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批评

【佚名】搞科研,别让人情绊住脚

前不久,笔者采访一位化工专家,其间聊家常时得知,这位专家的两个孩子均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并定居。问及为何不回国时,他说,孩子认为国外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可以集中精力钻研学问。这位专家的话,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

单就科研环境而言,国内人际关系复杂是许多科研人员的共同感受。笔者认识一位化工研究所的工程师,前不久丢下研究已久的课题,辞职去了外地一家能源企业,原因是和领导没有搞好关系。据笔者了解,类似的境况业内不在少数。有科研人员告诉笔者,如果专心搞科研,就没时间和精力去和领导套近乎、和有关方面拉关系,在遇到提职、晋级等好处时,基本沾不上边,从而造成心里失衡,影响科研热情。而人的精力有限,在人际关系方面花的精力多了,必然会分散在科研方面的精力。中国青年报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78.8%的受访者认为人情关系复杂阻碍了优秀人才回国。

创新能力不足与人际关系复杂有无直接关系,笔者不敢妄加论断。但就笔者所见所闻,确实有科研人员受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所惑、所累,或不能集中精力搞研究,或科研条件难满足,导致终其一生无所成就,这种案例屡见不鲜。别说基层企业科研人员无法摆脱人际关系影响,就连两院院士评选,也屡屡曝出“掐架”、“拉选票”等不甚光彩的内幕,足见“人情关系”已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最高的学术殿堂也不例外。

笔者这里还有一些反例——辽宁有家国内知名的化工研究所,近年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煤化工领域的科研水平领先于国际,为我国现代煤化工的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家企业的一位工程师就曾告诉笔者,他们那里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谁的成果多、贡献大,谁就会受到更多的尊重。笔者接触到的业内一些优秀的高科技民营化工企业,都给科研人员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小环境,使人际关系简单和谐。据笔者了解,创新成果迭出的化工企业或科研院所,大多有着人际关系简单和谐的小环境,有着大家心无旁骛、一心钻研的小氛围。

当下,创新驱动是化工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动力之源,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生力军。让广大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科研,不再为人际关系发愁,是化工企业和科研院所需要直面的问题。而营造科研人员的“世外桃源”,不仅需要企业领导有宽广的胸怀,更需要机制和制度作保障,比如制定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热情的考核奖励办法,让科研人员在奉献自己才华、创造科研成果的同时,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能够尝到更多的甜头、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原载《中国化工报2013-12-2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