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交叉研究

【梁志学】扬弃概念与对应原理的联系

 

 

20世纪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时候,扬弃概念是由哲学家撰写的,对应原理是由物理学家撰写的,这位物理学家害怕流于玄学之谈,所以没有写这条原理的哲学意义,而那位哲学家又缺乏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也写不出那个概念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具体表达。这个问题一直挂在我的心上,现在我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请大家评论。

黑格尔的扬弃概念

扬弃概念是一个既具有否定的意义,也具有肯定的意义,既具有克服的意义,也具有保存的意义的辩证概念,它在德国古典哲学里首先见于康德的著作中,而且在费希特的著作中被应用得更加广泛。但是,它大多是在否定的意义、克服的意义上应用的,而只有在黑格尔的体系里才显示它的全面的、辩证的意义。关于黑格尔应用扬弃概念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是本体论的方面。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里谈到绝对理念从一个发展阶段进化到另一个发展阶段,从一个总体上升为另一个总体时,经常用扬弃概念表达这种变迁。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1)后续的高级阶段取代了先前的低级阶段,后续的内容丰富的总体否定了先前的内容贫乏的总体,经过这样的转化,原先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发展出了前所未有的规定性;(2)与此同时,先前的阶段、总体和矛盾关系中的合理规定性并未消失,而在后继的阶段、总体和矛盾关系中作为组成部分依然保存下来,发挥着在新的内在条件下所能发挥的作用。这两层含义是扬弃概念进一步延伸的依据。

第二个方面是哲学史的方面。黑格尔在考察历史上先后相继出现的各种哲学体系时,认为它们都是各种哲学家对于绝对理念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总体的认识,因而他把扬弃概念延伸到了哲学史里。在这里,他一方面在这个概念的前一层意义上阐明了一种新的哲学推翻掉一种旧的哲学的巨大进步,揭示了后起的哲学家如何超越了先前的哲学家,把人类对于绝对理念的认识从一个阶段和总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总体;但同时在另一方面他也指明,被推翻的哲学体系的原则并没有被消除,而是被降低为新的哲学体系的观念环节,作为这样的环节从属于新的体系,而这正是扬弃概念的后一层意义。按照各种哲学体系识认绝对理念的进程,黑格尔建立起关于逻辑东西与历史东西的统一性的原理。

第三个方面是逻辑学的方面。黑格尔把形式逻辑称为知性逻辑,把辩证逻辑称为理性逻辑或思辨逻辑。在他的哲学体系的范畴里,总是旧的矛盾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因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在自身包含着矛盾,矛盾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本原。所以,黑格尔主张在进行范畴推演的时候,必须否定、克服那种奉行非此即彼的思维准则的知性逻辑,也就是在扬弃的前一层意义上抛弃知性逻辑,而采用能够把握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的理性逻辑。但他认为,这决不意谓着知性逻辑无一是处,因而毫无用途,相反地,知性逻辑在被抛弃的时候也被包含到了理性逻辑里,只要从理性逻辑里排除掉辩证成分,就会得出在形式思维活动中发挥效用的知性逻辑,而这正是扬弃的后一层意义。扬弃概念在思维科学中的这种延伸极其重要,因为它可以与现代物理学中对应原理直接联系起来。

玻尔的对应原理

20世纪初原子物理学发展起来的时候,卢瑟福给原子结构提供了星云式的模型,他根据古典物理学认为,原子有一个密实的带正电的小核心,即原子核,围绕它旋转的是一些小而轻的带负电的组成部分,即电子,它们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绕核旋转,很像行星绕太阳旋转。然而这个模型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按照古典物理学,绕核旋转的电子必定会辐射出能量,按螺旋线盘旋,落到核内,但在事实上,原子并没有逐渐丧失能量而崩塌。卢瑟福的理论模型就像形式逻辑在处理辩证逻辑问题时遭到了失败。

