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势——第六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在杭州召开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170周年之际,为了深入学习和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与新挑战,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624,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浙江工业大学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势——第六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在杭州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致辞。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李昌祖主持开幕式。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乐勤教授作会议总结。

邓纯东研究员在学术致辞发言中围绕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分别从高度、深度、宽度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他认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整体出现好转,正在复苏和重新兴起,但运动本身还是困难重重,充满艰难曲折;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会呈现多样模式并存态势,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全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从中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要走符合本地特色、本国历史文化特点的道路,一定不会是简单地照搬某一个国家的模式。邓纯东认为,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政党合作、国家与国家之间合作的科学思想,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超越过去,努力加强同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平等交流,积极开展新形势下的形式多样、务实有效合作,这对我们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对推动整个人类的事业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来说都是必要的。

本次论坛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与新挑战”、“《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政党合作”等主题展开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大等40多个研究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共140余人参加了论坛。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楼胆群,阐释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朝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观点,强调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他认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特别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他表示,首先要坚持“两点论”,全面认识主要矛盾;其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蛋糕”;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平“分好蛋糕”。

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在发言中认为, 国际共运历史的第一次高潮以十月革命为标志,第二次高潮以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国际共产主义体系的形成为标志。虽然苏东剧变对国际共运造成暂时的“低潮期”,但必须肯定的是,当今国际共运依然是存在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都在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必将掀起国际共运的第三次高潮。他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郭春生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两次改革浪潮以及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78年开始的第二次改革浪潮的坚守者,引领者。虽然经历挫折,中国、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逐渐从低潮中走出,2010,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第二次社会主义改革浪潮重上波峰的重要标志。他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第二次改革浪潮中将发挥引领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轩传树研究员提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最好的方式是要以历史的视野、世界眼光和时代担当,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首先是“社会主义”,其次才是“中国特色”。作为社会主义体现在四个方面:在价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守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所蕴含的共同价值;在理论上,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170年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上,吸取了现实社会主义100年所积累的基本经验。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上尤其具体体制上,既有别于马恩等经典作家基于西方发达社会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也有别于现实社会中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欧洲模式的社会主义,从而具有“中国特色”,是一种既体现社会主义价值原则、本质和功能,同时又赋予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包容性的新社会主义。

他还认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引领”作用但不是“当头”。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要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影响力,必须应对走向现代化和现代化转型带来的普遍问题,从价值、道路、理论和制度上型塑具有社会主义和中国文化因素的现代化。在价值上,重塑一种能够为内外接受、具有高度共识、带有中国基因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共同价值,以共同价值来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在道路上,解决个体、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问题;在理论上,构建一种基于中国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性话语;在制度上,建构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完善化体系性的制度保障,明确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边界,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球治理制度化。

充分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与新挑战,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梳理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脉络,汲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加强党的领导和从严治党,坚决改变宽松软的状况,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在总结过去五年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抽象中,大家都深切体会到,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就能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充分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的这个科学论断。

中国电信集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邵春保指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而《共产党宣言》则是这一重要论断的根本依据。首先,无产阶级领导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天然相伴,是最本质特征论断的逻辑起点。《宣言》的第一章,用阶级分析和基本矛盾分析结合的方式,得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两种命运,以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在之后的序言中又补充了“两个绝不会”的观点,使无产阶级与科学社会主义天然地联结在一起。其次,共产党的优秀特质和党的领导的能动作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宣言》的第二章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它没有任何同无产阶级不同的特殊利益,它们的近期目标都是夺取政权,实现民主。不同的在于共产党人比无产阶级群众有世界胸怀和长远眼光,在实践上是最坚决的始终推动事业进步的力量;在理论上,他们了解事业发展的条件、进程和结果。第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这两个要素必须是本真的,只有它们两个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最本质特征。《宣言》的第三、四两章,批判各种假社会主义,表明对各种党派的态度,实际上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内涵,深化了我们对这两个要素的认识。

轩传树研究员认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革命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在这一传统中确立的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正确处理了三对关系: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以及传统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只有看到中国共产党对这些关系的处理与平衡,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经验就是:坚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国际共运发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柴尚金研究员,分析了国外共产党的变化及其原因。他认为,当今国外共产党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首先,在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求建立一种网络式、扁平化、无中心的平等参与模式,传统政党政治面临严峻挑战。西方反资本主义思潮由于缺乏有效的政治引领,正加快向民粹主义转化,进而助推了民粹政党崛起,挤压了社会主义和左翼力量的生存空间、政策空间和民众基础。其次,国外共产党主观条件滞后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虽然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客观上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社会主义力量没有实现乘势而上,反而是民粹主义力量成了获利者。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西方资本主义陷入体制困境不能自拔;美国与西方同盟国之间关系出现裂缝;社会思潮、社会矛盾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引发民粹力量和极端思潮崛起;资本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渐小,“向东看”成为趋势。虽然当前许多共产党在理论政策上的分歧难以弥和,但是普遍认为必须继续走符合各自党情、国情的道路,这已成为凝聚国外共产党的“最大公约数”。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国外社会主义和左翼力量形成了巨大吸引力,或将为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从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复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潘金娥研究员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已经发生转变,当前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只是全面围堵中国的第一步棋,美国还会在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发起新的攻势,目的是阻止中国的发展步伐,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以及价值观。中国应该做好全面应对方案,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继续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崔桂田教授,论证了世界社会主义在生态格局和力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内涵式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

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余维海副教授,对当代国外共产党和工人党进行了分类和鉴别。他认为,这些共产党虽然都具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基因,但是对华的态度上,表现出学习型、友好型、冷淡型、批判型等不同的类型,内部的差异性极大。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群教授,介绍了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及前景。他认为,尼共(联合马列)和尼共(毛主义中心)团结合作、竞选纲领立场鲜明、对国内高涨的反印民族主义情绪充分利用、大会党内派别斗争加剧和竞选策略失当是左翼联盟获胜的主要原因。左翼联盟的获胜以及尼共(联合马列)与尼共(毛主义中心)的合并,将对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在尼泊尔和南亚的推进产生重要影响。

与会学者提出,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形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从低潮走向复兴。

在下午分组讨论环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国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孙应帅研究员、潘西华副研究员、刘海霞副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易继苍教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常务副主编王瑾等专家学者召集与会学者,围绕本次论坛的五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学术互动。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势,密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郝靓 通讯员 牛正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