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批评

【彭卫民】失落的期刊分级与本真的同行评议

 

一、      失落的期刊分级与被缚的学术生产

我国台湾学术的生态环境遭受新自由主义市场化学术生产的控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换言之,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学引文索引)以及本土化TSSCI(台湾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THCI core(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作为学术生产的计件标准,驱使台湾学者成为价格化、标准化的劳动商品的生产者,并由此而陷入学术生产与评价的博弈当中。台湾学者对TSSCI的反抗从来没有终止过,比如2004年,台湾学者云集台北专门召开反思台湾的(人文及社会)高教学术评价研讨会,并提出反对TSSCIA&HCI等数据库的形式指针作为升等及奖励的依据,不应独大期刊分级而忽略同行评议等十项主张。又如20115月,台湾立法院主持了一场关于大学评价中论文发表于SSCITSSCITHCI等一些指标的争议问题的立法听证会,台湾素负声誉的《知识通讯评论》(Knowledge Review)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或许,这无可避免会是一个冗长的,甚至是一个没有标准解答的争论过程,可以说,台湾的学术生产从来不缺乏政府意志的干预,例如台湾教育部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推行的五年五百亿计划”②行政院推行的国内学术期刊评比国科会一年一度的“TSSCI期刊遴选,也许恰恰是这种干预,并没有使期刊分级制度退出台湾学术生产主宰地位,反而使得国科会中研院与台湾大学等学术行政单位与强势高校对台湾学术资本的把持达到了寡占的境地

TSSCI也好,THCI core也罢,无非是华文学术界将学术生产机器安装国际化的驱动并辅之以政府意志的产物。TSSCITHCI core的设计与建立,虽称旨在描述台湾人文学研究的状态,探讨人文学研究的本质,而非评量台湾人文学研究的成果,以便能逐渐培养本土的社会科学类期刊,促使台湾学术社群建立其学术权威、特色的根据地。但是,制度的设计者往往无法预测制度之外所产生的影响,且制度的批判者又往往成为制度的共谋者,尽管制度设计者都认为期刊评比有建构知识霸权的企图,但却无法停止这样的惯性,虽然争吵还在继续,但是学者们也无法寻找到一种比以刊评文更合理的学术评价方法。除了国际公认的3个期刊分级体系(SCISSCIA&HCI)外,台湾期刊分级产生了TSSCITHCI core,它们的权威体现在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计划(项目)、升等(晋升)、审查(考核)、奖惩上,期刊论文对评价的结果作用很大,比如政治大学教师升等办法就规定:凡是TSSCI收录期刊,均列入本校教师升等专业期刊评比表的第一级期刊,凡是列入国科会期刊分类的第2级期刊,均列入本校教师升等专业期刊评比表的第2级期刊。又如开南大学规定:副教授晋升教授,至少须4篇具匿名审查制度的知名学术期刊或专业刊物论文,其中至少须发表1SCISSCITSSCIA&HCI的学术论文;助理教授晋升副教授,至少须3篇具匿名审查制度的名学术期刊或专业刊物论文,其中至少须发表1SCISSCITSSCIA&HCI的学术论文;讲师晋升助理教授,至少须2篇具匿名审查制度之知名学术期刊或专业刊物论文,其中至少须发表1SCIEISSCITSSCIA&HCI的学术论文。中国文化大学规定教师发表论文奖励分值,SCISSCITSSCIA类期刊每篇奖励35分,TSSCI Pending“国科会教育部奖助的优良期刊等C类期刊,每篇奖励20分。

另一个事实是,台湾学界对期刊分级的非议甚至谩骂从来没有终止过,类似于台湾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彭明辉教授亡台自五年五百亿计划”⑤、辅仁大学陈君恺教授的期刊分级是反科学的伪历史”⑥这样的论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也许在于期刊分级的本意与由此给台湾学界带来的影响已经南辕北辙的缘故。

不过无独有偶,相比于以TSSCITHCI core为代表的台湾学术界,以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代表的期刊分级制度似乎更容易饱受大陆学者们的批判与鄙夷。我国大陆的期刊分级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逐渐定型。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蓝皮书),在这份报告中,明文指出我国大陆的学术评价已经受到期刊分级的把持,期刊评价机制已经成为了学术创新的绊脚石。

