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C

蔡德贵(山东大学)

蔡德贵,19456月生,山东招远人。1970年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山东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毕业。曾任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史哲》主编。先后在科威特、埃及、美国、瑞士、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日本和香港、澳门访问研究、工作和参加学术活动。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东方哲学、宗教。

职务与兼职:

山东大学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巴哈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教育部“九五”、“十五”规划宗教学科评审组专家;华夏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央电视台特约制片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香港国际教育中心顾问;台湾儒学青年会顾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哲学学会副会长兼常务理事;山东东方哲学研究会理事长;山东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科研处长;济南伊斯兰教经学院教授;漳州师范学院教授和学术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等。

主要著作:

1《儒学与巴哈伊信仰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季羡林的一生》,长春出版社2010年版。

3《季羡林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孔子VS基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5《筷子、手指和刀叉——从饮食习惯看文化差异》,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6《季羡林之谜》,中国书店2008年版。

7《五大家说儒》,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8《中国和平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真情季羡林》,中国书店2007年版。

10《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2001年版;。

11《季羡林写真》,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

12《东方学人季羡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中国哲学流行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修身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阿拉伯哲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十大思想家》(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台)世界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18《秦汉齐学》(合著),齐鲁书社1997年版。

19《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道统文化新编》(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季羡林谈人生》(编著),长春出版社2011年版。

22《季羡林讲演录》(编著),长春出版社2010年版。

23《季羡林书信集》(编著),长春出版社2010年版。

24《季羡林年谱长编》(编著),长春出版社2010年版。

25《择善而从:季羡林师友录》(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当代东方儒学》(合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7《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西亚北非卷》(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8《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越南卷犹太卷》(合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阿拉伯近现代哲学》(合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0《世界哲学家词典》(合编),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季羡林先生和大国学观》,《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6期。

2、《伊斯兰教的本质是和平》,《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49001版。

3、《季羡林先生临终前关注的八个问题()》,《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2期。

4、《季羡林先生临终前关注的八个问题()》,《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期。

5、《出土文献的贡献和学术史改写的困难》,《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

6、《真情季羡林》,《中国德育》2009年第12期。

7、《季羡林的“大国学”观(外一篇)》,《北京日报》2009817018版。

8、《齐俗“喜夸诈”之检视》,《孔子研究》2009年第3期。

9、《儒家“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0、《齐俗“喜夸诈”的起因及表现》,《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11、《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9年第2期。

12、《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观》,《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6期。

13、《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3期。

14、《学界泰斗季羡林大师的传奇人生()》,《公关世界》2008年第5期。

15、《学界泰斗季羡林大师的传奇人生》,《公关世界》2008年第4期。

16、《综合思维方式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文史哲》2007年第6期。

17、《中国哲学向何处去?——兼论世界三种文化、三种哲学》,《河北学刊》2007年第6期。

18、《葛洪思想的儒道互补特征》,《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6期。

19、《孟子民本思想的形成及其当代意义》,《学习论坛》2007年第10期。

20、《当代海外和港澳台儒学的五大学派》,《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0期。

21、《儒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5期。

22、《三极世界文化差异()——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视角》,《东方论坛》2007年第3期。

23、《季羡林与胡乔木二三事》,《党史文苑》2007年第11期。

24、《三极世界文化差异()——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视角》,《东方论坛》2007年第2期。

25、《构筑中西交流的学术桥梁——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26、《近年港澳台和海外关于儒学研究的新观点》,《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

27、《论齐鲁文化的特点及其诚信传统》,《齐鲁学刊》2006年第5期。

28、《实用是儒学的优秀传统》,《孔子研究》2006年第2期。

29、《巴哈伊信仰的世界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0、《儒学在港澳台和海外的新际遇》,《学术界》2005年第5期。

31、《论先秦齐国与稷下古典自由主义》,《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2、《被忽略的道家——范蠡》,《学习论坛》2005年第3期。

33、《巴哈伊教:作为当代宗教的独特教义》,《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

34、《从文化交流的视角看儒学的命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35、《纪伯伦的多元宗教和哲学观()》,《阿拉伯世界》2004年第6期。

36、《试论美国的儒家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7、《纪伯伦的多元宗教和哲学观()》,《阿拉伯世界》2004年第5期。

38、《现代科技伦理学的新成果》,《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39、《上海:应该大力打造文化都市》,《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4期。

40、《论多元融和型的儒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41、《人类三种基本精神的和谐发展》,《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

42、《再论庄子与齐文化》,《东岳论丛》2003年第6期。

43、《1919年以前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44、《东方儒学共同的价值观》,《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3年第6期。

45、《儒家的胸怀》,《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46、《季羡林:养生无术是有术》,《湖南文史》2003年第8期。

