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清华举行战国竹简国际学术研讨会

628-29日,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达园宾馆举行。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深孚重望的70余位学者与会。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内容多为经、史类典籍,自20087月入藏并开始保护整理以来,备受学术界及社会各方面关注。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著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已于2010年末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第一辑整理报告收录竹简9篇,前8篇为《尚书》、《逸周书》及体裁类似的文献,最末一篇《楚居》,详述楚国起源传说及历代都居的处所,内容十分重要。随着清华简内容的陆续公布,国内外历史学、文献学、哲学、古文字学等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密切关注,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清华简的热潮。美国达慕思大学专门召开了两次清华简的研讨会,20102011年的亚洲学会年会也专门开设了清华简的专场学术报告。

吉林大学副校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吴振武教授代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致辞;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苏竣致辞,对于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于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致辞。他首先对各位学者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由于清华简的重大价值,这一整理研究工作简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注,引起了学术界以至社会公众的注意和重视。具体承担简的保护整理工作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在学校领导关怀支持下,组织了多学科的老中青学者队伍,顺利开展了简的保护、拍照、缀合、编排和读释、研究等工作。第一辑整理报告的出版在学术界引发热烈的讨论,此次会议的目的正是为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正式学术讨论的环节。由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所收9篇文献中多与《尚书》一类的文献相关,因此关于清华简与《尚书》研究的本次研讨会的一个热点。学者们对于其中与《尚书》有关的8篇简文进入了热烈的讨论,其内容涉及清华简的字体、文字考释、内容以及反映的思想等,特别是《古文尚书》的性质、《尚书序》、《保训》“中”的内涵等有关问题引起学者极大的关注。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还收有《楚居》一篇。体例类似传世古书《世本》中的《居篇》,非常详细地叙述了历代楚君的世系及居处建都之地,从传说中楚的始祖季连开始,一直讲到战国中期的楚悼王(公元前401-381年),列举列世建都的地点,迁徙的原因。其中许多地名可与已发现的楚简联系对照,为楚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及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线索,推动了楚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该篇的发表引起学者浓厚的兴趣,有关《楚居》的论文数量也最为很多。因此,此次会议也专门安排了《楚居》专场的讨论。学者就简文中涉及的楚国先祖传说、楚国历史地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此外,一些学者对于清华简第一辑中所涉及的简文文本、竹简格式、古书成书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29日下午,在研讨会结束后,李学勤先生介绍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的工作情况。他说,清华简中有一种编年体史书,暂题为《系年》。其体例近似西晋初年发现的《竹书纪年》。所记事件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前期,与传世文献《春秋》、《左传》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并有许多以往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历史事件,足以揭示前所未知的历史真相。目前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全力进行清华简第二辑整理报告的释读编写工作,力争于今年下半年出版。中西书局的秦志华先生介绍了第二辑的出版准备情况。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胡平生教授,北京大学的朱凤瀚教授、李零教授,安徽大学的李家浩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光裕教授,美国达慕思大学的艾兰教授,日本东北大学的浅野裕一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夏含夷教授等为本次研讨会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