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分支学科>>美学

【滨下昌宏】生态美学悖论:现代主义的失败,前现代的复活以及后现代的展望

 

一、现代主义的失败

    1.我在这里说的现代主义,意思就是国家—民族建设中的一般意义上的工业化、西方化、城市化和集中化。现代化早被视为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然而,事实证明,现代化能否为人民带来幸福,此事可疑。重要的是,说到环境,人们已经在遭受至今未知的一些疾病的折磨,这必定是过分工业化造成的。

    2.“环境”这个词,如今跟个鬼魂似的,到处飘游。实际上,水俣病留下了许多悲惨的受害者;石棉造成的麻烦,随着受害者与日暴增,也昭然若揭了;空气和大气污染是许许多多的哮喘病例的罪魁祸首。因此,用不着从道德观点看,单是考虑我们的身体,我们也有义务把环境问题当回事儿,得放在心上。我们面临着来自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危险。

    3.地球上怎么发生了这种情况?自然本来对地球上的万物有动态平衡的能力,和谐地管理着新陈代谢、人类的产品和排出物。

    4.水俣病是由作为汞的碳化物一部分的氮而引起的,汞的碳化物是用在合成乙醛的工艺过程中的,于是汞的碳化物转化成了甲基氯化汞,这种东西最后排在了水俣海里。当地人吃了从海水里吸收了甲基氯化汞的鱼类和贝壳类,神经和大脑大受损伤,终于瘫痪。为生产乙醛而产生了这种不忍提及的悲剧,我们就纳闷了,乙醛有个什么用处?乙醛是醋酸的重要配料,醋酸是醋等等东西的配料,简单地说,乙醛对人工合成纤维和多种药品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我们过日子,并不急需乙醛,但我们要穿衣服,要吃药,这两件事都成了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寻常事。那个把他们用不着的液体排放在大海里的工厂,受到了责骂和法律惩罚,但是没有哪个从那个工厂运走乙醛的公司受到谴责。这个用乙醛,那个用乙醛,最终是人类用乙醛。

    5.空气污染多半是由工厂排放的有毒烟气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我们能拒绝汽车吗?我没什么驾驶执照,我通常是坐火车,有时也骑自行车;对我来说,汽车并非少不得。在美国、中国和其他大国,人们需要汽车载人运物。即便在日本,那些住在偏远农村的人,也不得不开车上班和购物,因为那里缺少公共交通。简单地说,需要汽车的那种生活方式,尾气的事情就不提了。尽管我对技术的无限能力不抱乐观态度,但多亏有技术手段,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够指望有不排毒气的汽车。人受空气污染的苦,路旁的树和旅游点的树林也跟着遭殃。树林还一直受到酸雨的破坏。

    6.说到底,万恶之根,可以一路追到人的存在和心智那里去:我应该承认,我们的欲望和占有物已经把自然环境毁了。照黑格尔的看法,欲望和占有物,在构成市民社会的三个因素之列(黑格尔:《法哲学》,第188节)。 第三个因素是处理公共事物的合作体系。

    7.那就是为什么道德哲学家对我们当前周遭的状况所提出的警告,是一种环境伦理学主张的原因。自然环境一定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尽管人为了过自己的日子是片面地依赖自然的;为了更快乐、更舒适和更方便地生活这个目的,人已经破坏了自然。

    8.环境伦理学一般包括如下三点。(1)我们应该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正如“一块儿遭殃”(哈丁,G.Hardin)这说法所暗示的那样。任何活动都趋向于伤害别的东西,无论这东西是人,是动物,或是植物。(2)对那些在这个有限的地球上过日子的人来说,为了下一代还能够生活,保护生态系统和各种物种,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3)我们生活环境每况愈下, 威胁现在还在世和将来要出生的人的生活。因此,现在还活着的人,有义务为未来的世代的生活确保一个靠得住的条件。

    9.各种文明都通过人们追求快乐和实用而得到了发展。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和幕后的民族—国家手拉着手,在为地球的未来增加希望一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有害的。这应该意味着现代化的倒退、挫折和失败。所谓先进国家,不是别的,不过是一些急急乎如律令地推进现代化的国家。时候到了,看看我们周遭的这些破败的惨象,我们该扪心自问,我们一直都在干什么啊。

二、后现代主义:(A)反现代性=对前现代的怀旧病

    10.现代主义的方案失败了以后,在许多领域里就自然冒出了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比方说,在建筑方面,后现代风格通过非常有限的混凝土和钢材材料,在建筑物的表面大肆装饰,这和最为功能主义的现代主义形成了对照。大家对现代主义的功利性和效率第一的原则感到恶心和疲乏了,就趋向于偏爱卢梭式的“回归自然”的口号,这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前现代的、本国本土的怀旧情绪;这些东西表现的是内生的生活方式,不曾受到泊来的、西方的或外界的东西的影响。中世纪的崇拜代替了现代主义,就日本来说,日本的厨艺趣味甚至在年轻人当中也再发生气,蔚然成风。有些男子在街上穿老式的传统服装。

    11.然而,“回归自然”和“回归传统”,这主意,我不敢苟同,因为这种态度不会克服出自现代化的那些问题。真的,设想我们又能生活在中世纪的世界里,人和自然分裂不开,人和宇宙同声相应,这也太异想天开了,怀旧病够严重的。可我们还是得正视事实,得赏识现代化弄出来的许多名声挺好的成就;与此同时,还得对现代化带来的那些灾难扼腕摇头。前现代的感伤主义,我们享受不起。时代要求我们的,是应该批判地继承现代遗产。