尽管来自CSSCI制定单位——南京大学的学者一再辨析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前者只是CSSCI的数据源期刊,而后者据说是为了指导图书馆订阅而编制的期刊目录。而在更早之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制定者便正告学界如果将核心期刊表作为衡量论文水平的绝对标准来用,就可能发生错误。这样的忠告似乎作用不大,学术期刊也好、学术评价单位也罢,甚至连饱受期刊分级之苦的高校教师与研究人员对此似乎置若罔闻。例如每当新一版本的核心期刊发布前夕,期刊的主编们都会为期刊是否跻身核心期刊目录以及排名次序而或紧张或忧愁;一旦进入核心期刊目录,有些刊物则在未经严格同行评议的前提下,向作者收取高额的版面费,甚至压缩出版周期,增大单期发文数量从而向投稿者敛取更多钱财。高校与学术评价单位在制定科研成果奖励与考核办法时,片面要求高产量而并不过问学术生产的过程与影响,完全用以文换钱的方式来毁坏教师与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迫于奖惩考核制度的压力与学术期刊的强大,投稿人只能敢怒不敢言,最终被迫遵循以钱换文的学术交易过程,这一过程又成为了学术剽窃与学术不端产生的重要因素。

然而事实上,我们从历年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评价指标的增加即可看出期刊评价是逐步趋向公正合理的。CSSCI的建立,更试图在提升学术质量、规范办刊行为、改进学术评价、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以此保证CSSCI在影响力(impact)、重要性(importance)、品质(quality)方面真正为学术研究生产搭建平台。也许正是基于政策制定者这般努力,我们似乎无法找到一种比以刊评文更加合适的学术评价制度,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瓜田李下予取予求的同行评审,人们更愿意相信由数学原理与图书情报推导出来的统一、固定、公开的评价体系——核心期刊目录,只不过多年以来的积习,我们偷换了这样的概念,设立学术期刊的核心区域虽然可以在某些方面指导学术评价事务,但是它并不能指导学术生产,进入核心学术期刊的论文并不等于是优质的学术生产果实。

我国台湾与大陆学术期刊对学术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如上述,不过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期刊分级却并不影响TSSCI期刊的办刊水准,相反,恰恰是国科会制定的TSSCI遴选标准,使得得以进入TSSCI目录的刊物都具备严苛的匿名审查制度与标准的出版作业。总结起来,期刊分级之后,导致以TSSCI为代表的台湾学术期刊在如下几个品质中形成自身特点:

1.匿名审稿制度。台湾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几乎都在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大多数稿约中有注非经两位以上匿名审查人审查,不得刊登,而台湾的学术评价单位对论文的认可首先在于关注该论文是否刊登在有匿名审稿制度的刊物上。

2.退稿率。国科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设置TSSCI期刊评选指标中,退稿率一项高于70%者可得满分(12),低于百分之30%者则为0分,介于30%至50%可得8分;审稿人匿名可得满分(4);送审稿件匿名也可得满分(4),所以对于那些意欲跻身或保住TSSCI名单之列的期刊,必须不断提高接受刊登的门槛,要求匿名审稿人对论文从严审查。

3.论文品质。因为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加之严苛的用稿要求,最终使得TSSCI刊物会呈现以下现象:因为审稿的费时费力,出版周期只能延长,因而半年刊与年刊比比皆是;严格的准入标准,使得单期出版的论文篇数居低不上,通常在46篇;为了保证期刊正常出版,加之投稿人因迎合审稿人提出的问题而将文章越改越长,一般刊登的文章篇幅在23万字左右。

4.投稿门槛。投稿者并不需要为自己刊登的论文付费,绝大多数刊物并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国科会2003年建立了TSSCI期刊审查补助经费,所以作者无需承担审查费、出版费等一切费用,虽然也有一些刊物如《课程与教学》、《测验学刊》等刊物要求作者付费,但投稿费用极低(1000新台币-2000新台币)

