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第十一届“人大马哲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51012日下午15时,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一届“人大马哲论坛”在人文楼六层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安启念教授进行题为“重读马克思哲学: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170周年”的演讲,该讲座由哲学院常晋芳副教授主持,张文喜教授以及五十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关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写作背景、十一条提纲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以及其中最有价值的前三条提纲的主要内容。  

      安老师充满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自信,他认为《提纲》是马克思哲学著作中最重要的文本。为了说明这一点,他考察了马克思写作提纲的背景,将《提纲》定位于马克思思想转变四个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首先,安老师指出,马克思从中学开始就确立了为人类幸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志向,且矢志不渝地终身坚持这一志向。他认为中学阶段的马克思是从宗教角度理解人类解放途径的。大学时期的马克思认识到了哲学批判在改变人们观念方面的作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看法的难事,此时的马克思意识到哲学批判也不是全然有效的,因为物质并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纯粹说道并不能解决物质问题,正如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然而,安老师指出,此时的马克思实则陷入了妄图用阶级斗争解决一切问题的唯心史观,并未找到唯物主义解决历史问题的真正钥匙。真正完整的历史观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对劳动概念的表述才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清晰表达。但此时的马克思对自己已形成唯物史观并不自知,以为自己是沿用了费尔巴哈的想法而对他大加赞扬。在安老师看来,马克思是在读了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之后才与费尔巴哈划清界限,因此马克思思想直至《提纲》时才真正成熟,《提纲》是马克思思想中最重要的文本。  

      基于上述背景,安老师依据具体思想内容对提纲结构进行了划分:第1至第3条提纲是马克思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因而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后八条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评,其中,第4至第5条提纲是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总纲;第67条是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个人的哲学思想所进行的批判;第811条的批判范围已经超越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上升到对其阶级局限性等方面的批判。在最有价值的前三条提纲中,第3条真正表达了马克思自己区别于费尔巴哈的历史观,而12条提纲阐述的实践观是第3条提纲的理论前提。安老师指出马克思所说的实践并不是阶级斗争,而是通过劳动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更进一步地,安老师表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是为满足人的生命需要而进行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是唯物主义的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是人的抽象类本质,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实践不仅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思想,还包含着人的发展思想。  

  安老师的演讲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合马克思的具体文本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随后,张文喜教授从《提纲》第十一条“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出发对安老师的讲座进行了评论,并对在场学生寄予厚望。同学们纷纷提问,回应安老师的演讲。讲座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完满结束。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