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分支学科>>宗教学

【高山杉】支那内学院佛学史料三种

200911,我因调查支那内学院史料,在北京法源寺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目录上查到一部油印本文献,题目作“《中论》等七种”,目录卡片上注明支那内学院民国15年刻印。我托中国佛学院的隆藏法师将这部油印本借出,经过仔细检读之后,发现它是七种文献的合订本,现在按照顺序列其标题如下:

(1)《龙树中论》,罗什译

(2)《因明正理门论》,能破似破段

(3)《如实论》三品,陈真谛译

(4)《缘论会译》

(5)《律学参考》

(6)《支那内学院树因研究室办法》十五年十二月 日

(7)《西藏佛学研究用品目录》十五年十二月 支那内学院树因研究室第一次编印

第一种“《龙树中论》,罗什译”,即鸠摩罗什译龙树造《中论》颂本,共二十·151·四叶,每叶两面,无刻印时间。

第二种“《因明正理门论》,能破似破段”,即玄奘译陈那造《因明正理门论本》讲“能破”和“似能破”的部分(即从“已说能立及似能立,当说能破及似能破”到最后的结颂“诸有外量所迷者,令越邪途契真义”),共七叶,每叶两面,无刻印时间。

第三种“《如实论》三品,陈真谛译”,即真谛译《如实论》三品全部,共十九叶,每叶两面,无刻印时间。

第四种“《缘论会译》”,即玄奘译陈那造《观所缘缘论》、真谛译陈那造《无相思尘论》、义净译护法造《观所缘释论》所牒陈那论本、西藏译(失译人名)规范师域龙(陈那的意译)造《观所缘释论》四种的会译,共十一大叶,每叶一面,无刻印时间。《缘论会译》的内容,相当于《内学》年刊第4辑中吕澂、释印沧编译的《观所缘释论会译》。其中西藏译《观所缘释论》文前方括号中,有“鹙子初稿”四字,这一部分竟是吕澂(号鹙子)当年译文初稿,这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初稿与正式发表的定稿在文字上极为不同。定稿文字酣畅易晓,初稿文字简拗难解。定稿翻译《观所缘论》颂本用七言体,初稿则用五言体。

第五种“《律学参考》”,共五大叶,每叶一面,无刻印时间。每叶左下方题“律学参考”。第一叶全和第二叶的一部分是“现存戒本系统表”,第二叶的一部分和第三叶全是“三宗异义表一”,第四叶全是“三宗异义表二”,第五叶全是“三宗异义表三”。“三宗”者,就是上座部、大众部和说一切有部。“异义”者,就是三宗律藏《优波离问经》、《摩诃僧祗律》和《十诵律》所持异义。《律学参考》诸表与《内学》年刊第3(民国1512月出版)中吕澂、释存厚、冯卓、刘定权编写的《诸家戒本通论》一文颇有关系。比如“现存戒本系统表”,就大同于《诸家戒本通论》第5页上的图表。

第六种“《支那内学院树因研究室办法》十五年十二月 日”,共一叶,每叶两面。《内学》年刊第3辑“本院事记”中,有一篇《树因研究室成立记》,其中提到“树因研究室”(为纪念欧阳竟无的学生、梵藏文学家黄树因而成立的专门研究西藏佛学的研究室)暂定办法六条,与这篇《支那内学院树因研究室办法》内容完全相同。

第七种“《西藏佛学研究用品目录》十五年十二月 支那内学院树因研究室第一次编印”,共四叶,每叶两面,是“树因研究室”藏书目录。就我所知,这份目录从未正式刊行过,对我们了解内学院早期历史有很大帮助。目录后面附有一篇编者识语,内容是对吕澂于民国15(1926)末在北京访求藏文大藏经时所获藏文“永乐版六论”的考证①。考其文义,疑是吕澂所作。·152·①《支那内学院请来番文藏经始末记》:“秋逸[吕澂]便道赴平,访求旧版残本,亦不可得,仅得永乐版论部六种而归。遂筹设树因研究室,集学人习藏文,谋求番藏益急。”《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 1932年第33,“传记”栏,8页。

这七种油印本文献,后四种明显为支那内学院编印。前三种从写刻字体和所用纸张上看,应该也是内学院编印。从时间上说,第六、第七两种是吕澂1926年末自北京访书南归后,支那内学院于同年1228成立“树因研究室”②前后编印的。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目录卡片上著录的刻印机构和刻印时间,当是参考了第六、第七两种文献上面提供的信息。这七种文献为何合订成一册,最初为何人所有,何时以及如何入藏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现均已无法查考。

