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01
ISBN:9787010193021
“四端七情”之辨是东亚儒学目前有名的哲学沦辩,很能反映朝鲜朝朱子学特色。本书以四端七情问题为理论线索,从比较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四七”之辨的产生、演变及其在东亚儒学目前的意义。在沦述过程中,还对与“四七”之辨有密切关联的“无极太极”之辨、“人心道心”之辨作了详细的阐发。此为朝鲜朝前期有名的二大论辩。此外,由洪军著的《四端七情之辨(朝鲜朝前期朱子学研究)》还系统论述了丽末鲜初朱子学的传人、其“官学”地位的确立以及朝鲜朝前期太极论、道学论、气本沦的思想建树。围绕“四端七情理气”之发、“四七人心道心”等问题展开的沦辩。使朝鲜朝朱子学走上了以心性学说之探讨为中心的哲学轨道。哲学体系只有相互比较才能使各自特色昭彰著明。以“问题”为中心的东亚儒学比较研究,有助于靠前正在兴起的东亚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目录】
序一
序二
章绪论
节高丽末期朱子学的传人
一、安垧
二、禹倬
三、权溥
四、白颐正
五、李齐贤
六、节丽末鲜初的朱子学
一、李穑
二、郑梦周
三、吉再
第三节 郑道传斥佛论与朱子学“官学”地位之确立
一、郑道传的性理说
二、郑道传的斥佛论
章朝鲜朝前期朱子学之发展
节金时习的太极论
一、太极说
二、道佛观
节赵光祖的道学论
一、治主义
二、性理说
第四节 徐敬德的气本论
一、太虚说
二、先天说
三、“二化一妙”论
第五节 李彦迪的理本论——以“无极太极”之辨为中心
一、论辩的发端
二、论辩的主要内容及理论特点
三、论辩在韩国儒学史上的意义
第六节 曹植的性理学
第三章 四端七情论辩之产生与发展
节四端七情论辩之发端——以权近、柳崇祖的“四端七情”说为中心
一、权近与其“四端七情”论
二、柳崇祖与其“四端七情”论
节李滉与其“四端七情”论
一、李滉的理气论
二、李滉的“四端七情”论——兼论郑之云的《天命图》与“四端七情”论
三、李滉的主敬论——以《圣学十图》为中心、
第三节 奇大升与其“四端七情”论
一、奇大升的理气论——兼述《论困知记》
二、奇大升的“四端七情”论——与李滉“四七”论之比较为中心
三、奇大升“四端七情”论的特色
第四节 李珥与其“四七人心道心”论
一、李珥的“理气之妙”论——与罗钦顺“理气一物”论之比较为中心
二、李珥的“四七人心道心”论——与成浑“四七人心道心”之辨为中心
三、李珥“四七人心道心”论的特色
第四章 四端七情论辩之影响
节宋浚吉与其“四端七情”论
一、宋浚吉的理气论
二、宋浚吉的“四端七情”论
三、宋浚吉的“人心道心”论
节宋时烈与其“四端七情”论
一、宋时烈的理气论
二、宋时烈的“四端七情”论
第三节 丁时翰与其“四端七情”论
一、丁时翰的理气论
二、丁时翰对李珥“四端七情”说的批判
三、丁时翰的“人心道心”论
第五章 东亚儒学视域中的“四端七情”论及其意义
节“四端七情”之辨在韩国儒学史上的意义——以李混与李珥的理论差异为中心
一、四端七情论辩的发生及其理论渊源
二、李滉的“四端七情”论
三、李珥的“四端七情”论
四、李滉与李珥“四端七情”论差异之分析
节“人心道心”之辨在东亚儒学史上的意义——以朱子、罗钦顺、李珥的理论为中心
一、朱子的“人心道心”论及其理论意涵
二、罗钦顺的“人心道心”论
三、李珥的“人心道心”论
四、“人心道心”之辨在16世纪东亚思想界的多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当代中国的韩国哲学研究
附录二晦·忘无极太极论辩——书忘斋忘机堂无极太极说后及答忘机堂书一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