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南开大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论坛”举行

 

为深入学习研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的内涵和精髓,进一步夯实南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功底,指导任课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于1224举办“南开大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论坛”。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党政领导、管理干部、各教学研究部门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全体任课教师参加论坛。论坛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以及中央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教授为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学术报告。

吴潜涛教授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沿革和研究现状,围绕体系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理论框架、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功能等方面做出了细致全面的阐释。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他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没有中断。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吴潜涛教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备科学性、民主性、时代性、开放性四大特征,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他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思想精髓已经融入到国民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进程中。当前在党和国家的理论研究层面、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创新层面,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等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重大的理论引领作用。

田克勤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界定和内涵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初期探索、实现突破、成功推进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等问题阐释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不断认知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发展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时,田克勤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了理论的本土化和民族化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解决了理论的当代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要解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如何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如何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并成为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武器的问题。

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田克勤教授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次主题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力量、主要代表和群体力量等三方面的主体构成因素。他强调,认真思考马克思主义的主题转换和主体构成问题,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过程,这不仅有助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更有助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两位专家在短短三个小时的主题论坛过程中,带给全体教师一场深刻的思想盛宴和一系列宝贵的前瞻性学术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赵铁锁教授围绕两位专家的精彩学术报告内容,向学院全体教师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要求。他说,马克思主义这一完备的科学体系和崇高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更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本次论坛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时代性,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根本特征。他勉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真理与价值相统一三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进行科学解读,并从植牢根基、精准概括、提炼真谛、引领认同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马亚男)

(来源:南开新闻网.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