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现实关切

【唐凯麟】食品安全伦理引论:现状、范围、任务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导和消费社会的形成,“食品安全”一词已经越来越成为了带有鲜明的反思性或批判性思想特质的概念,承载着人类对新的伦理价值的期望、对人类生存之道追寻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拯救。因此从伦理学的视角,采取多层面、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伦理学要保持它的实践性的品格和对现实生活的范导功能,就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的研究。

“民以食为天。”如果说在人类文明初曙的远古,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还是为了单纯地解决饥饿与生存的需要,那么随着生命意识的逐步觉醒,食品安全问题就被提到了人类的面前,获得了特有的道德意义。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神农尝百草,日中数毒”就是一个证明。《白虎通·号》云:“……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神农氏之所以被称之为古代的圣王,既在于他教民耕作,也在于他“使民宜之”,因而成为中国古代道德的典范。不过在中国传统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在“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的框架中被思考的,并没有突显成为一个具有专门意义的伦理学问题。

严格地讲,食品安全伦理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导和消费社会的形成,安全就成了食品的生产、流通、监管和消费的最基础的价值诉求,它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命的权利与价值、社会的秩序与和谐,以及人类的现在与未来、代际关系的公正与正义等一系列重大的伦理问题。

正因为如此,食品安全伦理的研究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是一个正在勃兴的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外,目前这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解决食品消费安全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从食品体系、政府监管与规制,食品安全模式、食品消费安全风险认知等方面展开。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行动优先领域”,成立了关于粮食和农业伦理的著名专家小组。该小组发表了一系列报告,讨论转基因生物、消费者、食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农业集约化以及渔业中的伦理问题。

美国学者Chrisian Coff出版了《The Taste of EthicsAn Ethics of Food Consumption》一书,深入探讨了食品消费安全的伦理问题。Ben Mepham的《Food Ethics》,Cathy Rozel Farnworth的《Creating Food FuturesTradeEthics and the Environment》等著作,讨论了食品伦理与贸易、环境的关系问题。国外一些学者还从政治学和政治伦理学的角度探讨食品安全问题。Marion Nestle在其著作《Safe FoodThe Politics of Food Safety》和《Food Politics》中指出,“食品伦理的概念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遵循饮食指导增进健康和幸福。如果伦理被看作是以好的举动对付坏的,那么,选择健康的饮食——并劝告人们这样做——将似乎是有道德的行为。”Guither的《食品说客:食品与农业政治的幕后操纵》、Gannon G的《食品政治学》、Chetley的《婴儿食品政治:对一场促销战略的挑战》等著作,透过食品安全的表象研究了其深层的政治伦理意义。Robert LPaarlberg的《Food Politice》一书,详尽地阐述了在当今全球社会食品问题上,包括国际食品价格、饥荒、食品生产和人口增长、国际食品援助,“绿色革命”农业、肥胖、农业补贴和贸易、农业与环境、食品安全、有机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最重要的伦理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伦理研究也是国外学界高度关注的。这一研究集中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上。英国乔治·迈尔逊的《哈拉维与基因改良食品》一书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反对转基因食品;美国侯美婉的《基因工程——美梦还是噩梦》、英国生物学家迈克尔·赖斯和伦理学家罗杰·斯特劳恩合著的《天性的改良》著作等认为,把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制造人类的食品上是不合理的。Nuffield生物伦理学委员会则认为,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转基因食品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在诸多因素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应该谨慎对待。欧盟各国都成立了国家伦理委员会,关注包括转基因食品安全在内的生命伦理学问题,建立了强大的食品安全伦理规制和法律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形成了以“食品安全白皮书”为核心的各种法律、法令、指令等并存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框架。

在国内,随着近年来我国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政府、相关监管职能部门、科技界、学术界、新闻媒体、非政组织以及广大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食品安全伦理问题研究方兴未艾,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

其一,关于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安全问题的伦理研究。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已从“加工业”扩展到了“大食品产业体系”时代,应该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出发点,讨论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有学者指出,拜金主义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根源,要从思想上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在人们的内心世界构筑起一道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防线。

其二,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研究。学界主要从伦理学和安全视角进行探讨,提出尽量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达成科学技术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共识,是转基因食品的社会文化伦理问题透视的目的所在。有学者指出,食品安全伦理是21世纪人类在以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审视食品安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道德主体行为善恶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研究必须考虑它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评价应该遵循有利、不伤害、公正与尊重四个基本原则。

其三,我国学界对食品安全的传播也颇为重视。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媒体现有的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着诸多问题:报道内容失实;混淆关键概念;夸大问题程度;解释说明模糊;互设议程,以讹传讹。有的学者认为,大众传媒在对食品安全这种人命关天且专业性很强的报道中,不认真求证,一味追求轰动;过度地炒作食品安全事件,损害食品企业的正当权益,严重地会伤害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邓如在《食品安全报道中道德失范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食品安全报道中频频出现道德失范现象:一些媒体“炮制新闻”,发布虚假信息,一味沉浸在“独家新闻独家发现”的功利想象中;“媒介审判”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媒体还在法院的判决之前,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超越职权对案件做出判断;部分商业媒体则以新闻传播为手段,通过多种形式谋取私利,以权谋私、新闻要挟,而受贿新闻地时有发生。

