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批评

【刘兴亮】学术界何来那么多“爹妈”

 

  201373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贪大图洋 论资排辈 会而不议——学术会议呼唤新会风》的评论文章,笔者读后深有感触。时下不少学术会议次数多、时间长、规模大,有的过于追求会议包装,讲究排场,造成大量浪费;有的主题所涉国家和地区交叉,内容宽泛,缺乏实际效果。可以说,这些学术会议不但完全违背了目前学术界有关“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总基调,同时也丧失了起码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意义,充其量就是一出出“会而不议”的闹剧而已。

  实际上,以上学术失范现象,仅仅是当下能被大家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在它们背后还有很多隐性乱象,同样值得我们反思,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很多研究领域“爹妈横行”。

  这些年,笔者陆续参加过好些学术会议,无论规模大小,参与人数多少,一些与主办方关系密切的学界老同志往往被奉为上宾,特别是那些弟子遍布全国的所谓“大家”,更是被尊崇有加。无论是会议开幕式、闭幕式,还是小组讨论阶段,由于这些人的弟子人数众多,极易掌握话语权,发言时往往是先声夺人,给自己老师戴个“××××之父”、“××××之母”,或是“××××研究第一人”等诸如此类的帽子。这样一来二去之后,一些圈外不明就里者或是初涉此领域的年轻人,自然望而生畏,不但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些领域内的“权威”,而且也开始逐渐有意无意地在学术研究或其他一些场合使用那些名号。

  国内学界曾流传这么一个段子,说做学问不行的人,有两种方式可以成为学术大家,第一种方式是自己教出的学生们在圈子里混的比较行,第二种则是你的身体比较行,等那些厉害的人都谢世了,以老为尊,自然就轮到你了。以往听到有人如此调侃,大家往往将其当作笑话,一笑了之。现在想来,这个段子实际是很值得每一个学术研究者玩味的。

  上世纪初,著名学者黄节在《李氏焚书跋》中说:“夫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王者徇一己之好恶,乃欲以权力过之,天下固不怵也。”然而如今百年已过,学界这种以一己之好恶,“欲以权力过之”者,竟仍大行其道。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恶风败俗,实际早就已经超出了学术会议的范畴,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界众人的学术研究。

  学术风气的好坏,关乎学术活动的发展,同时也关乎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相信只要每一个学术参与者,怀有高尚学术精神,不怵权威,敢于争论,我们的学术风气就一定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作者单位:三峡博物馆研究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