反观我国大陆的学术期刊有不少刊物无法在CSSCI的指导下做到上述几点,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也有许多在期刊分级中排名靠后或未实行匿名审稿但颇有水准的刊物,但这些往往与期刊坚持的办刊宗旨或主编的学术成就有很大关系。多数情况是,CSSCI期刊并没有实行匿名审稿制度,没有抓住期刊分级的契机,努力提升期刊的学术品质与社会声誉。有审稿制度的刊物对人情稿、关系稿并不能够完全排斥,审稿制度的不严格,使得有些期刊不断压缩出版周期,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学术期刊为例,截至20115月,社会科学类的学术性期刊总计4428种,年刊62种,半年刊83种,季刊701种,双月刊1267种,月刊2191种,半月刊74种,旬刊43种,周刊6种,半周刊1种,而出版量少则三五十篇,多则一二百篇,每篇文章仅仅占二至三页,字数不过五六千字,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统计,仅2010100所高校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就高达53403。这样的办刊模式与学术产出,遑论什么学术创新与学术价值。

毋庸置疑,期刊分级如今成为大陆许多期刊敛财的挡箭牌。笔者认为,对期刊分级制的批判并不在制度设计的本身,对那些毫无悬念得以进入核心期刊目录的刊物来说,往往守住排名更重要,所以刊物会注重文章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但并不能就此排除这些刊物没有钱文交易予取予求的可能;对于那些闯入核心期刊目录纯粹是为了大肆敛财的刊物来说,学术品质与社会反响对他们来说已经置若罔闻;对于那些化外之民的期刊,有的想要保住品质争取将来为核心名录接受,但无奈因不纳入考核体系而使得稿源质量不济,经费紧张而不得不惨淡经营;有的则干脆破罐子破摔,赤裸裸的见钱就登。有了上述这些情况,期刊分级带来的影响自然会受到学界同仁的批判与鄙夷。多数期刊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向作者大肆收取版面费,这已经完全违背了国际上投稿者付费制度的精神,上述这些现象才是期刊分级饱受诟病的原因。

二、借鉴台湾经验,回归本真的学术期刊同行评议

一般认为,采用同行评议制度(peer review)(11)最能保证学术期刊与学术生产的良性运作。证明了原创思维在丰富的知识传统中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同行评议无可争议地成为知识进步的基础。学术成果的共享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目标,而同行评审以其公开、公正性恰好符合学术共享这一原则。在台湾学术界,同行评议已经体现为较为完善的匿名审查制度(12):这种制度是假设在投稿人与期刊之外佚名的第三者是公正、独立且能客观、公平地鉴定投稿人学术成果的优劣。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在通过初步形式审查后,期刊编辑委员会聘请两至三位相关学科领域的匿名审查人对投稿人(匿名)的文章进行审查,通常,期刊会要求审查人将审查结果表示为径直刊登(accept outright)、修正后同意(accept with minor editing)、修正后附答辩书再审查(the revise & resubmit manuscript)、不予刊登(rejected manuscript),以及附上审查人对文章的审查意见,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情况,编辑委员会会遵照审查人的审查答复而对投稿人的稿件做出处理,并同时将审查意见寄送作者,作者在收到审查意见时,有权利向编辑委员会申诉审查人的审查意见。

通常审查人会要求依照从原创性文献佐证研究方法资料蒐集数据分析研究假设研究结论等方面对文稿给出审查意见。在稳定、完备、弥封的学术审查环境下,投稿人的稿件审查情况最终会落在上述10审查意见处理参考标准中任意一条,当然需要提到的是,径直刊登的概率非常小,除非极端优秀的稿件,否则一般审查人会慎用;修正后同意附答辩书再审的概率较大,因此,编辑群需要在投稿人与审查人中间起到沟通与敦促作用;关于不予刊登,通常情况编辑委员会会依照审查人的意见处理。

 

编辑委员会(主编)只需要延请足够的、有水准的、负责任的匿名审查人及时、负责地审查期刊来稿。据此推断编辑委员会(主编)的全部权力在于将形式审查通过的稿件寻找最佳的审查人,并同时敦促审查人高质量地填写审查意见,以保证期刊得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实际上多数台湾学术期刊将这种日常性的事务交付编辑助理或期刊秘书完成。

台湾学术期刊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匿名审查,通过不断修正匿审办法,可以带来下述利处:

1.学术成果的优劣成为期刊取舍的唯一标准。当然,这里需要排除尽管投稿人匿名,审查人仍旧能揣测文章作者信息从而徇私舞弊的可能,以及审查人劣质评审与恶意评审而带来的非预期结果(13)。对于期刊来说,匿名制度下,完全可以刊登来稿中质量最上乘的稿件,这样一来,匿审人的建议得以辅助期刊科学甄别论文优良,从而可以大大提升期刊品味与品质。

