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教研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概况

一、学院概况

1. 历史沿革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是全国民族院校中唯一从事哲学与宗教学教学与科研的机构。

1956年,中央民族大学在政治系中开始招收哲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标志着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学科的创立。直到文革前,招收四届本科生。文革期间,哲学专业停办,政治专业招收四届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政治系哲学专业恢复招收本科生。1985年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成人专升本的学生。19862月,成立哲学系,并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成了宗教研究所,成为系所合一的教学科研机构。1989年开始招收宗教学专业的专科学生,1994年开始培养宗教学专业的本科生,成为拥有哲学和宗教学两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单位。1997年开始,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和宗教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1998年获得宗教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宗教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为适应宗教学学科的发展,20008月,哲学系更名为哲学与宗教学系。2001年宗教学学科成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7月,更名为哲学与宗教学学院。200811月,本科宗教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成立哲学研究所。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所在地,也是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项目民族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子项目的建设单位。

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宗教学理论、民族宗教、世界宗教;4个办公室:学院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研究生与科研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二、队伍建设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现有教职工26人,是一支精干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授1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有博士学位的16人,有硕士学位的2人。

教师年龄结构合理,50岁以上6人,40岁到496人,40岁以下8人。

教师的学缘关系多样,涉及到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十余所著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

教师中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1人,“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首席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社科基金评委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北京市师德先进教师1名,中央民族大学十佳教师”2名。

三、人才培养

1. 本科教育

哲学专业: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的人才近1000名(含在读)。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有的从事党政机关的领导工作,还有的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他们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宗教学专业: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也是我国最早的宗教学专业。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点,也是我国培养宗教学本科专业人才最多的专业点。培养的人才近300名(含在读)。在毕业生中,除了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很多都在从事民族宗教管理工作,并成为各地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两个专业就业率处于平稳状态,达85%左右;其中考研率达30%以上。有多名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学府和科研单位。

学院重视两个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两个专业的全部专业必修课程28门都已经建设成校级合格课程。宗教学导论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此外还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优秀课程1门。

在教材建设和教改方面,已经完成的北京市级的精品教材2项,已经立项的北京市级精品教材1项,校级精品教材1项;校级教改立项2项。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目前,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级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2项,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8项。

为加强实践教学,学院已经建立了5个实习基地,合作单位分别是:北京市宗教局(各种宗教)、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统战部(伊斯兰教)、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明山管理局(民族民间宗教)、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佛教)、山东省泗水县尼山圣源书院(儒家文化)。

2. 研究生教育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4个硕士点和宗教学博士点。到目前,培养的研究生(含在读)有200多名。

1997年开始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累计人数达到100多人,其中10余人获得了硕士学位。

2003年开始为宗教界培养宗教学专业的研究生进修班学员,累计人数达到90多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已经毕业的各级各专业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高级领导干部、企业界的精英。

四、科学研究

学院下设2个科研机构:宗教研究所、哲学研究所。

2001年以来已经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7项。目前在研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2001年以来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2002年以来科研成果获奖8项,其中,牟钟鉴教授和张践教授合著的《中国宗教通史》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五、学术交流

学院重视与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近年来,主办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2005年以来,有21人次到国外和台港澳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2005年以来,有78人次参加国内的学术讨论会。2005年以来,先后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学院开设学术讲座60多次。

六、展望未来

2008年,哲学与宗教学系更名为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后,学院制订了《2008——2012年学院发展规划》,

提出了质量立院、学术兴院、学科强院办院方针,并提出了学院工作的指导原则:在学科建设方面,哲学与宗教学并重,加强哲学学科;在学术队伍建设方面,提高与引进并重,加强引进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并重,加强研究生培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教学与科研并重,加强科研工作。

学院相信,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学院在全国高等学校同类学科专业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2634

更多信息请参见:http://phil.muc.edu.cn/cont/?id=186&cid=100&cname=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