现将本次所获第四种文献当中的《西藏译〈观所缘释论〉汉译初稿》(题目是我拟的)和第七种《西藏佛学研究用品目录》整理刊出,并附友人李林所藏吕澂196172所撰关于影印百衲本汉文大藏经意见书一封,以供研究吕澂佛学思想发展和支那内学院历史的学者参考。整理稿中所有脚注,都是整理者所加。在录文过程中,曾经遇到个别难辨的字句,请教了友人艾俊川和王丁,这里特别要向他们表示感谢。隆藏法师多次代借图书,李林慷慨提供吕澂意见书复印件,没有他们无私热心的帮助,是不会有这些成绩的。最后还要说一句,整理稿中若有任何错误,都由整理者本人负责。

西藏译《观所缘释论》汉译初稿③

吕 澂/初稿 高山杉/整理

[鹙子初稿]

观所缘释论

西藏译 佚名

另有颂本, 题观所缘论, 别行, 此则陈那自释颂本之作。

诸许眼等识所缘为外义() , 是等或计为彼因故, () 是诸极微。或计能

生似彼识故, () 是彼(极微) 聚。此中且说,

虽为根识因

诸极微可许

不似彼故境

非极微如根一颂

所云境者, 由识决定取彼自性, (识如) 彼相生故。诸极微者虽是因性, 而不便尔④, 其犹诸根。故诸极微且非所缘。

聚者虽有似彼(相识),

似而不从彼

理应有义生起似自() 识乃是所缘, 如是说为生因性故。聚又不尔,

无故如二月

根错乱故见第二月, 虽现似彼而非此境。如是由非实有而非因故, 聚非所缘。

是故外二类

为心境不成二颂

缺一分故, 所云外义极微及聚, 皆非所缘。

或复可意许

成立诸聚相

此许一切义具多相故, 此中有相为现量性。故诸极微中亦得有因, 生似彼聚之识。

极微相亦非

识义如坚等三颂

如坚性等自体虽有, 非眼觉境。极微性亦与彼相似。

如是则瓶瓯

等觉应相似

瓶瓯等诸极微虽多而无差别。

若相异故异

若作此计, 由颈等相异故, 得有差别, 生识差别。然此差别瓶等纵有,

极微实有中四颂

无彼量同故

诸极微是异事, 圆量无别。

故彼是假有

相差别者唯是幻有, 诸极微中则无。又瓶等是幻有性。

若遣除极微

似彼识坏故五颂

诸实有者, 遣除细分, 色等自觉亦不捨。

是故可许诸根识境非外。

即内所知性

如外似现者

是义

外义是无, 唯有内法, 如外显现, 为所缘缘。

识体故

又彼因性故六颂

由内识现似此义, 及从此生, 成就两种法性故, 惟有内法为所缘缘。

且依如彼是现似性, 既彼一分俱时而起云何为缘?

决定故是缘

虽俱时起, 而决定故, 得成由余生() 之缘。如是随因有无而() 有无等。成就此故, 即成就因, 亦可由次第起而说此相。

复次,

立功能() 次第

亦可由次第() 现似义故, 生似自果功能依识而有, 亦不相违。

若尔, () 内色为所缘缘, 云何(经说) 依彼() 及眼而生眼识?

俱时作增上

功能体为根七颂

根者, () 自果比知是功能性, 非由() 大转变。

是于识不违

功能得于识有, 然无显示。

亦得于自体有, 于生果中曾无差异。

如是境体及

功能互为因

无始时来转八颂

名眼功能及与内色(二者) 为依, 识现似义由所缘生不可显示。此二相互为因, 又无始时即尔。有时功能成熟而由识起境相, 又有时于彼相中(得起) 功能。彼二离识是异非异, 随一得说。如是内色成就二法性故, &,amp;,lt;,/SPAN>得观为境。()

 