其四,关于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研究。有学者提出,食品安全责任的道德视角和监管视角在分析和回应食品安全危机中存在结构性的缺失,这一问题应深入经济运行逻辑和企业伦理内部进行考察。一种破解食品安全危机的经济视角更加具有内在性与合理性,要通过合理的法律建构保障有序竞争,通过消费者“主权”的有效行使回击和惩罚企业不端行为,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稳固基础。目前我国学界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是比较丰富和全面的,整体研究的趋势是朝着综合化、专门化的方向发展,但从伦理方面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还有待深入。

上述情况表明,在当代,食品安全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关注和解答食品安全问题中所突显的各种伦理难题和道德矛盾,从人及其生命的本质、基本价值理念与食品的价值本质等终极思考中寻求启示与引导,为判断与解决各种具体食品安全的道德难题提供充分有力的伦理依据,这是当代应用伦理学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所谓食品安全伦理,属于应用伦理学或实践伦理学的范畴,它旨在从伦理学的特有视角,运用价值理念和道德思维的方式,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监管和消费等各处环节进行伦审视与道德判断,以为维护食品的安全提供价值立场,道德观念、行为选择与评价的标准和伦理对策。食品安全伦理研究,既包括食品安全伦理的一般理论研究,也包括对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维度的探讨,它的任务在于建构分析食品安全的一般伦理理论框架,探讨维护食品安全的具体的伦理途径。

食品安全伦理的一般理论研究也可以说是关于食品安全伦理学的建构。它要运用伦理学的价值理论和思维方式,分析食品安全的伦理意义及其同伦理学的本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炼和阐发关于食品安全伦理的基本概念、主导理念、基本原则,建构食品安全的伦理价值体系,提出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学基本框架。这个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食品安全伦理的元理论研究。它要回答食品安全伦理学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价值使命;食品安全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嬗变,揭示中西关于食品安全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思想传统的异同;食品安全内生的主导价值理念和行为选择、评价的基本原则等等;二是关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责任主体的研究,它要探讨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关系,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伦理义务与道德难题,消费者在食品安生中的伦理处境与道德自觉等问题;三是关于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途径的研究。它要探讨食品安全的伦理调节机制、食品安全伦理的制度设置、在食品安全活动中个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人格的塑造与培养等问题。当然,这些研究最终都要落实到从理论上再现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伦理的现实困境的化解与出路的理论思考与价值导向上。

关于维护食品安全的具体的伦理途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伦理维度与一个特殊问题。这四个伦理维度是:食品安全与生命伦理学的本质联系、食品安全与消费伦理学的内在统一、食品安全与传播伦理学的有机互动、食品安全与监管伦理学的相互依存。一个特殊问题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

食品安全不仅关涉人的生命的存在,也关涉人的生活的质量。这些都无不包含着同人的存在、人的生命权和发展权等息息相关的伦理意蕴。因此有必要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充分利用生命伦理学的理论资源与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地探讨,这是达成伦理共识、化解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消费是为人这个最高目的而存在的,其内涵就是人的存在与发展。消费的这种伦理本质为人们的消费活动规定了一个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消费活动按其与这个目标的远近而规定着自身不同的价值。由此,食品安全消费对人类的消费实践必然具有确定而必然的规范性,一方面它显示任何食品消费活动首先必须是安全的;另一方面人类又要不断地改善食品消费的方式,使食品消费真正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这就为食品消费安全确立了应有的价值目标,也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必须关注的伦理视角。因而揭示食品安全与消费伦理学的内在关系,确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就成了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的伦理途径。

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传媒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的重要机制,它几乎扮演着大众消费意向的导师的角色,在食品安全领域里也是如此。在食品安全领域里,传媒担负着在促进在食品安全传播中注重安全、健康、文明的基本理论维度,形成一个由人、社会、自然三要素而衍生出的人文传播、和谐传播、绿色传播的传播理念,以促使传播能够科学合理地引导关涉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的使命。然而大众传播特别是在其事关食品广告、食品节目等方面,由于其善于利用快感与幻觉的感觉主义策略和炫耀性消费的心理策略来刺激受众的兴趣,挑逗起受众的欲望,使其产生购买的冲动,又常常可能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异化为盈利的工具,以致把安全、健康、文明的应有维度边缘化,甚至消解化。所以,从传播伦理的视角来考察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不可忽视的伦理途径。

政府监管在维护食品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同时担负着多种社会管理职能,面临着诸多利益的冲突。揭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伦理属性,阐发伦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价值意义,探讨政府在权衡处理食品安全与其他各种利益冲突中应有的价值立场、伦理原则,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伦理制度和体系,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安全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所当然地成为维护食品安全的又一个重要的伦理维度。