三、后现代主义:(B)生态美学的必要性

    12.那么,第二类的后现代主义必定是需要的,这种主义应该会克服现代主义的失败。为了处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个问题,环境伦理学已经出现了。环境伦理学应该被称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从环境伦理学这观念中,我们能学到什么?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对环境的道德意识,别把自然当成个理所当然的礼物。那么一种意识会把我们引到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说,我们是人类欲望的臣民或者主人(但不是奴隶),然后再到第三个阶段,那就是重新评价对于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了。

    13.除了环境伦理学的命题和成就,对于生态美学的必要性,我觉得有两个理由:一是美学本身,在我们当前这个世界上,处于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中;二是美学本身原来的意思就是关于自然和世界的基本的经验。

    14.如今,五花八门的因素,从复杂的社会系统,到高新技术,都堵塞着我们走向审美经验的道路。来列举几个理由吧:在我们的信息社会里,受政治和意识形态操纵的信息满天飞;大众媒体大权在握,蛊惑人心;太多的知识,不总是有用的;这一切都妨碍着我们的审美经验,而审美经验应该能够使我们直接接触物件;城市化使我们对自然麻木不仁;功利的、实业优先的、唯利是图的心智,漠视审美的意义;我们正在失去现实感,这是由于呈现品(representations)泛滥了,无论是虚拟现实的,还是电视屏幕上的,都泛滥了。

    15.因此,我建议,通过构筑生态美学(eco-aestheica),把美学恢复到它本来的意义上去。为什么?怎么个弄法?顺着我们的想法往下说,让我解释几个和生态美学相关的悖论。我们必须意识到生态美学里面以及围绕着生态美学的三个悖论性质的方面:(1)现代主义的失败也导致了现代美学的破产, 然后就惹起了对前现代的怀旧病,惹起了对自然的拜物式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这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非常相似。然而,时代并不停止,也不往回跑。(2)环境伦理学作为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把生物环境看作地球上的重中之重,为所有的物种都带来了很大的生机。

    16.可是,现代主义捣鼓了各种各样的反生命的做法,例如工业化、殖民主义、干涉私事、以量化为手段的理性主义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一切都叫做对生命的暴力。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不是跟现代主义唱对台戏,而是无论如何要提出一些综合的观念。

    17.围绕着生态美学,我们必须进一步想到另外一个悖论。(3)环境这个概念,一定一直是一个从笛卡儿和其他一些思想家以来的现代思想中的主体—客体二元论当中衍生出来的东西。现代美学就是从这么一种二元论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强调人类的一些心智能力,如趣味、想像力什么的。

    18.在这里,我们得出生态美学这个观念。它暗示着一种态度,要恢复美的环境。生态美学永远没有征服或者统治的意思,它只是关怀环境。关怀自然这心思,将创造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19.既然远远地离开主体—客体这种理性主义的二元论,我们就必须返回到原来的那个将会产生出美学的立场:那就是关于自然的原初经验,这种经验会培养起我们对于自然的审美意识。换言之,我们必须否定建筑在主体—客体二元论基础上的现代美学。现代美学只着眼于图像或呈现品(images or representations),对现实没有多少敬意,只要呈现品能刺激我们的感官,为我们的感受力提供一些快感,它就把现实打发到了一边儿。

    20.伴随着自然的衰败这情况,作为关于感受力的哲学的现代美学也崩溃了,这特别要归罪于以多媒体为手段的虚拟现实的发展。

    21.实际上,我们已经面对着现代美学的危机。我们的现代性过渡到了后现代时期,在这过渡的当口,产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情况:比方说,难以直接接触真东西了,真东西被关于不可眼见的对象的那些铺天盖地的信息给遮蔽了;媒体和政治势力的黑手控制着人们的经验;城市化和无所不在的矫揉造作,把对于自然的感觉弄得麻木不仁;数字符号弄出来的影像和言辞,把艺术呈现搞得了无力度,如此等等。

    22.在后现代性的展望中,为了帮助美学重新获得意义,我们应该构筑生态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恰当地处理人对自然的关系、经验中的敏感性的意义,以及城市性的消费生活等问题。我们应该恢复关于我们的原初经验的思考,这种经验将使我们对美学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评价。

    23.在这里,我们应该想起康德美学中的那个无利害的概念。利害意味着对象是可欲求的,意味着占有,照他的看法,审美经验能够达到一个情况,一个无利害性可得以保住的情况。“决定着趣味判断的快适,独立于任何利害。”[The delight which determines the judgement of taste is independent of all interest”(Kant, The Critique of Judgement Pt.1,§ 2,tr. by James C. Meredith]。那些感觉着占有欲的人,不会体验到一个物件或环境的美。

    24.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无利害性当中的第二个因素,即在关于呈现的真实存在当中的无利害。因为我们只满足于令人愉快的呈现品,我们就对从美学观点看的现实本身不感兴趣了。这么一种无利害确实会使人蔑视自然现实和生活现实的重要性。我为什么和怎么感到急需把根本的审美经验恢复到它原本的意义上去,就是因为这个。

    致谢:

    我由衷感谢曾繁仁教授引导我以我自己的方式思考生态美学的问题。逢此盛会,我心甚喜。一位日本诗人菅茶山(17481827)曾经写了一首汉语诗,有句云:“良晤佳境并者稀。”

   王祖哲,译者,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05期。编辑录入: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