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国际形而上学学会圆桌会议侧记

 

8410日,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希腊雅典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国际形而上学学会于6日和8日举办了两场圆桌会议,主题分别为“形而上学:在主体间、文化间和宗教间对话的交接点上”和“形而上学何以重要:形而上学的未来?”两场圆桌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就上述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促进跨文化对话是哲学家的责任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教授科利马(GylulaKlima)认为,形而上学与不同概念框架之间的沟通关系密切。他区分了对待概念框架的三种态度:“帝国主义”态度强调某种概念框架的优越性,使之凌驾于其他概念框架之上;“部落主义”态度否认任何概念框架的优越性,主张所有概念框架共存,但其缺乏相互理解;“自然主义”态度虽也不承认任何概念框架的优越性,但认为在统一的人性的形而上学基础上,有可能达成不同概念框架间的相互理解。

意大利欧洲思想史研究所教授里卡多·波佐(RiccardoPozzo)则讨论了跨文化的宗教哲学问题。他认为,宗教哲学讨论上帝,采取的是一种元理论视角,促进文化间、宗教间的对话是哲学家的责任。哲学在跨文化、跨宗教的对话中,扮演中立角色。

中国台湾大学教授陈文团认为,西方哲学对知识和道德的基础的探讨受理性观念引导,而中国思想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则以合理性观念为基础。他立足于《中庸》的文本,试图阐明合理性的形而上学根据。

重新审视形而上学

在哲学史家看来,形而上学的演变史几乎等同于哲学的发展史。然而自现代哲学以降,形而上学的地位受到普遍质疑,哲学家纷纷开辟新道路,重审形而上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国荣认为,智慧的遗忘可以说是当代哲学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形上之思应当回归智慧,形而上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理论,不仅指向存在的统一性,还应致力于沟通研究存在的不同进路。通过对存在与价值等关系的分析及对自由境界的把握,敞开存在的多重维度,揭示世界的存在和人之“在”的内在关联,阐明存在的具体性。

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布兰切特(OlivaBlanchette)认为,在我们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过程中,形而上学是十分必要的。人类历史不是如霍布斯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或竞争过程,而是人们在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共同使用、人化自然资源,建设文化,促进人与人间的和平的过程。

伊朗哲学学会主席、国际伊斯兰哲学学会主席古拉姆瑞扎·阿瓦尼(GholamrezaAavani)认为,形而上学在历史上有一种被疏离化的倾向。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能够解决当今时代一些紧迫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人,如何理解科学与宗教、科学与哲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等。

直面反形而上学的挑战

意大利格里高利大学教授维拉-查(JoaoJ.Vila-Cha)认为,思考形而上学的未来,需考虑爱的哲学的各种预设和意蕴。爱的哲学的形而上学预设是,世间一切被造物都因爱而相关联。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俞宣孟提出了将形而上学进行到底的主张。超越是形而上学的核心关切之一。西方形而上学聚焦于客观的超越,即试图寻找一个超越经验的世界。在俞宣孟看来,人有各种生存方式,在不同生存方式间的转换就是超越。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郁振华认为,谈论形而上学的未来,需要直面各种反形而上学的挑战。他认为,通过对20世纪中国的科玄论战及其后果的讨论,哲学家可以尝试澄清形上智慧的认识论地位,阐明其理论性和存在性相统一的双重品格。

推进形而上学的哲学研究

形而上学作为关于存在的一般理论,在哲学乃至整个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黑格尔曾说,一个有教养的民族,要是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缺乏至圣的神一样。

鉴于形而上学在哲学和文化中的重要性,1973年,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的第15届世界哲学大会上,国际形而上学学会正式成立。40年来,学会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传统的哲学家间的交流合作,围绕形而上学和人、形而上学和社会、形而上学和文化等主题,举行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出版诸多研究文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

88举行的国际形而上学学会第二次圆桌会议上,学会进行了换届活动,杨国荣当选新一届主席。杨国荣表示,学会将在“世界哲学”理念的指引下,团结各国哲学家,推进形而上学乃至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研究。学会不仅要聚焦于形而上学内部问题的研究,还要关注形而上学与哲学其他分支的关系。

据悉,新一届国际形而上学学会的首次学术研讨会,将于今年12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形而上学:东方和西方”。(莫斌 张鹏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