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培富】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回眸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中国开始传播。一些知识分子写出了一批学术性和普及性的论著,成立了相应的社团组织,推动了科技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然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科技哲学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难以系统化和规模化发展,科技哲学的专业教育亦无从谈起。

新中国成立之后,科技哲学及其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中去,普遍提高了他们的科技哲学素养。另一方面,科技哲学工作者开始系统从事科技哲学的研究工作,开展科技哲学的专业教育活动。一些高校建立了科技哲学的教研机构,开设科技哲学类课程。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高校和科研部门开始招收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举办科技哲学专业进修班,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科技哲学专业人才,从而拉开了中国科技哲学专业教育的帷幕。这个时期中国科技哲学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联系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科技哲学的教育活动,并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文革十年动乱,中国科技哲学惨遭厄运,科技哲学工作受到任意摧残和践踏,被宣扬的所谓“自然辩证法”实际是反科学、反理性的谬论,科技哲学教育事业发生倒退,科技哲学人才的培养被迫中断。

文革结束,中国科技哲学及其教育事业开始复苏,并迅速发展起来。在仅仅20 多年的时间里,科技哲学人才的培养就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整个成就之和,充分体现了指数增长规律。这个时期中国科技哲学教育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科技哲学教育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1)全国和地方性的科技哲学社团组织的建立,构成科技哲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20多年来,中国科技哲学教育的许多重大决策和活动都是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各省市研究会的主持下做出和完成的。如19787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在京举办了全国科技哲学第一次讲习会,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1500多人参加,听取了24个学术报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哲学教育活动中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事实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省市研究会长期担负着推动中国科技哲学教育发展的重任,在其内部成立了科技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协调和组织全国及地方科技哲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2)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逐步建立起一批科技哲学教研机构。一方面,教育部明确规定科技哲学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和本科生的选修课,使得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建立了自然辩证法教研组() 等专门的科技哲学教学组织。另一方面,1978年开始,有十多所高校招收科技哲学研究生,1995年则达到30多所,2000 年则达40 多所,其中包括7 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可招收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在所有这些培养研究生的单位都建立起完整的科技哲学教学体制。再一方面,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的高校,也逐步建立起科技哲学教学组织。

二是科技哲学教育内容从浅到深、从传统到前沿,终于形成了一个既相对稳定又开放发展的学科体系。科技哲学教育最初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经典著作作为教学内容,接着开始讲授“自然辩证法原理”,但基本上是贯彻经典著作的思想,偏重“自然观”的教学。到80年代中期之后,科技哲学教育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出版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打破了《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年版) 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如出版了《自然辩证法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年版)、《自然辩证法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自然辩证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科学技术哲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教学内容也更多地突出“科学技术方法论”。也正是这一时期“ 方法论”成为科技哲学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进入90 年代,随着学术界更为关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科技哲学的教学对“科学技术观”的内容就更为重视。对于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来讲,与重视“方法论”学习相联系,西方科学哲学成为其主要学位课程之一,而与重视“科学技术观”学习相联系,科学学特别是科学社会学也成为其主要学位课程之一。这样就形成了当今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的一些主干课程;自然辩证法原著选读、科学技术哲学概论、科技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哲学、STS 等。

中国近20多年科技哲学教育的发展也可从该学科的名称演变反映出来。在90年代前,该学科一直冠以“自然辩证法”名称,90年代初,则以“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名称出现,90年代中期,变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形式,到今天,则普遍接受为“科学技术哲学”的名称了。这种演变反映出科技哲学教育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内容逐步过渡到更加关注当代科技及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技术哲学内容。

当今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无论是哲学专业的本科生,或是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还是科技哲学专业的研究生,科技哲学类课程门类多种多样,而对同样一门课程,由于不同的学校和教师,可能使得其体系结构、内容份量、论述角度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在不同的高校、不同的硕士博士点,其科技哲学教育就呈现不同的特色,从而培养出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科学技术哲学人才。

(原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