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这个词可能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所谓的有哲理的话。但是有哲理的话是哲学吗?哲学本身我们有无概念?我们有无思考?
哲学是什么, 此问题亦易亦难。说简单是因为每一个受过哲学专业学习教育或者对哲学有所领悟的人, 都会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说最难是因为我们只是在某种意义来解释了哲学, 哲学本身是什么是我们人类永远追寻的意义是无法穷尽的。我作为一个哲学的学习者, 也对哲学有一些感悟。哲学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的“philosophia”, 即爱智慧的意思。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纯粹的追寻, 对知识纯粹的热爱。
笔者认为哲学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水是世界本源”。人类第一次从原始的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 有了自己的知识。也是将人类自身从神的枷锁中, 第一次作为主体用人类自身的观点来解释世界的起源。人类第一次有了知识的范式, 从此人类的智慧“一发不可收拾”。
依稀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哲学时的情景, 我把哲学当作了历史来读。哲学书上的文字都是汉字, 我自然看得懂。随着学习的深入, 我慢慢接触到了哲学的一些学术专有的概念。当时我感觉晦涩难懂, 当我读到叶秀山的《哲学讲义》我就更加迷惑, 叶秀山书中有大概这样的一句话, 山川河流向我开显。我觉得不可思议, 山川河流不就在那里吗?现在看来叶秀山先生作为中国的现象学大家, 在类似于康德的思维模式, 认为山川河流作为物自体本身是不可知的, 在认识的过程中这不可认知的物自体被暂且悬搁。我们可以认识的世界, 就是我们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构造我们可以认知的世界。在这个构造的过程中, 山川河流才得以在意义上开显。就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被理解的。如果思维与存在不存在统一性, 那么认识何以能?实践何以能呢?现实的一切物质一切精神, 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哲学的反思都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这个世界如果没了意义是非常可怕的, 就如一个精神病人。
哲学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来反思整个实践生活, 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反思开路。哲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问, 我只是学习了一点哲学的内容就感觉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以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解释, 就是物质与精神第一性的问题。这样的解释显然太抽象, 在孙正聿的哲学导论中我得到了更详尽的答案。唯物主义是从时间的先在性的角度来解释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简单地说物质的存在在时间上早于人类, 也就是说人类出现之前物质已经存在, 所以物质的第一性的;而唯心主义则从逻辑的先在性解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山川河流一切物质都是因为人的存在而有意义, 人类赋予了物质以名称, 所以如果没有人的出现山川河流虽然存在但是绝对不叫山川河流, 叫什么我们不知道, 所以人给予了物质以意义。抛开意识形态不谈, 这两种思考问题的模式都很有趣, 这才是思想的体现
学习哲学的过程中, 第一个难题的康德提出来的。当时我读的是简单的哲学史教材, 对康德理论思想的论述不过薄薄的几十页, 但是概念很多先天综合判断、物自体、哥白尼式革命、人为自然界立法等等, 这真是对我的脑子的一次挑战, 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天从早到晚都是这些概念, 脑子里满满的, 我想不明白树就在那里为什么我无法认识呢?什么是认识主体与客体的转换呢?那时候也没有老师的指点就是自己的看书看完了就思考, 如此下来一个星期终于感觉自己摸到点眉目了。渐渐地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什么, 但是又说不清楚。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在孕育着什么, 只等一场雨的到来, 只等一个契机, 一个顿悟的契机。又过了几天, 思维真的成熟了, 理会到了康德思想的万分之一, 认识论转向的问题, 先天的认识形式为知识的合法性证明。自己像发现一个宝藏, 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在成长。理清思路发现, 哲学真的很有趣。