应该肯定,新技术的应用在丰富食品的种类、提高食品质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新技术的应用,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同时也应该看到,新技术的应用也给食品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转基因食品是其中最具争议的领域。转基因食品是否具有无毒性、过敏性及抗生素抗性和症状潜伏期?等等,这些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实性。转基因食品还存在破坏生态平衡与基因污染的潜在危害以及对特殊人群的信仰与人格的尊重等重大问题,存在引发诸如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等重大社会问题的危险。新技术的发展必须走技术化生存和生态化生存相结合的道路,这就使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成为维护食品安全的一个特殊的而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伦理维度。

总之,食品安全伦理研究要充分解析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伦理成因,从生命伦理、消费伦理、传播伦理、监管伦理等方面,探讨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途径和对策。对食品安全的生命伦理学研究,要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等生命伦理学意蕴,探求食品安全伦理的人权表达,对食品安全引发的现实问题进行伦理批判和反思,对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而导致的食品短缺问题给予人道主义关怀,确立食品安全的基本人权的价值诉求。对食品安全的消费伦理学研究,要探讨消费伦理与食品安全的内在关联及其意义,对消费者食品选择倾向、方式和食品健康结构等进行伦理分析,以凸显人类口腹之欲与环保观、道德感的矛盾冲突,揭示在当代社会的公共伦理建构中存在的伦理需求与道德供给之间的深刻矛盾,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伦理的缺乏同道德的日益多元化与个体化之间的矛盾。对食品安全的传播伦理学研究,旨在关注大众传播与食品安全的深刻联系和背后的成因,分析媒体在普及合理的食品安全观、揭示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传播和公众舆论的形成中的道德引导作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伦理学研究,则要着重探讨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在倡导加强政府监管和法制建设的同时,鼓励公众参与,构建全社会食品安全的伦理对话和决策平台,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治理。食品安全伦理研究还要特别关注新技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认真探讨转基因食品等新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新的伦理问题,坚持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的平衡发展。

加强食品安全伦理研究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代应用伦理学履行其价值承诺、发挥其应有社会功能不可忽视的理论使命。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研究,秉承了问题研究的传统,是对现实问题的展露和分析,同时也是对伦理学理论的生发、检验和拓展。在深化理论认识的同时,搭建不同文化群体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的理论平台,并使其向体制化、建制化方向发展,做到通过学术研究→伦理委员会→决策或立法或制订管理办法的途径,把个案研究成果向法权体系渗透,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引导和范导作用。食品安全伦理研究契合了西方哲学理论范式变革和伦理学发展阶段转型的新趋势,在沟通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关于食品安全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讨论,用高度综合性的哲学智慧去评价有争议的行为和制度,达到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整体透视,从而指导行为选择、制度创新和建设,切合现代哲学鲜明的人学化诉求和真切的实践关怀,体现了应用伦理学直接关注实践,关注现实问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总之,食品安全的伦理研究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去思考当代人类所遭遇的生存危机与发展极限,其终极价值和使命是弘扬尊重生命的伦理精神。它对我国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说来:

其一,食品安全的伦理研究拓展了应用伦理学的研究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技术层面的原因,更有道德层面的原因。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滥用技术、价值观不正确,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要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发生,还必须从道德层面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反思。食品安全伦理研究从伦理学的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食品安全中的伦理问题,提出食品安全伦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利用这些概念、原理和方法去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从而开辟应用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其学术价值在于:首先,它是研究食品安全的一个新的视角,为全方位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个重要的价值座标。第二,它有助于更加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坚守人的生命价值的至上性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第三,它有助于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加深对一些伦理学重要理论问题和道德观念的理解,丰富伦理学的理论内容,增强伦理学的理论活力。

其二,食品安全伦理研究有利于保障公共健康,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和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是保障公共健康、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食品安全的伦理研究在系统分析各阶段食品安全控制变迁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规范食品安全生产、交换、监管和消费的伦理原则,促进有效控制和消除食品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不安全因素,形成一个统一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实现食品安全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的转变,这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价值保障和舆论导向的重要方面。

其三,食品安全伦理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执政的合法性。食品安全伦理关涉到食品生产、交换、监管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价值定位。政府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政府权力源于人民的授予,而权力的授予必然伴随着相关的行政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规定。政府的行政责任和道德义务就是政府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应有回应。政府作为国家主权的行使者,承担着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弥补市场缺陷等重要的社会职能。因此维护食品安全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和义务。通过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分析,明确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和道义性,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魏益民.食品安全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9.
[2]王艳林.食品安全法概论[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3]颜海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间关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徐海滨.食品安全性评价[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许文涛、黄昆仑.转基因食品社会文化伦理透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6]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7][]菲利普·费尔南德斯·阿莫斯图.食物的历史[M].何舒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8][]乔治·迈尔逊.哈拉维与基因改良食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原载:《伦理学研究》20122期。录入编辑:神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