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书评书讯

郭齐勇著《中国人的智慧》

 

 

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8-10/12/129968594_15391542960441n.jpg

郭齐勇先生是受人景仰的中国哲学史领域的学者,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和教学,著作等身,桃李芬芳。先生《中国人的智慧》大作在古稀之年撰成,功力深厚,新见迭出,有力地强调和凸显了中国哲学与人文传统的主体意识,引人注目、发人深省。此书深入挖掘《周易》等经典意蕴,探得先秦子学、魏晋玄学、佛教禅学和宋明理学的堂奥,论述了作为我国文化基因的主要学术流派儒、道、墨、兵、法、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与方法,重视对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大思想家的深入探讨,从中可以体会先圣先贤的问题意识、提问与思考方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理论与实际困境难题的应对之方,能帮助读者走进具有原创性的古代大哲的心灵世界。多年来我们一直受惠于先生《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国儒学之精神》《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中国哲学史》《熊十力思想研究》等诸书的引领,而本书是郭先生在诸多研究著作的基础上撰写的深入浅出、集大成之作,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邃的人生、管理、生态、伦理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思考,相信读者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启迪,用以滋润自己的生命。

情怀——

细细品读此书,我们一方面能够领略中国古代先哲的无穷智慧,这里涉及到先秦子学、魏晋玄学、佛教禅学和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墨子、孙子、孟子、庄子、惠施、公孙龙、荀子、商鞅、韩非、王弼、嵇康、慧能、马祖、朱子、王阳明等,另一方面也能感受作者以“中国人的智慧”作为书名所传递出的良苦用心。作者反复强调,中国智慧的不同寻常之处,不是厚黑学,“中国的智慧,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泱泱大国堂堂正正的大智大慧”。郭先生写作了《中国哲学史》之后再来写本书,他大声疾呼:“中国哲学史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智库!”先生主张走进具有原创性的古代大哲的心灵世界,学习、理解作为我国文化基因、历史上主要学术流派儒、道、墨、兵、法、名诸家的重要代表的主要思想与方法,认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正是将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生命,并用以指导他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智慧。因此作者主张,“对待我们民族的祖宗所创建、赓续的民族精神的心态上,我们提倡一种温情和敬意的态度,而不能像近世大批判运动那样,作断章取义的毁辱、歪曲。”此书致力于阐发、弘扬中华智慧和精神之瑰宝。作者有着中国哲学的深厚学养和智慧,又能用平实有力、生动活泼的语言娓娓道来,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情怀,亲大众、接地气,能满足有志于了解中国智慧的管理者、执政者、教育者等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需求。

特色——

首先,关于中国智慧,作者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郭先生参照阿德勒写的《西方的智慧》和罗素的《西方人的智慧》,观点鲜明地指出,“今天讨论中国哲学或中国智慧,我们反对不假反思地将西方哲学范畴应用于中国古代文本,我们也反对完全把中西哲学范畴看成是绝对对立、不可通约的”。这一思考实际上立足于中国智慧的现代价值:对中国和全世界文化的贡献和意义。作者循着这一思路,不断思考:中国悠久历史的沉淀下来的优秀中国思想者的智慧,突出代表为一位璀璨夺目的思想家的智慧。这些先哲的智慧,与同时期西方先哲相比,会有哪些特点呢?比如同时代中西哲人的思想之间有何异同,郭先生高屋建瓴地总结:“与古希腊哲人相比,先秦儒家特别是孟子对老百姓民生的关注是非常突出的特点,然而小民的生活基本上没有进入古希腊哲人的视野;与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儒家对政府的教育职能,特别是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的要求,也是显著的特点,传统西方之政府职责中,基本上没有教育并提升民众的知识与道德水准的约定。”作者在字里行间不断地贯穿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认为中国人的智慧,是在中西比较的宏大视野中凸显出来的。“与西方哲学重外在超越、以理性来追求价值之源不同,中国哲学重内在超越,价值之源在天,也在天所禀赋的人性与个体自己的心中。心灵之家而不是超越的上帝,亦成为根源之地。西方宗教与哲学强化了超越界与现实界的分裂与紧张。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中国哲学代替了宗教的职能,但它把理想境界与现实人生统一了起来,通过“为仁由己”“尽心知天”的内倾路径(而不是外向路径),把事实(或现实)世界与价值(或超越)世界统一了起来。”郭先生在书中总结了中国哲学智慧的六大特点:一,存有的连续与生机的自然;二,整体和谐与天人合一;第三,自强不息与创造革新;第四,德性修养与内在超越;第五,具体理性与象数思维;第六,经世致用与知行合一。这些中国哲学的智慧,不是讲堂教授的知识游戏,而是具体人的活生生的人格生命,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智慧,也是在中国历史和社会中历练出来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智慧。这些智慧值得珍视,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仍能为全世界的现代人提供借鉴。

