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研讨会召开

2012727,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邹崇理研究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研究》小组讨论会。与会人员有:哲学所杜国平研究员和刘新文研究员,哲学所博士后娄永强、姚从军和贾青,北京科技大学讲师满海霞博士,厦门大学博士后张晓君,哲学所博士生付光全、张璐和崔佳悦等。会议议题有:模态逻辑的新扩展——混合逻辑;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中的逻辑应用;逻辑语义学研究应该关注的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历程;组合范畴语法及其汉语应用的研究;对逻辑语义理论面临的汉语句法语义问题提出一些研究方案;对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在逻辑理论研究方面,刘新文研究员总结了以往在模态逻辑语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克服了传统模态逻辑无法指称结构中的个体并进行相关推理的不足,在传统模态逻辑的基础上,在句法中引入“可能世界的名字”作为第二类原子命题,并引入相应的算子和约束词,从而构建新的混合的模态逻辑体系。这些新的技术工具扩充了模态语言,吸收了模态逻辑和一阶逻辑的系统,保持了模态语言的局部性和可判定性。获得对世界进行命名的能力以及刻画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进行推理的能力后,就为研究一阶可表达性开拓了新思路。邹崇理研究员补充指出,最新的国外文献表明,混合逻辑还为自然语言逻辑语义的刻画提供了新的工具。

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方面,厦门大学博士后张晓君做了题为“行为理论与机制”的报告,介绍了推理机以及与行为有关的推理。张晓君指出,要让机器人具有像人那样的高级智能,就必须使机器具有基于知识的问题求解能力。大多数基于知识的问题求解系统均采用包括推理的识别技术。符号推理成为基于知识来求解问题的主要手段。人工智能中推理决策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是目前实现行为决策的常用方法。一个好的行为决策逻辑是提高系统自主性的必然要求。基于连续值柔性认知逻辑,采用行为模拟法的“感知-动作”模式,综合利用结构模拟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思想与模糊理论的思想(即模糊神经网络),在功能模拟法的专家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仿人机器人推理引擎的研发。

在汉语语言学方面,北京科技大学讲师满海霞细致地梳理了汉语语言研究历程上的重要阶段,对有重大影响的学者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并结合当下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提出了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这一大的环境背景下,汉语逻辑语义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其所包含的困难被给出了相应的思考。例如,中国传统的语法研究始于模仿印欧语语法体系而撰写的《马氏文通》,但从印欧语研究中舶来的词类及语法成分的划分是否适用于汉语这种意合型的语言?如果不十分适用,我们能否在当前逻辑语义学理论的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找到适合处理汉语言信息的语法理论?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扩大,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使得汉语语法研究出现了新局面。汉语逻辑语义学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我们构建能够对汉语这种与印欧系语言存在较大差别的语言进行形式处理的语法理论。

哲学所博士后姚从军则从介绍组合范畴语法理论出发,在总结了该理论处理中外语言学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在汉语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对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处理,对汉语中离合词的分析,此外还对汉语话题句、连动句、兼语句等都分别提出了颇具创意的处理办法。

在逻辑语义学理论及其汉语应用方面,邹崇理研究员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具体做法。如对处理自然语言的逻辑语义理论本身进行深入探索,即对组合范畴语法与范畴类型逻辑之间模拟关系的研究;对组合范畴语法这一句法与语义对应的逻辑语义理论在处理汉语语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思考,基于组合范畴语法的“大词库小句法”的思想提出解决汉语多重介词短语句的方案;另一思路是,对汉语多重介词短语句中动词的多样句法功能进行推导,而推导的工具是由新的范畴类型逻辑系统所提供,这种新系统可以讨论其可靠性和完全性的元逻辑性质。此外,邹崇理研究员还就目前国际上对组合范畴语法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对逻辑语义学这一门在中国正方兴未艾的学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次会议体现了该课题的跨学科特点,逻辑学、语言学和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报告者对本专业学术问题的敏感和灼见给与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会议成员们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交换了意见。这次会议再次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向,并给出下一步研究的具体意见。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生张璐 供稿。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