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何萍】《共产党宣言》开辟更广阔的学术空间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解答时代课题中历史地展现出来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类历史的进程改变了先前的节奏:先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打破了国际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接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国的空间距离,把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这两个因素为西方资本主义重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创造了客观的政治环境和技术条件,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借助网络技术,加速了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控制,开始重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相继提出了全球化、现代化、文化软实力等价值理念,想以此摧毁和代替前一阶段形成的阶级和民族国家观念。面对世界历史的巨大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了《共产党宣言》有关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用这一观点分析当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发展等问题。这就使《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观点展示出了它的当代价值。

19985月在巴黎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150周年国际大会”汇集了这一研究的成果。在这次会上,来自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1500名左翼学者和社会主义活动家,围绕《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性与现实性,讨论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所提出的新的阶级关系、城市发展、全球化与民族发展、世界历史与人类进步等问题,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观点对于思考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从而表明,当今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活动家是在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变化所引起的新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发展问题。于是,“全球化”、“现代化”也成为这一时期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也以“全球化”、“现代化”为主题,开展了对《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的世界历史观点的研究。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中国学者更关注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世界普遍化的论述,而很少关注《共产党宣言》中有关“世界的文学”思想的论述。这就使《共产党宣言》的“世界的文学”思想成了人们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一个空缺点,从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空缺点。

在《共产党宣言》中,“世界的文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科学、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这一概念,是肯定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必然会产生世界文化精神。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世界文化精神形成和发展时,并没有把世界文化精神与民族文化对立起来,而是把世界文化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对立起来。这两种的对立是根本不同的:把世界文化精神与民族文化对立起来,是把世界文化精神看做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世界市场建立一一对应的东西,因而,它的实现要以消灭民族文化为前提条件。这是以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式来比拟文化的发展,也是“西方中心论”的思想根源。与此不同,把世界文化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对立起来,是从文化的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来说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世界文化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的一般和抽象的东西,民族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是民族文化中的特殊和具体的东西;民族文化中的一般和抽象的东西来自于工业的发展,是由一定民族的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而民族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来自于一定民族的非工业化和非无产阶级的因素。这就是说,无论是世界文化精神,还是民族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都不是某一民族的固定不变的文化性格,而是各个民族的文化在该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创造的不同文化形态的性格和特点,同样,各个民族也必然会在人类历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创造出具有世界文化精神的新文化,以此消除自身从农业文明阶段带来的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缺陷。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虽然谈到了民族文化,也肯定了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因其工业化的程度不同而有文化的高下之分,但是,他们并没有排斥某一民族文化,更不主张消灭民族文化,相反,他们始终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来谈论世界文化精神的创造和世界形成的问题,指出,世界文化精神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各民族消除了自身民族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后获得的文化共同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在论述“世界的文学”时,特别强调“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了公共财产”。

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的文学”这一观点来审视目前对当代中国问题的提问方式和思维方式,就会看到,中国学者采用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提问方式和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按照世界文化精神与民族文化对立的思维路径来提出和解答中国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如我们上面分析的,是以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式来测度文化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式只能解答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并不能解答中国政治和文化发展中的问题。而中国学者讨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主要探讨的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问题。这种探讨当然只能用文化发展的方式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的文学”思想充分展示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文化发展方式。根据这种文化发展方式,我们思考当代中国问题的提问方式和思维方式,应该是对中国20世纪文化的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关系的提问;通过这种提问和思考,说明中国在近百年的思想变革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为我们的民族创造出了哪些具有世界文化精神的东西,还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消除的文化片面性和局限性的东西。如果我们弄清了这个问题,就能够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从当代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文化中学习什么东西、吸取什么东西、消除什么东西?我们一旦弄清了这些,就可以为当代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建设找到一条切合实际的道路。

人类进入21世纪后,文化的世界霸权问题日益突出,“文化软实力”的提出标志着文化的世界霸权是当代中国面对世界的主要问题,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发展的主导性问题,因此,重读《共产党宣言》“世界的文学”思想,不仅对于我们解答当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时代的意义,而且对开拓出更为宽阔地思考当代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的学术空间,同样具有时代的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