会通——

郭先生在阐释每位思想家和学术流派绚烂多彩的哲学智慧时,在凸显他们各自思想特点的同时,特别注重思想之间的异同、联系、会通。例如,郭先生认为,儒家的“诚恕”之道与道家的“齐物”之论可以互释。儒家“谦让”与道家“不争”,同样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工夫。以人文化为特征的儒家与以返朴归真为特征的道家相反相成,互制互补。郭先生强调,儒道智慧的互补,和而不同,共同创造了中华智慧的绚烂多彩之处。

再如,同是道家,老庄道论有何联系与同质呢?郭先生认为,老庄在“道”范畴的基本涵义、“道论”之基本架构、体认“道”的方法以及人生修养之工夫与境界论等方面都是相同或相近的。而老庄道论之区别与差异,主要在于:第一,老庄道论有不同的偏重。老子在宇宙生成论或本体—宇宙论上有偏重,庄子道论则偏重在精神修养的工夫论与境界论。第二,相比较而言,老子道论更富有原创性,更为简约,更有包容、暗示性,涵盖面更大。第三,在精神境界上,庄子更为圆熟。在表达方式上,庄子更加活泼、巧妙。第四,在思想范式上,庄子关于道无所不在,“道”内在于一切物之中的思想,对于后世学者吸收佛学,发展出宋明理学,具有重大意义。经过这样仔细的辨析和分疏,老庄道论的异同之处就非常清晰明白了。

再如,关于儒佛之间的会通,郭先生将马祖与孟子思想联系起来谈:“慧海被马祖提撕,习心偶歇,而本心之明,乍尔呈现。但恐妄习潜存,仍然障蔽本心之明。因此,保任之而勿放失是十分重要的。这正是孟子‘求放心’之本意。”郭先生始终认为,禅宗与儒家是相通的。“马祖禅把佛还原到人的具体生命中,又把人的凡俗生活安顿在佛的境界之中,使有限制的个体透过与佛同体的内在生命的发掘,体悟到心性的空灵与自由,从而超越限制,通向永恒。”再如,此书非常注重思想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分析王阳明思想的来源时,就将其放在整个宋明理学的框架中予以勾勒和凸显。这些中国智慧的异同、联系、会通的揭示,一方面表明中国人的智慧是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激发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智慧的创新与发展,就是在共同交流中求同存异、显示个性与突出自身特色的。

力量——

中国智慧从何而来?圣贤好学不倦、薪火相传、创发不已。因此今天我们阅读此书,既能感受到往圣先哲们智慧的强烈感染力,同时也特别能感受到郭先生用自身的生命去体认、实践中国哲学智慧所产生的振聋发聩的力量。简单地说,中国智慧有力量,讲授中国智慧的人有力量。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我们在阅读此书时不时能感受到。作者曾说:“不选择仁德的境界,能算是智慧的人吗?”这一反问,有醍醐灌顶之效——有智慧的人,不是乡愿之人,不是好好先生,而是有着仁爱的情怀、鲜明的立场、清晰的观点、自由的选择!郭先生在剖析法家思想时,提到法家只讲功利,鼓吹暴力专制,严刑峻法,刻薄少恩,以赏罚二柄驱使人民,不讲道德价值与终极信念,虽可以行于一时,然不可以长久,非长治久安之正道。另外,郭先生对儒家有着深刻的体认,如“儒家有对天、天道、天命的尊崇与敬畏,儒学具有一定的宗教性、超越性。儒家的礼,包含了对昊天上帝至上神灵、对天地山川自然神灵与祖宗神灵的礼敬礼拜,此亦为尊重人与人文的源头,儒家人有终极关怀与信念,以之安身立命”。郭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熊十力研究专家,探索儒学哲学思想智慧经年,能够通透地理解并诠释出“此中真意”。同样,我们在阅读时,也能体察到先生从往圣先哲身上体认到的智慧——“这个时候朱子在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中都透露出一股神圣之意,所谓即平凡而神圣,其气象从容中见出虔敬,温然中透着坚毅,朴实中含着厚重,博大而不失邃密,和悦且谨严,一股和煦温暖之意充溢在其光辉中,他用生命树起了人格的典范,沧桑激越终究化为心灵的丰饶和平静,可谓从容中道真正地做到了以身行道。”从这些充满激情和敬意的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常年在中国哲学研究浸染下先生的追求与志向。这就是如何学习、体认、实践中国智慧的态度,始终保持欣欣然入乎耳、著乎心的态度,从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近些年来国学热的兴起,郭先生常常风尘仆仆、振臂疾呼,不断传播人生智慧、管理智慧、儒家智慧等等,做着正本清源、好学力行的学问,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学问”的追求,既注重高远精深的思想追求,挖掘“极高明”的学问,又主张“平常心是道”的“道中庸”理念,不刻意追求外在超越的理念,而是将其生命的智慧纳入日用常行之中,从而使人喜闻乐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肖永明 殷慧)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