一切的哲学思想都是相连的而且逻辑关系很清晰很紧密。康德的思想必须从休谟开始理解, 也至少要从休谟谈起。在休谟的年代哲学领域盛行着两大学派一是欧洲大陆唯理论以笛卡尔、斯宾诺莎以及莱布尼茨等为代表;另一学派英国经验主义以培根、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两派的分歧其实很简单就是关于知识的来源和可靠性的问题, 前者坚持理性的第一位后者坚持经验的第一位。休谟用质疑的方法, 质疑理性和经验何以能的问题。通过质疑的方法休谟发现经验不过是时间的累积, 很难找到一个可靠的前提。比如太阳东升西落这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 基于经验的判断几乎所有人都认同, 但是如果提出一个假设太阳明天将会西升东落, 会有这种可能性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也就是经验并不是可靠的。同样理性是可靠的吗?休谟在质疑因果联系的发生原理的时候, 发现理性逻辑也存在不确定性。这样的质疑在哲学界无疑是一次的大的地震, 更为严重的是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面临着合法性的审判。知识来源于经验和理性, 当经验与理性都受到质疑的时候, 知识来源的合法性自然受到质疑。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如果知识的来源受到质疑, 简单地说就是知识的可靠性受到了威胁。自然科学发展成果将不再被认可, 整个科学社会领域将陷入恐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康德挺身而出, 首先他将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了转变。认为人的脑海里已经有了认识的形式, 我们只是在经验世界中寻找符合我们脑子里先天有认识形式的填充材料。将认识的中心从对象转向人本身, 先天不证自明的前提赋予知识以合法性。从认识对象到以认识主体为中心的认识形式, 康德形象的称之为哥白尼式革命。
学习哲学时间久了, 感觉个人的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类传承至今的内在灵魂我想这便是哲学了, 哲学看似没有参加任何一件具体的物质生产, 但是一切的意义都是由哲学赋予的。如果没了意义, 从事任何活动还有什么必要呢?
哲学从古希腊诞生之日起, 就是一门追求境界的学问。整个古希腊时代, 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是在追寻本体的境界。二千多年后的黑格尔也说过:“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 从来不仰望高空的人, 才不会掉进坑里”。正是有了这种无尽的对智慧的追求, 才有了人类今天的文明。在物质生产日益丰富的今天, 我们的精神家园又是谁在守候?当我们的精神被消耗殆尽的时候, 那么这一切的物质还有意义吗?
这些的追问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会有, 只是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忘记了如何表述。其实这也是哲学面临的最大问题, 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像一颗硕大的智慧树,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颗哲学大树中分离出很多树, 如物理学、数学等等。最后这些学科又加以整合形成了一个被大家熟知的名词“科学”。哲学的领域为科学让出了发展空间, 也为常识领域让出了空间。哲学最后的阵地只剩下了人类灵魂这一唯一领域, 现在如今也面临最大的危机就是哲学正在被遗忘。
人类在幼年的时候, 为了生存而努力。经历艰辛才发现, 只有从思想上从知识上出发, 才能更好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于是人类用自己独有的智慧获得温饱, 但在吃饱之后人类自身开始打着各种进步的旗帜来摧残这个世界。人类就像一个和自己影子赛跑的疯子, 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我们在忙于认知改造这个世界的时候, 忘记了仰望星空。没有人再去看着美丽的星空, 而我们的后辈又再也难看见璀璨的星空。因为这星空像人类的心一样, 蒙上了一层雾霾。哲学这人类心灵的追寻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最后变成一门神秘的学问, 最后被人类所遗忘。
但哲学不是学者独有的知识, 哲学更是人类本质的反思。是属于人类内心最深处的诉求。亲爱的朋友当你累了的时候, 尝试的看一下我们的天空。也许你会找到最初起航的原因, 找回最初的自我。哲学是人类永恒的智慧, 哲学不是任何一类知识。哲学是人类对知识永远的热爱, 是永远的追寻。就像我们习主席说的中国梦, 不单纯是为了实现什么, 而是为了更多的去热爱去追寻。
【参考文献】
[1] 叶秀山.哲学要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2]孙正聿.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原载《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