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习班”第一期顺利举办

  2023714-16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动态》与《中国哲学年鉴》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习班”第一期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顺利举办。本次研习班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主题,共邀请到苏州大学任平教授、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中山大学徐俊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单继刚研究员等五位资深专家开讲,有三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参加了研习。 

  苏州大学任平教授的讲座课题目是《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论自觉》。任平教授围绕方法论自觉展开论述。他指出学术史创新的灵魂是方法论自觉,既不是书名和人名的叠加,也不是剪刀加浆糊的文献粘贴,只有通过对研究范式的分析,才能找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的测量器和指示器。基于方法论自觉,任平教授将国内学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总结为“教科书改革”“原理研究”“哲学史研究”“文本文献学解读”“对话研究”“反思的问题学”“中国化”“部门哲学”“出场学”等九大范式。任平教授认为,“出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时俱进的逻辑产物,是为了阐释马克思主义不断适应时空变化的出场形态。任平教授归纳出四个学术图景以及内在的格式塔转换,总结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他认为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实现议程、身份、立场、路径、视域、形态和话语等一系列转换。 

  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的讲座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其中历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而现实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关于“两个结合”,他认为“第一个结合”包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他反思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误区和谬论,澄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际内涵。他还进一步明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外延,解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诉求,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区别、大众化与通俗化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内在转化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要让大众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汪信砚教授尤其指出,关于《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抄袭论”是严重错误的。 

  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的讲座题目是《马克思与孔夫子:一个跨时空的相遇》。他指出“马克思”和“孔夫子”这两个术语都是比喻,指涉的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何中华教授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百年历程实现的“三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讲起,继而追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遇的前提和可能性。何中华教授认为,两者相遇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碰撞与结合,它们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其理论前提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全球视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以及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两者的契合在于哲学理念、文化原型、精神气质的一致性,比如对实践的重视、对和谐的强调等。 

  中山大学徐俊忠教授的讲座题目是《人民民主:何以是人类民主进程中的一种新形态》。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者不仅要关注理论问题,还要关心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他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基础,梳理人民与民主的内涵。他认为人民不同于国民,人民是一个含摄阶级、阶层和个人的异质性概念,而民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人人起来投票”,而是“人人起来负责”。徐俊忠教授特别强调,民主是公共领域治理的理想追求,对民主的探讨不应该停留在市民国家和政治国家的抽象争辩中。他指出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社会主义民主与人民民主是内生互构的关系。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本身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的形式民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与彼此相互对立的政治集团进行竞争和博弈的民主有着严格的界限。人民民主不仅是民主的全过程,更是公共生活的全领域。徐俊忠教授认为,人民民主创造了一种新型政治文明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单继刚研究员的讲座题目是《百年党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他从翻译学、语言学和解释学的视角出发,指出1899年马克思主义文本第一次在《万国公报》中被翻译为汉语,其中提及的社会进化论是依据《资本论》中的思想,而非《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相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道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部门哲学”等。单继刚研究员将1927年看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元年,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标志着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失败,也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机械唯物史观的失败。单继刚研究员按照百年党史的演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中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单继刚研究员的基本结论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经由“两个结合”而形成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研习班设置了问题答疑和学员代表发言环节。与会学员针对专家讲座中涉及的“自然与天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康德式断裂”“两个结合的纵深发展”“九大范式的合理性与新范式的产生”“人民民主的政治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南洋路径”等相关主题进行提问,专家给出了细致而深刻的解答。学员代表的发言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守正与创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鉴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原稿辨识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青年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的当代意义”等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