产方式为前提,但一旦形成,它就反作用于生产方式,成为生产方式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一次讨论了主体生产力和客体生产力、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等范畴;讨论了生产方式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技术结构、人类活动的自然前提和历史前提、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一国内部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以及人类共存的生态前提等唯物史观的重大问题。

《资本论》及其手稿所揭示的现代社会内在本质及其规律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适用性,其哲学地位不容忽视,哲学意义需要进一步深入发掘。

 

(选自《哲学动态》2008年第11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