该怎么办呢?玻尔根据当时的量子理论,建构了随后得到发展的电子云的原子模型,它的要点是:(1)处于一定动力学状态并保持不变的原子不产生辐射;(2)在不同动力学平衡态之间发生跃迁时,原子发出单一频率的辐射,它满足普朗克关系式hv=E1-E2E1为状态1的能量,E2为状态2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v为辐射频率);(3)绕核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的角动量Lh/2?仔的整倍数。玻尔以他这个验证不爽的模型理论否定了卢瑟福的模型理论,但是同时在谈到古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关系时也说明,量子力学的规律在h0时转变古典力学的规律,从而揭示出了前一个模型理论对后一个模型理论的蕴含关系,而这就叫作对应原理。

在随后的时期,当古典物理学的其他部门也向新理论过渡时,对应原理显示出了它的巨大的启发性价值。例如,当波长?姿的值趋近于零时,几何光学就变为波动光学的极限,当速度的值趋近于光速时,古典力学就表现为相对论力学的极限,如此等等。不仅如此,人们回首以往的科学发展历程,也看到对应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科学部门,例如,当曲率的值趋于零时,欧氏几何表现为非欧几何的极限,当演算借助于虚数时,实数论表现为虚数论的极限,如此等等。于是,对应原理就被更加普遍地表述为这样:一门在特定客体领域有效的理论,在一门取代它的更加普遍的理论诞生时,并没有完全丧失它的有效性,而是在一个表征新理论的参数趋近于一个特定的值时,它表现新理论的规律、数学表达的极限。而且在现时代,这条原理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普遍地得到公认的原理。

可以得出的看法

对应原理与直接涉及物质对象的科学原理,如生物学中的物种变异原理和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原理,在语义层上是不相同的,因为它涉及的不是物质的客体、过程、系统等等,而是两种科学理论的关系。但是,正如黑格尔在哲学史与逻辑学中讲的扬弃以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的扬弃为前提一样,对应原理中讲的扬弃是以物质发展中的扬弃为前提的,即以相对高级的物质发展形态对相对低级的物质发展形态的扬弃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种前提,对应原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在哲学史和逻辑学里讲的那种类似于对应原理的理论,阐明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从而给对应原理所述的关系作出了正确哲学解读。一种妥帖地反映特定客体领域的规律性,因而表现为相对真理的科学理论,随着科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进入更高层次的本质,并没有作为错误被抛弃,而是在辩证的意义上得到了扬弃,也就是说,在一种更高层次的相对真理中作为极限被保存下来。新的理论虽然否定了旧的理论,但并不是以形而上学的方式否定它,把它作为无效的理论笼统地抛弃掉,而是予以辩证的否定,指出旧理论的局限性,相对于完全正确地反映更高层次的本质的表征参数值,把它作为极限包括到自身之内。

对应原理同样也见于社会科学中新理论对于旧理论的扬弃。例如,在经济学里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写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到,重农学派思想家魁奈把剩余价值的起源确定在农业生产领域,认为只有这个领域的劳动才创造剩余价值,古典经济学家斯密则把剩余价值概念推广到社会劳动的一切领域,以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取代了魁奈的剩余价值理论;但在另一方面,如果让全部非农业社会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等于零,斯密的理论就会被还原为魁奈的理论。我们现在的经济学家正在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它的古典阶段推进到现代阶段,他们遇到的困难可以说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如果说马克思当时面对的是随机性较小的、还可以用初等数学刻画的经济系统,现今遇到的则是随机性极大的、只能用非线性方程表述的经济系统,但有一条原理依然有效,那就是对应原理。另外,这项推进理论发展的工作还与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不同,总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追求的物质利益密切相关,所以需要排除的障碍就更多。但我们相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既会在辩证的扬弃概念的否定意义上超越了这门社会科学的古典阶段,也会在辩证的扬弃概念的肯定意义上维护了这门社会科学的正确传统,建立起能够正确反映现时代的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论。

2015123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一篇短文,它的作者看来有志于把马克思主义从它的古典阶段推进到现代阶段,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然而这位作者宣称传统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他要深入批判它的表现、实质和危害。我认为,以这种指导思想引领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艰巨工作,肯定会误入歧途,因为这种所谓的创新是完全抛弃了马克思的传统思想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3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