西藏佛学研究用品目录

十五年十二月支那内学院树因研究室第一次编印

高山杉/整理

原典 黄树因居士抄本

摄大乘论本 无著 一册

大乘庄严经论 世亲 四册

同论成宗品释 安慧 一册

同论成宗品释 无性 一册

分别道理论 世亲 六册

二十颂 世亲

二十颂释 世亲

三十颂 世亲

观所缘缘论颂 陈那

一〇 观所缘缘论释 陈那

一一 观三世论 陈那

一二 因轮论 陈那

一三 因明入正理论 陈那

一四 集量论颂 陈那 以上合一册

一五 集量论释 陈那 二册

一六 大宝积经迦叶品释 安慧 六册

原典 印本

一七 般若论真观庄严论 弥勒 明版 一册

一八 中道论入菩萨行论 寂天 明版 一册

一九 律论毘尼本论 德光 明版 一册

二〇 对论俱舍论颂 世亲 明版 一册

二一 比量论释量论颂 法称 明版 一册

二二 比量论因明正理宝论颂 法称 明版 一册

二三 佛护中观论释 佛护 圣彼得堡版 一册

二四 入中观论颂 月称 北京版 一册

二五 入中观论释 月称 圣彼得堡版 四册

二六 般若优波提舍真观庄严论 弥勒 北京版 一册

二七 真观庄严论释 師子光 北京版 一册

二八 大乘庄严经论颂 弥勒 北京版 一册

二九 大乘最上要义论 弥勒 北京版 一册

三〇 法法性分别论颂 弥勒 北京版 一册

三一 辨中边论颂 弥勒 北京版 一册

三二 大乘二十颂 龙树 京都版 E ast Buddhis t , Vo .l IV, No. 1. 合本一册

三三 寄迦王书 马鸣 京都版 一册

三四 入菩萨行论 寂天 北京版 一册

三五 毘尼本论 德光 北京版 一册

三六 俱舍论颂 世亲 北京版 一册

三七 正理微释 法上 圣彼得堡版 二册

三八 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 北京版 一册

以下西藏撰述

三九 注真观庄严本母明义论 北京版 一册

四〇 注真观庄严到彼岸心论 北京版 一册

四一 注入中观正理船论 北京版 一册

四二 注菩萨地戒品菩提中道论 北京版 一册

四三 因明义苑 北京版 一册

翻译

四四 法华经 河口慧海 三册

四五 胜鬘经 河口慧海 一册¾

四六 无量寿经 寺本婉雅 佛教研究四卷二号合本一册

四七 弥勒本缘经 日暮京雄 佛教研究七卷一二号合本一册

四八 龙树六十颂如理论附原文 山口益 佛教研究七卷三号合本一册

四九 世亲唯识论三种附原文 寺本婉雅 一册

五〇 世亲二十颂释附解说 明石惠达 一册()

五一 世亲俱舍论颂世间品 蒲桑 Poussin, Vasubandu et YaÔom itra 合本一册

五二 寂天入菩萨行 河口慧海 一册()

著述

五三 洛氏佛传 Rockhil:l The Life of Buddha. 一册()

五四 西藏传印度佛教历史上篇 河口慧海 一册( )

五五 新龙树传之研究 寺本婉雅 一册

目录

五六 裴氏甘殊(万历版) 目录 H. Beckh: Verzeichnis der TibetischeÀ Handschrif ten.

一册 ()

五七 裴氏目录畧抄 一册

五八 考氏丹殊(北京版) 目录 P. Cord ier: Index du B stan-H#

gyur. 二册

五九 考氏目录畧抄 二册

六〇 梵汉对检西藏藏经(北京版) 目录 樱井文镜Á 佛教研究七卷合本二册

六一 丹殊(北京版) 论书要目 一册

六二 藏译因明论书(奈留旦版) 目录 一册()

六三 至元法宝勘同录 缩刷藏经结八合本一册

解题

六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 寺本婉雅 佛教研究三卷三号合本一册

六五 巴利阿含经 寺本婉雅 宗教研究二卷四号合本一册

六六 安慧三十唯识论释 增田慈良 学苑第二号合本一册

文法辞书

六七 三十字母及性添接法畧解(原文) 一册 北京版

六八 三十字母及性添接法希徒注(原文) 河口慧海校刊附二种

六九 达氏西藏语文法 Chandra Das: Introduction to the Gramm ar of the T ibetan Language.

以上合一册()

七〇 西藏语文法 寺本婉雅 一册()

七一 四译对校翻译名义大集 榊亮三郎校刊 二册()

七二 夜氏藏英字典 H. A. J¾schke. 一册

七三 达氏藏英字典 Ch,andra D,as. 一册

七四 钦定同文韵统 五册

七五 四体合璧文鑑 十册

杂纂

七六 喇嘛溯源 清守一抄圣武记 日本续藏乙二二十三函合本一册

七七 西藏佛教畧史 李翌灼 佛学丛报三四五期合本三册

七八 西藏佛教概要 河口慧海 现代佛教二卷十号合本一册

七九 西藏之佛教 多田等观 宗教研究三卷二号合本一册

八〇 西藏佛教之研究 渡边海旭 欧美之佛教合本一册()

