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纪要 | “数智化时代的经典阅读与经典教育”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4年1月20日,“数智化时代的经典阅读与经典教育”座谈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主办,旨在探讨在大数据、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古代经典文献阅读和教育方式的变革。 

  随着大数据、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传统的经典文献阅读和教育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兴技术如图文对照、数字化检索、可视化呈现、增强阅读等为古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逐渐脱离传统的编纂和阅读模式。数字化古籍平台的开放、共享、创新特性为经典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 

  在座谈会上,来自京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就数字化时代的经典阅读和教育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浩首先介绍了座谈会的缘起,并向与会嘉宾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 

  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古籍产品经理李佳颖介绍了由北京大学与抖音公益合作建设的“识典古籍”平台。该平台汇集了儒家、佛学、道家和文学等2000余种经典古籍,为读者提供了数字化阅读和整理的便利。“识典古籍”平台上已有的功能,包括繁简转化、文白互译、注疏显示等,还内嵌入《汉语大词典》等词典工具,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平台上新增了互动功能,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查看每个字词的意思,进行标注、写下想法,并直接引用文本内容。接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位通老师介绍了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主持开发的“古文献分析平台”,该平台能够对古文献进行词汇、句子和书籍分析,展示古代词汇的分布和共现情况,对句子和书籍进行重文分析。 

  随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苏祺老师介绍了2023年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联合举办的“数字人文国际联合暑假工作坊”。该工作坊为数字人文研究者提供了跨领域的学习和合作机会,学员们组成项目团队,围绕不同研究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她还介绍了北大开设的《数字人文的理论与方法》课程,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字方法解决人文问题,将人文问题分解为可以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的步骤,探索数字人文在人文研究中的应用。她期望感兴趣的与会学者作为指导教师加入该课程,为学生提供指导。接着,位通老师介绍了《知识图谱与信息表示》课程,该课程教授学生建立人文领域的知识图谱,将人文和技术相结合。位通老师期望感兴趣的与会老师提供人文领域的问题,由学生尝试用知识图谱的方式来解决。 

  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田智忠老师提出“识典古籍”平台应扩大收录的文本数量,建议在平台上放置经典英文版本的翻译或翻译链接,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张昭炜老师建议提供不同版本的白话文翻译,并强调了展示不同学者对每个字的不同解释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姜守诚老师强调了数字技术在古籍整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中华续道藏》的收集和影印工作中,数字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华建光老师关注“识典古籍”平台的目标受众,建议平台成为中小学老师的教学资源,并提出对白话文翻译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实现标准化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赵永磊老师建议在平台上设立小组进行讨论和反馈,同时强调古文献分析平台需要进行对举分析,并最终实现文献的自动化对比。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教授史经鹏老师建议与有版权的电子书合作,解决注释版本问题,增加作者、读者和平台的交互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士颍老师建议将“识典古籍”平台建设为基本标准古籍的数据库,包含核心典籍和重要注疏,提出与出版社合作或自行出版的可能性,同时建议设立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大学内的读书小组使用该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学立老师建议为中小学生专门设置内容,强调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性,建议平台纳入提要类书目以及域外文献。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李林芳老师建议为疑难字和韵脚字进行注音,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识别古文献中的反切折合规律。他还提出古文献分析平台应允许用户自行选择检索范围,并讨论了异体字适配和相近文本对比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吕明烜老师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了数字人文技术和数字化古籍平台带来的影响,认为数字化的引入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还探讨了数字人文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去纸质化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讲师贺敢硕老师建议控制“识典古籍”平台评论的范围,设置小范围讨论的功能,并提出平台应该显示古注,同时建议设置显示不同注释和集注的选项。他还建议将共现的范围扩展到段或章,并让读者自己调节检索精确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讲师郜喆老师讨论了数字技术识别近现代报刊的困难,并提到以北大为代表的高校古籍收藏机构的古籍数字化与公开化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王楠老师提到在整理《道藏》、《续道藏》文献中遇到的模糊图像识别问题,以及句读、繁简体、异体字的处理问题。他指出道教文献库相对落后,建议建设一个更大更综合的道教古籍平台,适应当前的碎片化、精准化阅读模式,实现从被动搜索到主动推送的转变,并建议平台建设个人化的数据库。 

  整场座谈会充分展示了数字人文技术和古籍数字化平台在推动经典阅读和教育模式创新中的巨大潜力。与会专家学者的分享和建议为数字化时代的经典文献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数智化时代的经典阅读与经典教育贡献了宝贵智慧。 

    

  (杨浩、刘凯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