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各地社科院学者谈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刘志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哲学社会科学实际上就是一个隐形的生产力,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自然科学是看得见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际上是发展观念、理论、观点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问题,关乎发展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邓小平选择的这条路让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目前来看,我们国家走的路是正确的。不能用自然的眼光来看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从它引领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一个统领的问题,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现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哲学社会科学投入严重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成果转化不够,产权不清晰。

鲍振东(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

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十二五”时期,地方政府应从四个方面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一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到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的增长要与GDP增长同步。三是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政府在指导重大决策的时候,应充分尊重、听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四是人才使用上,应给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多、更好的条件。

郑贵斌(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有些区域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需要有新的理论指导。一些旧的理论已无法解释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无法预测瞬息万变的现代化未来。目前需要建立适应新形势和指导新实践的新理论,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任务。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关键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践在发展,理论也要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去认识、去解答,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目的,这是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刘锴/采访整理。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