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学界喜迎十八大: 学者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满信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标志着“文化强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采访。多位受访学者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强国之路。

  文化强国是历史必然和智慧选择

  学者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决定》奏响了这个古老的礼乐之邦在全球化时代的‘大雅之音’。文化强国之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和智慧的选择。”谈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士林连发感慨。

  刘士林告诉记者,如今,文化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产业能够直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文化事业则对社会建设、文化生态与心理健康发挥着深层作用。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中国正在稳步迈向盛世。一个真正的盛世,一定也是文化的盛世。实现文化盛世的主要方法是要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说,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是当务之急。在今天,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萍告诉记者,《决定》实际上提出了加强中国伦理国家建设,增强中国综合实力的三大任务:第一,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第二,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文化领导权。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正在显现  

  学者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使得中国文化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眼下,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正在显现。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朱雄全认为,中国的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文化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百花齐放、繁荣创新的文化盛景令人振奋。

  刘士林说:“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重视,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在文化基础设施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二是党和国家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人才培养、城乡文化一体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三是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有效扭转了‘重经济、轻文化’的片面发展方式。”

  “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两个标志性成就,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宝贵经验。”何萍认为,国人通过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唤起了文化自觉意识。

  期待环境优化 加快文化创新步伐

  面向未来,学者有更多期待。

  刘士林说:“我期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为核心,以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现代红色文化传统、西方理性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为资源,在明确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问题、资源结构和战略路径的前提下,最终构建‘承载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摄多元’(城市化背景下的各种先进文化),具有制衡西方主流文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与文化需要的当代中国文化。”

  朱雄全认为,在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中,需要将中国各民族文化纳入文化强国战略中进行统筹谋划、整体布局,实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创新一体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需要在文化创新中兼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是注意文化的价值观重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大力推进文化发展方式创新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假、大、空。

何萍说:“《决定》提出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的原则。我期待学术环境能够进一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进中国文化的创新和繁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