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四届中韩人文学论坛在京举行

 

1026日至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财团和韩国教育部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承办的第四届“中韩人文学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中韩多位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教育文化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大学和研究院的学者、教授以及相关权威机构研究人员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田德文任本次论坛主持人。

在韩国研究集团朴龟龙代表致辞后,中韩参会代表、相关学者一齐合影留念。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黄晓勇,延世大学、延边大学名誉教授全寅初分别以不同主题、不同角度对中韩文化交流相关现象与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诠释与解答。

“韩国传统文学体裁曾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中国的唐人传奇和明清小说对古代朝鲜文学的影响很大。仅韩国昌德宫藏书阁目录,就记载有中国明清小说译本33部,这证明中国小说的传入也推动了古代朝鲜文学的创作。”黄晓勇在以“中韩传统文化交流的传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为题的演讲中介绍,中韩绘画艺术的交流还出现了双向发展。12世纪,高丽王朝著名画家李宁曾到宋朝向宋徽宗展示画技。宋朝的美术评论家郭若虚曾在《图画见闻志》中高度评价了高丽绘画的艺术水平,称其技巧精密、无与伦比。到李朝前期,韩国画坛宗承中国北宗画风,后期则输入南宗画风,之后开创了以韩国事物为题材的韩国绘画风格。

他认为,在学习层面,应理性理解中韩两国传统文化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儒学文化是中韩两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纽带、佛教文化的传播是中韩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线索、文学艺术的交流是中韩两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亮点。同时,生活习俗的交流也影响深远。在创新层面,应共同努力加强对中韩两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这其中,需要重视对中韩两国传统文化交流的理论研究,重视对中韩两国传统文化交流载体的保护,重新评价架构东亚传统文化的价值,立足当代,以传统文化交流促进当代文化的各个领域的交流。

论坛上,学者们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副所长、资深学者、研究员白云翔也对其中一个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关于历史上的高句丽问题、渤海问题,这是一个历史存在,在历史上存在这样两个地方政权。无论中国学者还是日韩的学者,对于高句丽和渤海素有研究。作为历史上存在的两个地方政权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中国学者需要研究,韩国学者也需要研究,是应该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历史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需要学术交流和学术沟通。在东北亚三国,尤其是中日韩这个历史上,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上,的确有很多问题有争论,中日韩三国也组成了共同的近现代史研究的团队进行共同研究。

本次论坛下设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教育文化四个分论坛,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对中韩两国在人文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现象进行深刻探讨与分析。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韩两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中韩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曾受到儒家文化的极大影响,两国的文化既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也存在可贵的共同之处。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中韩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要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独特性,扩大两国的共同性。秉承相互学习、彼此包容、取长补短、友好共赢的交流取向,就一定会开创两国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此次论坛是中韩双方学术机构共同举办的人文科学研究界的交流活动,致力于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了解的平台。两国学者在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领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进一步挖掘两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增强东亚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学术交流增进两国友谊和互信,为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北京1027日电(记者 杨月)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