2.削弱或消除学术生产的马太效应。匿名审查时,研究者个人的品质、影响力与社会权威、学术地位与学术身份完全失去了作用,资源分配的原则取决于学术成就而非学术声望。在台湾社会科学界,虽然也有个别刊物会在稿约中设置投稿门槛,但大多数刊物投稿园地公开,并不排斥甚至鼓励学术新人富有见地的文章。

3.促成缜密的研究逻辑与良好的学术氛围。台湾学术风气的严谨与期刊发文谨慎、程序严格不无关系,匿审人通常对本学科领域有系统、全面、客观的洞察力,能够侦测出投稿人稿件是否完整、原创,这些建议集腋成裘,就可以提升学术共同体内成员的普遍研究水准,同时纠察出学术抄袭与学术不端的行为,净化学术空间。

4.进一步降低期刊办刊成本。匿名审查的开展会造成较高的退稿率,从而会使得期刊出现出版周期长、单期发文量少的特点,期刊有足够的时间应对出版作业。大多数台湾期刊都建立编辑委员会,以制定期刊运作程序并参与讨论期刊重要事务,但多数编委仅为荣誉职,具体庶务由期刊以补助的方式聘请编辑助理,台湾大多数高校学报的编辑助理通常为本校大学部的二三年级本科学生。

 

国科会要求进入TSSCI的期刊遵循的一项重要指标匿名审查已如前述,台湾的学术期刊普遍守住并逐步完善同行评议制度;以促成期刊进入TSSCI名录,可以提高办刊水准,降低办刊成本;投稿人接受同行审查人的学术观点,也使得眼界得到延展,观点受到启发。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学术传统中的审慎、严谨、诚信的性格得以较好的保存,有台湾学者这样评述他们的同行评议制度:我们将这种制度建立在普遍的信赖基础上,我们某种程度相信作者不会造假或篡改资料,与此同时我们任何一方会维护这一制度,就像车道与红绿灯是所有路人必须维护的,如此才能顺畅、安全、方便。

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术圈或者学术共同体内推崇同行评议与督鉴的精神,本身并不意味学术圈的学术风气可以改良,学术水准可以得到提升,因为同行评审是一种标准的科学研究品质控管机制,台湾在用,大陆同样也在用,同行评审日积月累所形成的诸如诚信、公开、审慎、民主等的风气,对学术生产大有裨益,但也留下不少恶质、劣质、多数人的暴政瓜田李下等不利于学术监督的负面效应,这些或许不是通过制度设计可以实现的。我国大陆的一些刊物也宣称实行以匿名审稿为代表的同行评议制度,这些刊物一直在秉持学术公器,守住学术底线,但这依旧无法改变大陆学术期刊某些混乱的现状。目前,在我国大陆现有的学术评价链条中,学术成果——科研经费——学术期刊——学术评价单位——学术共同体形成了当下的学术界一条牢固的利益链:评价单位与权力部门制定核心期刊目录以区分学术成果的优劣;期刊借分级之名,或收取高额版面费、或制造学术垃圾、或对名家与学术新秀选择双重标准;科研经费助推了部分教师与研究人员对版面费的妥协心理;学术评价单位无法在以刊评文之外寻找更好的学术评价标准。这样一来循环往复,使得期刊分级因同行评议的缺位,严重地影响学术创新和学术生态。

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是本真的学术评价,要求学术共同体内的成员遵循以真学问、真方法、真品质为根本,反对学术研究的假、大、空,从而改变诸如恶意收取版面费、认钱不认文之类让人匪夷所思的扭曲逻辑,归根结底应该回到学术期刊的本真的同行评议上来:

1.“本真的同行评审其本质在于学界同仁莫不用审慎的态度防止不良学术成果的发表,而期待优秀学术成果为学界共享,基于此,我们需要的是建立诚信、严谨、公正、弥封的学术审查与监督环境而不是纯粹的以刊评文的期刊分级制。

2.台湾学术期刊基本不收取版面费(极少数刊物收取工本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在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下,主编以期刊的学术成就为重,依靠期刊牟利是自取灭亡的做法,大陆某些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高额版面费,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应当坚决制止。

