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201442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在武汉大学揭牌。该中心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教育厅、财政厅、社科联与武汉大学共建,整合全省研究资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贡献湖北力量。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陶德麟,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文童,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曾婕,教育厅副厅长黄俭,校党委书记韩进、校长李晓红、中心主任沈壮海共同为中心揭牌。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宣读中心成立文件。

中心依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力量,吸收湖北省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优秀学者参与,首批聘任了5所高校的44名研究人员,打造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决策咨询智库、人才培养基地、调查研究体系、信息资源门户、学术交流平台。陶德麟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尹汉宁、顾海良、骆郁廷任副主任。沈壮海教授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佘双好、汪信砚、曾国安教授任副主任。秘书处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心的成立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开端、新起点。”尹汉宁讲话指出,以武汉大学为代表,湖北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传播的重要基地,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成立协同创新中心,“要以武大为龙头,通过协同将武汉地区大专院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资源、人才整合起来进行研究,能够更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使之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

尹汉宁强调,中心要发挥协同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作用,协同有利于发挥武汉大学及其他高校的学科优势,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要端正学风,创新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创新话语体系。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编撰、社会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数据库建设等重点研究项目。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和雄厚的实力。我已经工作了61年,愿意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中心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年逾八旬的陶德麟将自己称为“老兵”、“老学生”,与来宾分享了几点感受。他指出,省委提出由湖北省与武汉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极具远见卓识,在全国当属首创。中心建设任重道远,要做出名实相副的科研成果,关键要把握主题,端正学风,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把握好自己的坐标,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篇大文章。

韩进对湖北省委省政府、各协同单位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者们表示感谢。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武汉大学的骄傲,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还有更多工作要做。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武汉大学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国家智库,也有助于促进学校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学校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心建设,完成省委省政府交予的任务。

李晓红主持会议并指出,学校对中心建设一定给予全力支持,确保各项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期待通过共同努力,将中心早日建成为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决策咨询智库、人才培养基地、调查研究体系、信息资源门户、学术交流平台,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做出武汉大学应有的贡献。

学者代表、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共建单位代表黄俭先后发言,表达了对中心发展的美好祝愿。黄俭表示,湖北省教育厅要将中心纳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大力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沈壮海表示,中心将抓住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担当精神,聚合力量,竭尽所能将中心建设好,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再有新提升。

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万贵、副部长喻立平、秘书长别业超,省委外宣办、省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谢双林,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邹贤启,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忠家,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长方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傅安洲,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柏才,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代表及武汉大学相关学院(系)师生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付晓歌)

(来源:武汉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