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对话”论坛举行

 

2013911上午,由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佛教研究中心、Fetzer基金会、爱与和平地球家(GFLP)共同举办的“慈悲与宽恕——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对话”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

灵鹫山佛教教团暨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德国慕尼黑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Michael von Brueck等中外知名学者、北大学生、各界代表150余人莅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李四龙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及第一场学术演讲。

今年是灵鹫山佛教教团、世界宗教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哲学系第二次联合举办儒释道思想的相关论坛,201211月曾以“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生活的诠释及实践”为题,心道法师并发表了“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禅”专题演讲。因认同心道法师所说“文明的目的应该是增进全体人类的生命和谐,以及创造全人类的福祉,而非造成人心的不安浮动与自私无情。”以关心多元文化共融共生的跨界组织─美国Fetzer基金会特别加入,一起主办“慈爱与宽恕──儒释道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对话”论坛,与会代表Mr.Sharif Azami致词时表示爱与宽恕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希望能够过今天的演讲与座谈,让大众对爱与宽恕有更清楚的定义与了解。

首场专题演讲是心道法师谈“儒释道文化中的慈悲与宽恕”。他认为中华文化三教的传统思想相当宽广、无限,而仁爱与宽恕原本就存在三教传统中,落实三教中的仁爱与宽恕,正可以提供当代建立一个价值典范。心道法师提到,儒释道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不管是着眼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整体时空生命的关系,但其伦理观、实践观都不离开“仁爱与宽恕”。三教的融合共存构成了中华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圆融无碍的融合性,如儒家的“大同世界”、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华严世界”融会于中华文化中,这一种文化上的多元开放、和谐共融的特质,既是传统的根源,又是创造的源头,是全球人类共同的宝贵资产。

心道法师表示自己从禅的修行过程中,体悟到儒释道三教仁爱与宽恕的精神,也由此理解多元和谐共生,是天地万物得以永存永续的根本。因为这世界没有一项事物可以独立存在,彼此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多元物种和族群之间的平衡共存构成了生物世界的全部面貌,一旦哪一个族群或物种被灭绝或受破坏,都会让大环境失去和谐平衡,最后终将导致全人类甚至全体生命的灭绝。儒释道三教都意识到这一点,也都强调多元和谐共生的精神,这使得仁爱与宽恕在三教文化中成为必然的核心价值。

心道法师为了要将多元和谐共生的理念具体实践,亦要让身为生命共同体的全人类皆能以更宽广的心胸和态度来面对彼此的歧异,让仁爱与宽恕成为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把纷争冲突消弭于相互的关怀与体谅;特别创办了以“尊重、包容、博爱”为主旨的世界宗教博物馆,就是仁爱与宽恕的精神,而不同宗教间的对话和理解、合作与交流,就是多元和谐精神的落实。心道法师提及他当前正在筹办的“生命和平大学”,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仁爱与宽恕的基因,让它不断延伸到整体人类的生命生活之中,达到爱与和平、地球一家的终极愿景。

当天下午13点,儒释道领域的学者、专家分别围绕着“儒家仁恕思想的现代意义”、“佛教慈悲精神在当代的实践”、“道家慈爱思想的经典诠释与现实意义”进行了三场座谈。期望藉此论坛的举办,能够重新发现中华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神价值,替人类创造一个超越种族、血统、文化、宗教的良善而美好的生活世界。

                                                                                                                            (来源:佛教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