3.要求制定期刊分级的权力部门将期刊是否有规范的同行审稿作业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期刊分级只能作为量化考核,只有与以同行评议为代表的质化考核相搭配,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评价优势。

4.台湾多数高校在考评教师时首先要求论文必须具备匿名审查制,虽然不尽科学,但大陆的考评单位可以借鉴,在考察是否为核心期刊论文的同时还应注重是否有同行评审意见,从而缓解期刊分级予取予求的局面。

5.同行评议不仅可以使投稿人通过与审稿人的学术对话提升学术问题的宽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学术圈一旦营造普遍的同行评议环境,投稿人会自觉要求自身学术品质不断提升以达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标准。

6.整治无良的核心期刊,这些期刊大多以收取版面费为根本旨归,更深一层次来说,版面费是同行评议制度缺位造成的后果,因此,整治掉这批刊物实际上有助于缓解我们因无法立即完善同行评议程序而造成的紧张趋势。

三、       回归常态的学术评价

本文所论述关于期刊分级的影响与同行评议的作用,实际上旨在说明我国大陆以期刊分级为象征的量化评价虽然有其科学合理性,但几乎独占了学术评价的话语权,以学术共同体为象征的同行评价出现边缘化或者缺位的情况。我们呼唤重建学术评价体系,期待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希望学术共同体回归本真的学术评价,但如何设计,出路在何方,则各有说法,但有一条定律不会改变:只有量化评价与同行评议互通有无,相辅相成,学术生产才能正常运行,学术成果才会百花齐放,过度放大期刊甄选学术成果的作用而忽略同行评议可以助推集体学术成长这一事实,是不明智的做法,过度强调虚无的学术共同体而全盘否定量化评价,只会使得学术研究倒退。我国大陆学术期刊资本霸权与同行缺位的事实和由此造成的影响已为学界大多数同仁周悉。本文攫取台湾学术评价的一个侧面,认为台湾期刊评比虽然也有扰人之处,但却有TSCCI设计与遴选的积极效应,又加之严格的匿名审查制度,因此保证了以诚信、严谨、公开为特点的学术风气不至于沦丧期刊之手,这一点可以拿来为我所用。通过这样的比对与省思,我们期待大陆学术资本的操控者、学术期刊的主编、学术研究的先进们寻找学术生态均衡分布的支点,寻找那些适合学术同仁生存的土壤,为改善大陆学术环境、促成学术繁荣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注释】

关于TSSCI的设计与由此在台湾社会科学领域造成的诸多影响,可以参见彭卫民:《社会科学成果的取舍标准:我国大陆与台湾学术评鉴制度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第2期;《实质评鉴还是予取予求”——台湾社会科学成果评鉴制度的盱衡与启示》,《学术界》2011年第6期。

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台湾教育部5年之内向台湾12所大学拨款500亿新台币,以资助他们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计划。

参见陈君恺:《历史学需要的是自由,不是评比!——揭穿国科会〈历史学门国内期刊评比之研究〉的阴谋》,《中华人文社会学报》2011年总第14期。

④TSSCI的建立目的,旨在建立文献查询系统以保证台湾地区优质学术成果为学者共享,同时计算出各期刊的被引次数而评定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水准,计算各学者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评定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与水准。而THCI则以“‘中华民国期刊论文索引系统中所收录的人文学领域期刊为基础,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在台湾大学成立的人文学研究中心,经i阶段筛选过程后取得收录名单。历届TSSCITHCI core期刊目录分别参见表1、表2

彭明辉教授认为,台湾教育部推出的五年五百亿却用SCISSCI绑架了所有优秀的学者,不许他们研究真正台湾需要的技术,多数学者建立起福特汽车式论文生产线。有了五年五百亿和正教授分级制,所有的人都被迫要走同样的路,甚至跟不守学术伦理的人争排名与业绩,结果真正有执有守的人受不了这股恶风而先退休。

陈君恺教授在针对台湾学术期刊评比研究报告违背科学意志的情况下发出如下感慨:《期刊评比之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与所呈现的样貌,是反历史伪科学;而它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与所造成的效应,将会是反科学伪历史。参见陈君恺:《历史学需要的是自由,不是评比!——揭穿国科会〈历史学门国内期刊评比之研究〉的阴谋》,《中华人文社会学报》2011年总第14期。

