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5日上午9时,昆玉河畔哲学学术论坛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开幕。本次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主办,《哲学研究》、《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的近百名学者与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哲学地图:哲学研究的核心与前沿”。“哲学地图(Mapping the Philosophy)”亦即勾勒哲学问题的分布、进展与前沿,勘探哲学研究的广阔程度、深入程度与趋势、热点。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宫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谢地坤、《世界哲学》主编孙伟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崔新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陈鹏主持开幕式。
图为开幕式主席台。(从左至右)陈鹏、孙伟平、宫辉力、谢地坤、崔新建
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的嘉宾有北京大学赵敦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存山、上海交通大学高宣扬、首都师范大学陈嘉映、北京师范大学江怡、首都师范大学白奚、北京大学聂锦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单继刚、华东师范大学陈立新等著名学者。主题演讲分为上下半场,主持人分别是首都师范大学杨生平和北京大学杨立华。
围绕着本次大会的主题,演讲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精彩的发言。
图为大会会场
在大会发言的上半场,赵敦华教授首先从地图方位的角度谈到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的关系问题,认为应该理性地建立中国文化自信,不应自大也不应自卑。李存山研究员通过哲学地图这一概念引申到“合法性”讨论后中国哲学研究问题,并认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优秀传统需要传承和弘扬,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高宣扬教授以法国生命哲学的发展为例,认为我们身处的哲学地图在不断变化,只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才能把握哲学研究的核心与前沿。陈嘉映教授则进一步讨论了哲学在当代学术中的地位,认为哲学不再能以“一以贯之 ”的姿态存在,而是应该在自身能够贯穿的领域去与其他领域对话。江怡教授澄清了当前思想的状况与哲学的任务,我们应当重视哲学的方法而非某个特殊的研究对象。
在下半场的发言中,白奚教授汇报了自己目前的研究成果,从黄老道家对《老子》的发展完全可以梳理出中国自己的诠释学。聂锦芳教授指出马克思本人没有研究古代向现代转向和东方发展的问题,我们不能停留在马克思的时代,而是应该沿着马克思的研究方向,推进这一理论。单继刚研究员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讨论了“因果哲学”,他指出由私有制而导致的因果善恶不相应现象,作为一种既存的社会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它毕竟是社会进步所需要扬弃的东西。因果善恶相应,作为合理的东西,也会不断地转化为现实。最后,陈立新教授受“哲学地图”这一概念的启发,认为哲学应该“不忘初心”,应该回到大地,回归生活。哲学研究者不应该抱怨社会对哲学的不公待遇,而应该思考哲学研究能够为我们的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哲学在人类智慧中的位置。
下午,与会学者分为四组进行分组讨论。
图为分组讨论
6日上午9时,中国人民大学刘晓力、北京大学尚新建、首都师范大学叶峰、中山大学罗旭东、台湾大学杜保瑞、同济大学孙周兴、清华大学黄裕生应邀作主题演讲。主题演讲依然分为上下半场,主持人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胡志强、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
在大会发言上半场,刘晓力教授首先就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问题探讨了人的自我与机器自我,说明人工智能虽还不具备人的心灵的功能,但是近年来也取得了“进化”。随后,尚新建教授根据昨天会议的内容也发表了自己对国内哲学学科现状的一些思考,认为当前中国的哲学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中国哲学对于西方哲学总是一种追随的姿态,并且很难与西方哲学对话,对于哲学史的研究也远多于对哲学的研究,要绘制现代哲学地图,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叶峰教授则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发表了一些在哲学研究中所谓求真的看法。他认为现代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极端的唯物主义,虽然西方的一些物理主义者认为这有利于避免道德价值观的沙文主义,但是叶峰教授也指出极端的唯物主义容易导致意义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罗旭东教授以博弈论哲学在纪检工作中的应用为例,展示了哲学应用的一种可能。
在下半场的发言中,杜保瑞教授指出中国哲学在未来发展需要强调中国哲学的实践维度,需要将儒释道三家融合,在现实人生中发挥作用。孙周兴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二战之后德国文化中哲学和艺术发生了换位,这一转换同时发生在德法之间。最后黄裕生针对当前的文化多元问题、宗教问题以及人的社会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
图为大会发言。(从左至右)杨生平、赵敦华、李存山、高宣扬、陈嘉映、江怡(左上);杨立华、白奚、聂锦芳、单继刚、陈立新(右上);胡志强、刘晓力、尚新建、叶峰、罗旭东(左下);沈湘平、杜保瑞、孙周兴、黄裕生(右下)
在大会发言后,上海交通大学的王晓阳、首都师范大学的张永庆、叶磊蕾、朱清华分别对5日下午小组讨论情况做出总结。张永庆总结到,这是一场高端的、纯粹的哲学会议。这次会议对我们当前哲学的位置和方向都是有启发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和党的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一个适当的、清晰的描述。叶磊蕾总结到,第二组部分学者就中国哲学的范式转化进行了讨论,其他学者也从各自专业背景讨论了相关问题,如儒家视阈下的圣人问题以及道家身体现象学。第三组总结人王晓阳说到,本组从分析哲学、逻辑学、哲学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当前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前沿,认为本次讨论既有宏观的学术地图规划和整体的理论视野,也有对具体哲学问题的微观分析。最后,朱清华对第四组讨论进行总结时,认为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还没有能力和西方对抗,但是随着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这种情况会发生转变。
图为小组总结。(从左至右)陈德中、张永庆、叶磊蕾、王晓阳、朱清华
总结结束后,来自《世界哲学》的陈德中研究员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哲学地图包括“空间地图”、“观念地图”,更应该包括“问题地图”。“哲学地图”这一主题是《世界哲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商议而得出的,并在这次大会中得到了完满的体现。他最后冀望这一主题能够继续深入讨论下去。
最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陈鹏在闭幕式致辞,并宣布大会圆满结束。
图为与会学者合影
撰稿:李玥 刘鎏
照片:王方汝
(本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