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汪丁丁】资本概念的三个基本维度

有关“资本”概念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维度:物的维度,社会关系的维度,精神生活的维度。本文将“资本”概念置于这个“三维空间”内描述,并刻画“资本人格”在上述三维空间内的个性化演变路径的多种可能性及其复杂性。

1.物的维度。首先,资本作为“资本品”,在纯粹的“物的维度”内,与“消费品”一起构成“经济物品”范畴。前者有累积效应,后者没有累积效应。在物品范畴内,资本品与消费品都具备“财货性”的四重性质-一(甲)desire,满足某种欲望,以该物品为所欲对象;(乙)effect,满足该欲望的因果链条,使该物品成为该因果链条的一环节;(丙)knowledge 关于该欲望及满足该欲望的因果链条的知识被欲望主体知晓;(丁)availability,对欲望主体而言,满足该欲望的因果链条诸环节所必需的那些手段是经努力可以获得并支配的。这四重性质缺一不能使该物品成为“财货”。如果一物品在预先设定的单位时段内不丧失其财货性,那么它就是“资本品”。资本品的这一特性也称为“耐用性”。而资本品不被耗尽有所剩余的特性是累积效应的前提。经济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展开了资本的“物的纬度”的研究:(1)由索罗——萨缪尔逊——阿罗提出并发展的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旨在研究作为“物”的资本的积累过程;(2)贝克尔创立的芝加哥学派“人力资本”理论,旨在研究作为“物”的人所承载的知识的累积效应;(3)由阿瑟创立的当代经济学收益递增理论,旨在研究累积效应引发的“锁入”现象、“路径依赖”现象和“网络效应”;(4)阿瑟的“交换理论”与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络的理论逐渐形成一种“跨学科”的演化社会理论。然而,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内对累积效应的分析还存在许多问题:理论研究中注重了“总量分析”而忽视了“结构分析”。在现实中,资本品作为一般知识和专门知识的载体,物化在财货中的知识就不可以简单相加。

2.社会关系维度。资本是既得利益结构与权力结构的累积效应的载体,是社会关系“存量”。作为“消费”的“流量”只有通过把自身转化为存量的“增量”,才产生累积效应。在社会关系的维度内,通过把自身转化为资本在某一时空点的净收益,总是反映着当时当地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剥削”伴随了资本的累积过程。纳什及其后继者分析了社会成员在特定权力结构下的 “非合作博弈”过程,以及通过该博弈实现可以“自我实施”但仍无法排除“剥削”合作过程。罗默尔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假设下,证明了“阶级剥削”可以在最简单的生产过程中发生,并且剥削者对被剥削者的权力随生产过程的延续而积累,导致被剥削群体的相对贫困化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绝对贫困化。弱势群体的贫困化过程,也就是强势群体占有的各种形式的资本存量的净利润不断增加的过程。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拓展了“资本的”社会属性:布迪厄从“文化资本”的角度、贝克尔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布劳从社会网络理论角度、福山从“信任”角度,论述了资本的社会维度特质。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也具有双重性质,即资本承载的累积效应,一方面可能强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可能强化既得利益格局,导致权力结构的两极化甚至社会秩序的崩溃。由于资本的双重性质,社会秩序或它的狭义形式——“规则”,也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这些规则可能支持大规模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这些规则可能压抑社会成员的自由。

3.精神生活维度。基于资本所承载的累积效应,在精神生活维度内它能够把对利润(净收益)的追求转化为“意识形态”——对净收益或利润的崇拜。“逻各斯理性主义”驱使人们追求各项净收益的贴现值的加权和的最大化。并且,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种倾向会使他们自己在私人生活中仍然追求“利润”最大化。精神生活维度二律背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资本的“人格化”与“人格”的“物格”化是相伴而生的——人有被物化为追求净收益最大化的机器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基于私有产权的人格发展。产权与人格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当代社会其现象学特征是从对利润的崇拜中发生的对创新的崇拜。从而激发一个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逻辑包涵了以下几个方面:(1)它以足够多的闲暇为前提;(2)它产生累积效应-一所谓“创新能力”;(3)它要求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在创新过程中,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载体,资本的累积效应的占有者可能利用这一效应实现其本真的自我。从而,资本人格在精神生活维度内具有某种自我调节机制,可能摆脱利润崇拜的奴役,升华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人格的演变路径总是个性化的,沿时空轨迹:一方面,在私有财产界定的领域内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个性尚未被私有财产异化为商品(利润)拜物教。

4.资本人格的个性化演化路径。资本概念在三个维度内分别表现出双重的冲突性质。在任一历史情境内,可以借助于经济学方法-一在物的维度内,社会理论-一在社会关系维度内,以及现象学方法-一在精神生活维度内,将资本人格的演变轨迹描述出来。资本的人格演变可以有几乎无穷多种组合方式,而这依赖于承载这一人格的个人所处的特定历史情境。这一历史情境由来自下列三方面的许多要素构成:(l)从配子形成合子开始的个人史;(2)对个人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史;(3)对族群和个人产生重要影响的自然与生物史。对资本人格的个性化演变路径的描述,应基于“代理”、“身份”或“角色”而不是基于生物学意义的个人。这样一种建模方式允许建模者把承载资本人格的个人分解为不同的代理角色,每一角色可以沿一特殊路径演变。当这些路径之间出现了无法调和的歧异时,个人心理世界将发生危机。这种心理危机最终导致两种可能:(l)从危机的化解中产生一条占据主导位置的演变路径;(2)危机在足够长的时期内持续产生多重人格以及相应的精神分裂症状。

(摘自《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