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逻辑学家汪奠基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召开

20101030,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湖北大学师生及汪奠基先生亲属代表在湖北大学隆重集会,纪念中国现代逻辑学家汪奠基诞辰110周年。

汪奠基(19001979),又名三辅,号芟芜、山父等,湖北鄂州人,是位杰出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先生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被北京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聘请为最高学术职务“讲座”教授,并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部聘教授”,是当时国内知名度极高的学者之一。1944年,因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聘请,汪奠基任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院长,1955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工作,直至辞世。

治校理念:湖大精神的源头

汪奠基在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任职三年,其治校之道在湖北大学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作为时任院长,汪奠基根据学校转型发展要求,对内积极构建大学精神和理念,大刀阔斧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和各项改革,对外广泛延揽人才,聘请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担任国师教授,如理化系主任李家光教授、史地系主任唐祖培教授、英语系主任李毓华教授、教务长国内知名琵琶专家周光达教授、总务长尹聘伊教授、钢琴专家钟林、台大教授程璟、张昭麟、齐植采、齐植朵、陈志纯、沈雨生、杨大钧、刘式昕、程发韧、李叔熙、饶校文等等。

在他的治理下,虽然当时办学硬件条件极度恶劣,但国师却在短短的三年内,从复校走向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到1947年先生离任之时,国师已拥有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体育8个系,在校生达700余人,教职工250余人,成为当时湖北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的大学。

汪奠基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基础内容,教育师生坚持德与用、为学与做人并重,培育“道德乐群的精神”;1947年元旦,面对学校经两度迁徙之后的不利办学局面,他亲笔为新修的两层教学楼题名“习坎楼”,并篆刻石碑置于该楼的基脚,激励国师师生要具有笃志力行、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矢志不渝这种独特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学校“日思日睿、笃志笃行”校训的滥觞和“自强不息、克难奋进”的湖大精神的重要源头。

湖大现任校长吴传喜说,“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湖大人演绎形成了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优良传统和品格特质,如今的湖大业已成为湖北省属高校办学历史最长、综合办学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在湖北大学的正门,被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日思日睿,笃志笃行”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大学精神要铭记,更要践行”。吴传喜说。

治学之道:现代逻辑研究的奠基人与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的开拓者

汪奠基一生主要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高等院校开过20多门课程,出版或发表了20多种()论著,涉及哲学、逻辑学、科学方法、数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许多领域,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逻辑学。他在逻辑学领域里研究了西洋逻辑史和中国逻辑史、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逻辑,其中贡献最大的又属现代逻辑(数理逻辑)和中国逻辑史。先生参与指导了新中国首批逻辑学研究生,出版了《逻辑与数学逻辑论》、《现代逻辑》和《中国逻辑思想史》等经典著作,提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学术观点,对现代逻辑和中国逻辑思想史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拓荒性的贡献,被公认为20世纪后半叶对中国逻辑思想史最有贡献的学者之一。

在现代逻辑方面,1927年,27岁的汪奠基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逻辑与数学逻辑论》一书,这是中国学者出版的第一本现代逻辑著作。该书提出了传统逻辑的局限性,如使用含混有歧义的自然语言,无法对命题和推理作出精细的分析,不能把一些正确推理形式包括进来,因此无法胜任全面而透彻研究推理的任务,该书还指出了数理逻辑产生的根本原因。

1937年, 汪奠基又出版了《现代逻辑》一书,参考英、美、德、法等国各派的逻辑理论,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逻辑命题演算、谓词演算、公理论和演绎模型等内容。这两部著作,对我国早期数理逻辑的传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中国著名哲学家贺麟在其《当代中国哲学》一书中,总结五十年来中国逻辑领域的成果时,称汪奠基是国内对数理逻辑“有相当深的研究,且有新的贡献”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培育将汪奠基视为“中国现代逻辑研究的奠基人。”

在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方面,汪奠基被公认为20世纪后半叶对中国逻辑思想史最有贡献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他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具有开拓性。1949年以后,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领域几乎是空白;1956年,国家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时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委托汪奠基负责其事,20世纪50~70年代,汪奠基先后出版了《老子朴素辩证的逻辑思想——无名论》、《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第一辑)和《中国逻辑思想史》三部中国逻辑思想史著作。

《中国逻辑思想史》一书被认为是“后人研究中国逻辑史,不能不读汪奠基的《中国逻辑思想史》”,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国逻辑通史著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逻辑史”条把《中国逻辑思想史》列为参考书目之一。

汪奠基把中国逻辑思想史的特点概括为四点:第一,中国的逻辑思想史法则从一开始就与伦理规范的原则相一致,并为其服务;第二,中国逻辑思想并未与政治脱离,始终为政治服务;第三,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具有演绎的、玄学的特征;第四,传统的正统思想与历代名辨科学思想有矛盾、有斗争。汪奠基指出,第一和第二两点实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上述四点合起来看,不仅概括了中国逻辑思想的历史特点,而且反映了逻辑与政治伦理、与思辨哲学的历史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特殊逻辑思想的阶级意义。

汪奠基先生一生与逻辑学是分不开的。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以后,他工作的重心就是研究中国逻辑史。在纪念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孙伟平表示,研究所多位老学者、老领导回忆起对先生的印象,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学养深厚,成就卓著,多才多艺,为人低调,平易近人,是一位真正的好人”。(通讯员吴珊)

(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