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通俗读物

【大智若】德里达的墓志铭:一个哲学冤魂的指控

 

 德里达在文学和哲学边缘地带实施双重书写,取消界限,用双重游戏替补形而上学的缺席,散播模糊的语言意义,发送无解的解构内涵。德里达在哲学史上是一个传奇,奇怪的是,他却是文学批评领域耶鲁学派“诠释黑手党”的教师爷。哈贝马斯毫无客气批评德里达:就像德里达的信徒们在美国大学文学系里信奉的那样。将(哲学和文学)两种研究错误地相结合,使得两者都丧失了本质。2004年,德里达与世长辞。德里达对自己在边缘状态的双重误解早有预期,亲自写下了墓志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学冤魂的指控。

《德里达传》里记载,德里达的儿子皮埃尔在德里达的葬礼上念了德里达自己撰写的墓志铭,纠结一生的德里达纠缠自己解构遗产的继承:谁将继承,怎样继承?会有继承者吗?这个问题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适于提出。它不断地占据着我。德里达的这个纠缠之结可以解开三分之二了,因为“解构”一词流行几十年了,不再是学术殿堂的古玩,从庙堂到民间,从象牙塔的教授到大街上贩夫走卒,从政治阴谋到滚床单运动,拿“解构”说事的无处不在,且没有退休的迹象。

剩下三分之一,就是怎样继承的问题了。德里达在墓志铭里不断强化自己的担忧,有一种孤独求败的感觉。他写到:对于思想而言,余存的问题此后有着绝对难以预料的形式。在我的年纪,我准备好了面对最为矛盾的假设,请你们相信,我同时拥有这双重感觉,一方面,我可以微笑着不谦虚地说,人们还没有开始阅读我,如果说确实有许多很好的读者的话,那在根本上,这一切将来才有机会浮现;但另一方面,与此同时,在我死后十几天或一个月之后,什么都不会再留下,除了合法保存在图书馆的东西。我向你们发誓,我真诚地同时相信这两种假设。

德里达的著作不但给后世的学者留下巨大的文字悬念,由于“诠释黑手党”耶鲁学派的推波助澜,德里达式的解读曾经风靡一时,当然,全世界德里达的读者绝对不止几十位。德里达担忧的是读者读不懂他,确实,到现在依然如此,所以,德里达的墓志铭是哲学冤魂的指控。

德里达有生之年撰写的遗嘱中提出自己的遗产“谁将继承,怎样继承?会有继承者吗”这个问题。德里达认为全世界的读者都在误读他的作品,说“人们还没有开始阅读我”。

纵观德里达学术一生,被批评被围观被讨伐的次数太多了,面对各种各样的批评,德里达不是每次都站出来针锋相对进行回应,但在和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等人争论的时候,给予了反击,比如对哈贝马斯的批评,德里达当时非常恼火,说哈贝马斯批评他,却没有引用他一篇文章,最粗暴地违反了基本的讨论规则。

沉默也是德里达的反击方式,从少年时代起,德里达的主要武器就是沉默。他能够整整一顿饭一言不发。德里达晚年的时候说:“我的父母知道,我从童年起就能够以固执的沉默来表示反抗,任何折磨都不会使我让步,只要谁让我觉得配不上我的答复。沉默是我最崇高、最和平也是最绝对的斗争方式,或表示轻蔑的宣言。”看来,福柯、哈贝马斯和布迪厄配得上德里达回复了。

德里达用双重书写的方式撰写了自己的墓志铭,是哲学冤魂最后的指控,也是德里达面对批评和围攻沉默之后的集中回应。

读家:大智若

 

●传记:《德里达传》作者:(法)皮特斯 定价:88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来源:《北京晨报》20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