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中国—欧洲哲学与宗教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近日在人大举行

729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共识、文化与理性:‘中国—欧洲哲学与宗教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议”(Consensus,CultureandReason:TheInauguralConferencefortheInternationalCentreofEuropean-ChinesePhilosophyandReligion)在人民大学明德主楼13层第一会议室召开,该会议标志着横跨中国人民大学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中国—欧洲哲学与宗教国际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和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姚新中教授一起为“中国—欧洲哲学与宗教国际研究中心”揭牌。

开幕式由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主持,他热烈欢迎了所有参会嘉宾并特别向伦敦国王学院中国中心主任也是人大校友的姚新中教授在促成两校合作上付出的努力表示诚挚的谢意。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人民大学前副校长冯俊教授,国王学院荣誉教授哈里斯勋爵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数十位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三亚宝山兰花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正焕、安徽华艺生物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安军支持中心工作并应邀参加会议。

杨慧林副校长首先代表人民大学致辞,他祝贺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和人民大学哲学院成立国际性的研究中心并举办第一次会议,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跨地区跨文化的交流合作意义重大,希望国际研究中心在“共识、文化与理性”的理念指导下取得突出的合作成果。英国上院议员哈里斯勋爵(LordHarriesofPentregarth)代表伦敦国王学院致辞,他感谢人民大学对中心成立和会议召开做出的努力,强调现阶段中国与欧洲在哲学与宗教方面实现研究合作的重大意义。

后冯俊教授致辞,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并对新成立的国际研究中心充满期待。姚新中教授代表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发言,对伦敦国王学院和人民大学合作实现质的飞跃表示由衷的喜悦。

之后举行了研究中心捐赠仪式,由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向林正焕总经理和陶安军总经理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对中心建设以及会议组织的大力支持。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人大哲学院的教授们与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的十余位学者们围绕中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比较哲学、政治哲学、宗教文化与人权、伦理与世俗主义五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会议后期人民大学哲学院与伦敦国王学院的教授们还就具体合作项目交换了意见。

会议第一个议题为“中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讨论由姚新中教授主持。在主题发言中,AlexCallinicos教授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今资本主义的批判,指出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的认识,在当今主要体现为对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金融化”进行批判。OliverDavies教授则从宗教角度研究了共同体、政治理论以及世界宗教中一致性变革产生的条件和宗教的特殊作用。人民大学龚群教授讨论了迈克尔??桑德尔对罗尔斯《正义论》中自由主义的自我的批判。之后,宋少鹏副教授介绍了中国的性别研究与新自由主义的现状;罗骞副教授阐发了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资本驱动的经济发展的局限性的思考;臧峰宇副教授将福柯的“凝视”这一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进行了比较。首场讨论就激发起与会学者的交流热情。

会议第二个议题是“比较哲学”,由来自美国圣十字学院的MaySim沈美华教授主持。NickBunnin教授对中国和西方的比较哲学方法进行了阐述并特别对中国学者如冯友兰、张岱年等在此方面的成就做了积极评价。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则从莱布尼茨受朱熹理学影响的这一具体例子说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和相互借鉴学习的积极意义。在学者们就主题发言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后,姚新中教授以跨文化主义与多元化主义为题发言,主张实现文化的多元发展;MariaAlvarez博士深入探讨冲突动机论的问题;马琳副教授综合阐述海德格尔在比较哲学方面的见解;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RalphWeber具体研究张祥龙在将海德格尔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比较的方法论问题。

会议第三个议题为“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由来自夏威夷大学的WilliamKeliiAkina主持。AndreaSangiovanni博士首先进行了发言,他分析了“团结”的三种不同定义:社会主义者以阶级为纲的定义,基督教基于上帝之爱的定义以及民族主义者的定义。他着重探讨现代民族主义者的定义,并最后指出“以共同目标行为”比“强调个人的群体归属”更能达成团结。周濂副教授讨论了Shafer-Landau对罗尔斯的质疑。在讨论发言环节,ClemensSedmak教授就认知、正义和理性做简短发言,强调理性的重要作用;刘玮对亚里士多德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进行比较;刘畅讨论经验哲学中对于“直观”和“直觉”的区分;吕纯山阐述《理想国》中哲学王的问题。

会议第四个议题是“宗教、文化与人权”,由瑞士苏黎世大学的RalphWeber主持。主题发言中,PaulDJanz教授就理性、社会性与和平之间的关系问题做详细阐述。MaySim沈美华教授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资源中发掘出于现代人权相关联的内容,说明儒家文化与现代人权是兼容的。之后,惟善副教授介绍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历的变革;RalphParfect从文化与哲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了文化价值与自我认知的问题;WilliamKeliiAkina讨论儒家社会与人权的问题,他认为不应当把西方人权观念强加给儒家传统,并且儒家传统可以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会议第五个议题为“伦理与世俗主义”,由人民大学的刘玮博士主持。哈里斯勋爵的开篇演讲以寻求世俗伦理与宗教伦理的共同立场为题,他坚持世俗社会中对宗教伦理的排斥和批判是不可取的,世俗伦理与宗教伦理有共同的价值,学者们应该致力于建立两者之间的共同立场。温海明副教授在随后的发言中,将列维纳斯“他者的伦理学”中以他者为根本的形而上学与郭象“独化”、“玄冥”的以自我为本的形而上学进行对比,他们的发言都引起多位学者的回应。在讨论发言中,李科林以日本浮世绘为例,讨论东西方在绘画领域的对话,并提出“寻找不同文化间的合适距离”的疑问;刘咏思探讨了中国乡间的庙会文化;中国佛学院的源流法师探讨了中国佛教实践中对环保的思考;夏威夷大学JamesGarrison讨论了荀子的“性”与“为”之别。

在热烈和充分的学术讨论之余,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的教授们还就双边合作的许多具体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在郝立新院长和姚新中主任的主持下,双方教授们首先进行了分组讨论,就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研究、伦理学和比较哲学的合作事项分别进行讨论;在随后的集中讨论中,双方教授们对教师交换项目、学生交换项目、联合培博士项目、双学位项目(双硕士或博士学位项目)、英文中国宗教与哲学硕士项目等发表了意见,都表示了浓厚的合作兴趣,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希望进一步深入推进双边合作。

“中国—欧洲哲学与宗教国际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人大哲学院与伦敦国王学院多年交流联系和学术合作的成果。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和哲学院国际交流办公室主任温海明副教授2010年访问伦敦国王学院,与国王学院主管外事的副校长,KeithHoggart教授签署双方合作协议并商谈跨国跨校合作事宜。通过此次会议,双方达成共识,认为今后双方将在“中国—欧洲哲学与宗教国际研究中心”的平台上,不断落实学术合作的各项具体事宜。

(来源:人大哲学学院。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