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冯璐:早期西田哲学对柏格森哲学的吸收与创造

2024年9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西方哲学优势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办的“对话日本哲学”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哲学研究所902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冯璐主讲,讲座题目为“早期西田哲学对柏格森哲学的吸收与创造”,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任马寅卯主持讲座,东方哲学研究室王青、现代外国研究室吴清原、冯嘉荟分别从日本哲学和柏格森哲学、现代法国哲学角度参与对话。

20世纪初期,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的哲学的日本学界急速盛行,夏目漱石、九鬼周造、小林秀雄等著名学者都曾受到其思想的影响,而首先对柏格森进行系统介绍的就是日本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本次讲座围绕早期西田哲学对柏格森哲学的吸收与创造,讲述西田几多郎如何理解柏格森哲学,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诠释柏格森哲学构筑自身的哲学体系。

主讲人冯璐指出,在早期的西田哲学当中可以看到柏格森哲学的深刻影响,但伴随着自身哲学的发展西田也开始在柏格森思想的基础上创造自身的哲学。第一,在最初的著作《善的研究》当中,西田所提出的按照事实原样,即完全去掉自己的加工、按照事实来感知的“纯粹经验”与柏格森“进入事物内部”认识事物的哲学方法相一致。第二,在吸收了柏格森的上述哲学立场之后,西田在《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中为“绵延”赋予创造性的内涵,首先是在柏格森持续行进、不断流动的“绵延”概念的基础上思考了“永远的现在”这一“静止的”状态;其次是在柏格森“绵延”概念的基础上思考了“空间”问题,力图超越柏格森的“绵延”思想,将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容纳在自觉的体系之中。第三,为了通过“自觉”说明意识从反省回归到直观、抽象回归到具体的发展过程,西田援引了柏格森的“生命冲力”概念,将“生命冲力”视为意识内部发展诸阶段背后的内在动力,并在《艺术与道德》中进一步将“生命冲力”的使用扩展至艺术、道德领域,认为艺术与道德的根本立场是宗教,宗教是二者成立的根据。由此可见,西田在更多时候只是在行文中借用“绵延”“生命冲力”这些概念的名称,但其内涵则是被重新赋予和创造的。这一方面与西田充满苦难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一方面又是因为西田始终是在坚信东方文化绝不亚于西方文化,并期望为之赋予哲学根据的前提下展开思考的。

王青在评议中补充指出了西田哲学通过吸纳柏格森的时间观念和直觉方法,试图克服《善的研究》偏重心理主义的问题,因此西田从柏格森的“生命冲力”受到启发,提出了“绝对自由意志”的概念。这个绝对自由意志是先验之先验、作用之作用,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并使一切得以成立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他评价了冯璐的讲座中围绕柏格森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绵延”和“生命冲力”,梳理了西田哲学的形成及其对柏格森思想的吸收与创新,特别是对西田如何将柏格森的“绵延”和“生命冲力”概念重新赋予了创造性的内涵的分析。

吴清原在评议中指出西田几多郎的柏格森诠释精确把握了柏格森哲学的内核,并提出两点问题。首先,她介绍了柏格森在提交《时间与自由意志》的同时,也提交了一篇探讨亚里士多德场所问题的拉丁语论文,这篇论文中柏格森指出“场所”不是空间的广延,与西田对柏格森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向主讲人确认西田是直接阅读过柏格森的这篇文章而受到的启发,还是独自提出了相似的见解。其次,吴清原介绍了对柏格森哲学的部分批判,指出现代法国哲学对身体的关注与西田等日本哲学家也形成了共鸣。

冯嘉荟的评议则集中关注德国古典哲学和现象学对西田几多郎的影响,指出冯璐讲座中介绍的西田“自觉”的三个阶段的逻辑,与费希特哲学及黑格尔哲学均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西田几多郎“纯粹经验”的问题设定和论证,与胡塞尔等早期现象学的问题意识十分相似。

此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中,与会学者进一步就佛教等东方哲学对西田哲学的影响、柏格森哲学20世纪初在中日两国的流行、京都学派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吸收和借鉴等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与会学者充分肯定这种哲学“对话”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今后会继续创造各种哲学“对话”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