八一 西藏译佛典概论 深浦正文 佛教圣典概论合本一册

八二 西藏遊记 青木文教 一册

八三 十万白龙 寺本婉雅译 一册()

图表附解说

八四 西藏三百图像 章嘉喇嘛 北京版一函

八五 造像量度经 工布查布 一册

八六 藏像图彙附说 圣彼得堡版 二册

八七 北京版藏像十五种 十五纸

八八 彩画藏像四种 四幅

八九 北京版咒轮九种 九纸

九〇 安像咒藏卷子三种 七卷

九一 西藏藏经版样八种 摄影四种法宝留影合本一册实物四种五十纸

另有黄树因居士遗札十三通, 合订一册, 亦归本室珍藏, 不编号内。

又本室所藏明版六论(十七至二二号) , 最近得之京师俊古西号lu , 原系像胎装藏之用, 作卷子形, 每卷十五六纸至二十余纸不等, 合一百六卷, 约二千纸。卷外签识, 曰般若论, 曰菩提行论等经, 曰律, 曰对论, 曰比量, o 比量, 凡六类。细整理之, 亦只类各一论, 盖复印者每论多至十部焉。同时又得小卷大乘经咒全部(四卷) , 与六论同出京西某古寺像内。经咒有御制序文五种, 皆永乐九年十年间出, 显然明版。其六论之刊, 当亦同时。考明藏太宗御制序赞文, 永乐八年三月九日制藏经赞, 有云, 朕抚临大统, 仰承鸿基, 念皇考皇妣生育之恩, 垂绪之德, 劬劳莫报, 乃遣使往西土, 取藏经之文, 刊梓印施, 以资为荐扬之典, 乃至赞曰, 广此密因义, 布施于竺乾, 云云, 是为西藏藏经刊板之缘起。遣使西土, 即指西藏, 所取藏经, 则甘殊也, 顾此刊板但有经律而无论。永乐十三年六月日, 御制般若中道论对论律论比量论序曰, 朕惟佛法密微, 妙万化而无迹, 大觉旷照, 寓至理于无言, 然非论无以尽其言, 非言无以宣其旨, 乃至朕每阅释典, 遐究真诠, 志契道符, 得其指要, 是用锓梓以广其传, 颁布竺乾, 越踰葱岭, 云云, 是为续刻西藏论藏之缘起。得其指要, 意有简择, 颁布竺乾, 应用蕃文, 故此所刊是零本丹殊也。今得明版六论, 标题既与序文大同, 而其书皆般若中道等部最要之籍, 藏土显教大寺, 传习数百年, 未尝稍改, 非所谓论中指要耶(比量论中, 多刊一部正理宝论, 题法称作, 而现存奈留旦版北京版丹殊目录皆未载, 则于今时研究为尤要矣)?当日刊板, 疑是指此。现时永乐甘殊原版已绝迹人间(柏林藏本系万历时重抄, 东京藏本亦系重刊, 且不完), 独留此戋戋者, 行款版式, 一一传真(如首张单叶两端画像, 次张以下复叶, 分别上下, 皆大版款式, 当时板本唯有甘殊, 宜为其所仿也) , 吉光片羽, 弥足贵已。编者附识

吕澂关于影印百衲本汉文大藏经的意见书

/供稿 高山杉/整理

汤先生所提影印百衲本汉文大藏经的建议极好, 只是要有充分时间, 先做一些准备的工作:

第一, 编定一部汉文大藏经目录。现存各版汉文大藏的编纂都显得杂乱, 日本大正藏也不够理想。现在应该依据佛教的理论体系, 重新编过。译本中有问题的书, 都要区别出来。中国撰述、章疏, 属于唐代以前的不妨全收, 其余的应有简别。不收的可以编印“存目”。

第二, 搜集底本。百衲本可以现存的金刻藏经为底本的主要部分, 这一种版本算是现存各种中最好的了。它收藏于北京图书馆, 其中一部分因受潮黏成一团, 须得设法揭开(前曾用蒸汽湿透细揭, 但进行很慢, 不知最后结果如何)。凡金藏中所缺的各书, 可用思溪版藏经填补。撰述部分如无写本刻本可据的, 不妨利用日本续藏经, 但须经过校订。

第三, 重点校勘。百衲本应有校勘, 方合应用。这可重点的选几百种来做。房山石经近年已全部拓印, 可以用为校本。大正藏的校记也可参考, 但非十分可靠,最好能多找几种宋元版本, 重新校过。

以上各项工作有了眉目以后, 再筹划影印不迟。

愚见如此, 请加裁酌。

1961.7.21

(原载:《世界哲学》2010年第3期。录入编辑:神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