朱振:《化解社会科学学科的分立化——读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载邓正来主编:《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0页。

也有台湾学者呼唤实行投稿者付费,因为期刊高退稿率的背后是大量审查与评价资源的耗费,为了资助期刊寻找更多有水平的审查人以及完善更严谨的审查制度,投稿人愿意投稿时付费,以便使自己的文章能够增加受严格、公正审查的机会,通过这种学术生产的集体成长来达到在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目的,这与版面费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可参见拙著:《版面费的罪恶在牟利动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018评论版。

⑨“行政院国科会”2003年补助期刊10种,2004年补助期刊11种,2005年补助期刊28种,2006年补助期刊36种,2007年补助期刊36种,2008年补助期刊34种,2009年补助期刊42种,2010年补助期刊43种,2011年补助期刊41种。参见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国科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补助期刊编辑费用作业要点》,http://ssrc.sinica.edu.tw/ssrc-home/4-7.htm。除此以外,TSSCI期刊编辑费用又有本单位专项财政补助。

这里统计的100所高校,是指在2010年度以第一署名单位发文165篇以上。参见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高校发文统计》,http://cssci.nju.edu.cn/news_show.asp? Articleid=380,统计时间:201158

(11)或称为同行评议或外审制,维基百科定义为一种学术成果审查程序,即一位作者的学术著作或计划被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评审,它的目的在于确保作者的著作符合学术与该学科领域的标准,避免不当研究结果的散播、无根据研究的结论及令人无法接受的解释及个人过于主观的偏见。这一用法在台湾通常表述为匿名审查制度。

(12)本文所定义的台湾学术期刊匿名审查包括匿名审查(Blind Refereeing)与双盲审查(Double-Blind Peer Review)。匿名审查即投稿人不知审查人是何者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文章审查,双盲审查即审查人与投稿人互不知道双方为何人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文章审查。

(13)关于恶质评审学术伦理的论述,可参见黄毅志(2008)、潘宇鹏、彭卫民(2011)

(14)朱振:《化解社会科学学科的分立化——读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载邓正来主编:《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0页。

【参考文献】

[1]邱天助:《国家意志下人文社会学术生产的再反思:Bourdieu场域分析的启示》,《图书资讯学研究》(中国台湾)2007年第2期。

[2]《共识与主张:学界不应再使用T/SSCI作为评鉴依据》,“反思台湾的(人文及社会)高教学术评鉴”研讨会,参见http://www.hss.nthu.edu.tw/apcs/pages/act/kao.htm20041110

[3]社论:《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何在》,《知识通讯评论》(中国台湾)2011年总第104期。

[4]陈光华:《引文索引之建置与应用》,《文华图书馆管理》2006年。

[5]黄宽重:《历史学门国内期刊评比之研究》,《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补助专题研究计划》,中国台北:“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2008年。

[6]政治大学共同教育委员会:《政治大学教师聘任升等评审办法》,http://p00.nccu.edu.tw/po05_rules/03/0302.doc200516日。

[7]开南大学共同教育委员会:《开南大学共同教育委员会教师升等审查办法》,http://www.knu.edu.tw/cge/docs.htm201134

[8]“中国文化大学”共同教育委员会:《中国文化大学教师升等办法》,http://www.nttlrc.scu.edu.tw/download.asp? path=data&dir=982615325471.pdf200956

[9]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news/2011-02/24/content_21995539.htm201124

[10]朱剑:《学术期刊“排行榜”热几时休——写于“核心期刊”新版行将发布之际》,《社会科学报》201189

[11]戴龙基、蔡荣华:《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http://acad.cnki.net/Kns55/oldnavi/n_navi.aspx? NayiID=17&F1g=, 2011年3月3

[13]王明杰、陈玉玲等译:《美国心理协会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4th Edition),双叶出版社,1996年。

[14]邱炯友:《学术期刊出版之非引文计量稽核评鉴》,《图书与资讯学刊》(中国台湾)2007年总第61期。

[15]陆伟明:《同侪审查制度》,《人文与社会科学简讯》(中国台湾)2009年第4期。

[16]李醒民:《科学共同体的功能》,《光明日报》20101123^

(来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