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者访谈

核心价值体系是立国之基——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教授

 

核心价值体系是立国之基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教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之中。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李景源日前接受记者专访,阐述了他的独到见解。

核心价值体系是确保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序发展的思想根基

记者:不久前,您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不能仅从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否展开说说您的观点?

李景源:不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看作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应当说,这种理解并没有错。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能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大局出发,就会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已经远远超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问题。

我认为,核心价值体系概念是指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立国价值,是确保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序发展的思想条件。它不同于个体的价值观,并对个体价值观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中国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立国价值。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该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变化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当一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不强时,这一立国价值只属于本国。当一国的发展实力增强,成为区域中的发展大国时,它的价值体系就具有了区域性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价值观”已对世界不少国家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预见性地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种经验。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展经验的赞许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中国道路”的视角来理解核心价值体系

记者: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担心,您认为这与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有关吗?

李景源:是的。在西方舆论中,“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发展前景不确定论”,此起彼伏,其立论的依据都与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路线密切相关。说到“中国崩溃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言论较有代表性,她曾预言中国改革不会成功,在她看来,中国缺乏引领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言外之意,由于中国缺少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因而必然导致崩溃。

说到“中国威胁论”,某些发达国家一方面指望中国的引擎来带动世界经济的运转,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崛起心存不安。想想也不难理解,30年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还近于停滞,30年后,中国已经进入了国际社会的中心,在国际讲坛上有了很大的话语权,非西方化的色彩强烈冲击了欧美价值观,这让一些西方国家感到了某种所谓的威胁。

中国由一个民族国家日益变为一个全球大国,“中国模式”正在改变国际发展的整个格局,一些人为此深感担忧。美国某著名的智库人物就曾明确说,中国若是硬实力崛起,美国十分欢迎,但中国若是软实力崛起,中美两国之间将可能发生直接的、全面的冲突。至于说“中国发展不确定论”,无外乎也是认为中国没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摸着石头过河”,让人把握不定其发展走向。还有人将“中国特色”定性为“特殊主义”,认为“中国特色”放弃了普适性的目标和标准,指责中国发展离开了人类文明大道,另搞一套。如此这些担心、指责和争论,说到底,无疑都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争论,是围绕中国发展道路的争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价值体系的核心

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您如何理解这几个层面的关系建构?

李景源:学术界对这四个方面分别以灵魂、支柱、精髓、基础来表述。但我认为,讲价值体系不仅要说明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更要讲清楚它是怎么构成的,以及为什么这样构成。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率改革开放的总体理论,是统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纲领,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政治保证,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升人民精神文明的根本条件。作为当下中国的实践主题和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是价值体系的核心。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其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

李景源:作为社会和政治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奋斗纲领,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觉选择的发展道路。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民族精神不是一种超历史的存在,它的内涵总是随着历史时代的变化而更新,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小平同志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爱什么呢?

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八荣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作为价值理想传入中国并生根结果,不仅仅是一个政党的选择,而是中华民族长期探索并最终选择的结果。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就是要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力,以坚定的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2011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八要点

一是“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要认识到位,着眼树立国家好形象。

二是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要认识到位,着眼打造民族好命运。

三是文明城市创建要认识到位,着眼构建市民好生活。

四是文明村镇创建要认识到位,着眼培育农民好素质。

五是文明单位创建要认识到位,着眼引导提供好服务。

六是志愿服务工作要认识到位,着眼形成人的好心肠。

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认识到位,着眼培养事业好后代。

八是“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要认识到位,着眼弘扬中华好传统。

(来源:光明日报。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