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北京论坛(2010)11月5日在京开幕

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主办的北京论坛第七届年会--北京论坛(2010)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学会会长陈昊苏、墨西哥合众国前总统Ernesto Zedillo、美国前助理国务卿Michael Ussery等国内外嘉宾出席了论坛开幕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特为本届论坛的召开发来贺信。墨西哥前总统埃内斯托·塞迪略(Ernesto Zedillo)等三位国内外知名人士和学者做了主旨报告。

今年北京论坛的主题确立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具有重大而又积极的现实意义。面对工业化时代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危机,人类的生活价值正面临威胁,我们关于精神家园的想象亟需寻找新的出路。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将冷静地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精神家园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信息经济体,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经与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和谐世界、互利共赢、扩大人文交流等重大国际关系理论,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谐世界应该是对话合作的世界,也应该是多样化、包容的世界,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创造出崇尚和谐的文明土壤,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时期。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这一主题有许多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发掘和探讨。一方面从象征的意义上说,家园是盲目的现代人心之所系、情之所依,它联系着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共存共生的情感结构和伦理观念。另一方面从现实的意义上说,家园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社区和城市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家园这个概念涉及到美学、伦理、环境科学、经济转型、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的多个面向。而家园的危机也需要调动多学科的智慧,加以综合探讨和解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东方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家园常常又与和谐所代表的价值理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在妥善处理好自身发展与尊重自然万物生命权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社会大同的理想境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在致辞中指出,世界城市不仅要在经济发展,而且要起到文化引领的作用,文化影响力虽然不如政治或经济影响力那样显而易见,但却同样强大。一个城市的文化财富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创造并积累起来的,而高层次的国际学术论坛正是这种文化财富的载体之一,依托北京的文化底蕴,北京论坛发挥着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推动着中外文明的对话与合作,北京论坛体现着北京开放的胸襟,提升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开幕式后,墨西哥前总统埃内斯托·塞迪略(Ernesto Zedillo),世界著名宗教哲学家、德国图宾根大学荣休教授尤根·莫尔特曼(Jürgen Moltmann),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著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潘文石等三位国内外知名人士、学者做了主旨报告。

本届论坛共设有七个分论坛、一个青年学生论坛、两个专场和一场对话。七个分论坛将分别从哲学、环境、国际关系、城市、医学、经济、教育等角度探索建设和谐家园之路。这七个分论坛的主题分别为:《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全球环境问题:政策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全民健康:医学的良知与承诺》、《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

为进一步拓展论坛视野,本届论坛将首次设立青年学生论坛,以培养学术新生力量,旨在讨论青年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与生态破坏。此外,北京论坛继续致力于与世界知名高等学府与研究机构合作,今年将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别合作举办两个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专场,主题分别为"信息让世界更美好:途径、价值与利用''后危机时代中国模式的未来走向";并将与美国耶鲁大学和托尼·布莱尔信仰基金会共同主办"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分论坛。

 "对话"既是北京论坛所倡导的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是最能彰显论坛搭建不同文明、文化交流平台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继北京论坛(2009"伊斯兰与儒家文明的对话"之后,本届论坛将举办一场题为"生态与和平文化"的基督教与儒家文明的对话,进一步强化北京论坛搭建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作用。

(来源:人民网。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