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错误思潮之一。这一思潮不仅表现在对一些具体历史问题的解读中, 而且还反映在更高层次的历史观方面。要真正澄清认识, 消除这一错误思潮的不良影响, 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对历史观层次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分析和探讨。
一
众所周知, 人所在的社会历史领域与自然领域相比, 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自然领域中, 存在着的是各种自然事物, 它们的运动是按照各自的自然属性进行的, 所谓客观规律就通过这些自然的过程体现出来。而“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 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 没有预期的目的的”。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 很容易形成一种认识上的障碍, 似乎社会历史发展是由人们的意识和动机所支配的, 而不是像自然界那样存在着客观规律。这也是唯心史观在历史观领域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认识论原因。
而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哲学的时候, 他们并没有在这种障碍面前止步, 而是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最终突破了这一障碍,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亦即唯物史观。他们指出, 虽然社会历史领域的情况同自然界存在明显差别, 但“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 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 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作为主体无疑具有特殊的能动作用, 但人的活动必须遵从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 否则便不能取得成功。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决定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的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 进而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一系列重要规律, 特别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从而为这一领域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但是, 在历史虚无主义那里, 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却遭到忽视和否认。它在考察历史事件及相关问题时, 往往只从人们的意识、观念以及他们具体活动的情况去了解, 而不去探究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客观规律及其作用。在这种思潮看来, 历史事件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动机、愿望和所做努力的程度, 可以这样, 也可以那样, 并不存在什么历史必然性。这样一种倾向, 实际上又回到历史唯心主义的老路上去了。
与这一问题相联系的, 则是有关决定论与选择论问题的争议。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所决定的历史必然性,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历史决定论。但这种决定论并不是机械决定论, 而是辩证决定论, 它在承认客观规律及其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肯定主体选择的重要作用, 主张将决定论与选择论结合起来。应该说, 近年来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讨论深化了对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之间关系的认识, 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讨论中也出现了一种极端倾向, 即将决定论与选择论对立起来, 离开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主体的选择作用, 最终以选择论否定决定论。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是与这样一种极端倾向直接相通的。
我们强调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 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应该指出, 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称为“科学”,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承认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 并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根本要求, 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而历史虚无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必然会在实践中造成严重危害, 因而必须加以反对。
二
对社会历史领域中客观规律的认识, 直接关系到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理解和把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 历史唯心主义不承认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 而“这样一来, 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 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图解的汇集罢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所决定的历史必然性, 从而为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同时也应看到,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 其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各不相同, 从而使世界历史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而这是否就意味着,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只是一种杂乱无章的随机过程, 并没有什么确定的轨迹可寻呢?当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正是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特殊进程中, 隐藏着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所支配的一般趋势和脉络;一般与特殊总是相互依赖而存在,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应从一般进程和特殊进程的辩证统一去考察。
应该看到,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客观规律的推动下, 人类社会总是要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进。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视角内, 展现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等基本形态;在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内, 展现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基本形态;而从主体即人的发展的视角看, 则展现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等基本形态。这些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演替, 并不是随意和无序的, 而是按照客观规律及其所决定的必然性有序展开, 由此形成一种内在的逻辑链条,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般进程。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内在逻辑作为一般进程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中展现出来时, 往往会由于具体历史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差异, 包括不同程度的阶段性“跨越”, 由此形成复杂多样的特殊进程。而所谓一般进程就是在这样一些特殊进程的相互交织和联结中表现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 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对一般进程简单、机械地加以理解, 从而离开了它的本来意义和存在的条件, 将其变成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僵硬的教条;另一种则是将特殊进程看作是一些互不相干的孤立事件, 从而与一般进程分割和对立起来。而历史虚无主义却与这两种错误倾向直接相关, 并常常是兼而有之:先是将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简单化、教条化, 然后用具体实践中的各种特殊现象加以质疑和否定, 最后引出历史进程纯属偶然、互不相干的结论。这样一来, 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就被“虚无”掉了, 历史也就可以为人们随意解释, 进而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随意“建构”了。
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 我们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 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基础上, 经过新民主主义的过渡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样一个特殊进程的形成, 当然是与当时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 同时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自觉实践的结果。但这一特殊进程并没有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相脱节, 其中依然体现着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内在逻辑, 并且始终受到这一逻辑的制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演进的更高阶段, 必须在大力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 才能真正建立起来。现在所应该做的, 不是否定和背离这一逻辑, 而是要以此为遵循, 切实解决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三
考察一种历史观, 不仅涉及其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真理观问题, 而且还涉及其在这一领域的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真理观, 它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领域的各种问题, 研究和揭示了这一领域的客观规律, 为这一领域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而与此同时, 历史唯物主义又有着自己的价值观, 它把人的发展和解放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并从现实的人出发探索人的发展和解放的现实道路。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 人作为主体是生活在作为客体的社会结构体系之中的,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人 (主体) 是目的, 社会 (客体) 是手段, 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但是另一方面, 人的发展和解放不能离开社会, 而只能在现实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得到实现。因此, 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社会历史领域的价值评价时, 主张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既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评价, 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评价, 这两种尺度应统筹把握, 不可偏废。
不仅如此, 历史唯物主义还进一步指出, 无论人的发展还是社会发展, 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因而应该历史地加以看待, 也就是以具体的、历史的尺度来进行这一领域的价值评价, 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某种一成不变的抽象信条或观念。无论是评价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 都应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 看这些事件或人物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起到了这种作用。当然, 这些事件及人物, 也都会由于当时条件的制约而具有这样那样的历史局限, 这同样需要具体地、历史地做出评价。
然而, 在历史虚无主义那里, 情况却不是这样。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价值评价, 并不是采用具体的、历史的尺度和方法, 也不重视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统一, 而恰恰是从某种抽象的信条或观念出发, 将某种特定的价值取向绝对化、普遍化, 用来衡量和评价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而且在许多时候, 这种非历史的态度还常常与某种片面化、极端化的倾向叠加在一起, 表现出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这就更不可能得出客观和公正的结论。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 谱写了许多雄伟壮丽的历史篇章。可以说, 从我们党成立的那天起, 便是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我们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 就是为人民求解放, 让劳动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虽然也曾经历过各种曲折和失误, 但我们最终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这一点不容否定。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 无数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德和风范,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应得到应有的尊崇和弘扬, 而决不能被“虚无”化。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上, 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25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253-25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236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52页。
(原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