47、《儒家的秩序的和平论》,《孔子研究》2003年第4期。

48、《再谈儒家伦理的普世化问题》,《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之道》,《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50、《当代新儒家向多元融和型转化的必然性》,《文史哲》2003年第2期。

51、《中国和平文化》,《学术月刊》2003年第2期。

52、《季羡林的多元文化观和文化交流论》,《齐鲁学刊》2003年第1期。

53、《道家道法自然的和平论》,《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54、《解读季羡林先生的“河东河西论”》,《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55、《东西方文化的千年“牵手”》,《复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

56、《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宗教哲学》,《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57、《李二曲的真儒论和儒学适用论》,《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2年第1期。

58、《<文史哲>编外校对 李易简先生》,《文史哲》2001年第6期。

59、《儒学儒教一体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60、《必须重视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第3期。

61、《必须重视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北方论丛》2001年第5期。

62、《季羡林先生的“东西文化互补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63、《巴哈伊教》,《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第2期。

64、《儒与商:相反又相成的结合》,《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65、《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现代哲学》2001年第1期。

66、《中日儒学之差异性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第4期。

67、《有选择地开发齐鲁传统文化的现代功能》,《文史哲》2000年第5期。

68、《宋元明清儒家学派的类型》,《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

69、《东方:大视野中的文化分合与定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70、《关学的独尊儒术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0年第2期。

71、《东方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第1期。

72、《东方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开封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73、《论淳于髡》,《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科版)1999年第4期。

74、《世俗思想的宗教化和宗教世界的世俗化》,《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第3期。

75、《艾哈迈德·谢莱比的比较宗教哲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99年第3期。

76、《孔子、孟子、荀子:早期儒家三大师思想之演变》,《暨南学报(哲社科)1999年第4期。

77、《稷下学宫盛衰原因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78、《对巴哈伊教基本状况之分析()》,《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2期。

79、《当代阿拉伯道德哲学》,《东方论坛》1999年第2期。

80、《先秦思想家对人的发现和对人道的探索》,《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99年第2期。

81、《20世纪阿拉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99年第2期。

82、《儒学是不是宗教》,《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83、《对巴哈伊教基本状况之分析()》,《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1期。

84、《稷下学者政治哲学的演进》,《理论学刊》1999年第2期。

85、《说“儒”》,《临沂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86、《内正其心 外正其容——说古论今话修身》,《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87、《东方文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88、《儒学现代化应向巴哈伊汲取什么?》,《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

89、《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成功之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3期。

90、《实践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科学总结》,《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2期。

91、《中国的稷下学宫和阿拉伯帝国的智慧馆》,《阿拉伯世界》1997年第4期。

92、《治学“三”法》,《妇女学苑》1997年第3期。

93、《东方文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开封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94、《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1期。

95、《儒学内部的自我否定》,《孔子研究》1996年第4期。

96、《实用儒学浅谈》,《东岳论丛》1996年第6期。

97、《庄子与齐文化》,《文史哲》1996年第5期。

98、《穆罕默德·阿布笃的宗教改革和现代主义》,《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99、《阿拉伯人学要义》,《阿拉伯世界》1996年第2期。

100、《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阿拉伯世界》1996年第1期。

101、《学贯中外的季羡林先生》,《文史哲》1995年第5期。

102、《东方儒学论纲》,《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95年第3期。

103、《阿拉伯地区的萨比教》,《文史哲》1995年第1期。

104、《阿拉伯人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和认识》,《孔子研究》1994年第3期。

105、《儒家天人哲学的嬗递概说》,《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106、《中国和阿拉伯:异域的两种文化》,《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107、《中国和阿拉伯:,异域的两种文化及其融合》,《阿拉伯世界》1993年第2期。

108、《试论稷下齐法家的哲学思想》,《管子学刊》1993年第1期。

109、《伊本·鲁西德的认识论和阿威罗伊主义》,《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92年第2期。

110、《孟子哲学思想的多维透视》,《东岳论丛》1992年第3期。

111、《东方各国的儒学现代化》,《齐鲁学刊》1992年第2期。

112、《阿拉伯世界哲学家金迪的主要哲学思想》,《哲学译丛》1991年第4期。

113、《阿拉伯哲学家铿迭的哲学思想》,《文史哲》1991年第3期。

114、《邹衍的思想和徐福东渡扶桑》,《管子学刊》1990年第3期。

115、《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哲学史研究》,《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116、《阿拉伯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90年第1期。

117、《阿托夫博士和阿拉伯哲学》,《阿拉伯世界》1990年第1期。

118、《稷下人生论之进展》,《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119、《阿拉伯哲学史研究概论》,《文史哲》1988年第2期。

120、《伊本·鲁西德的理性主义哲学》,《阿拉伯世界》1988年第1期。

121、《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87年第3期。

122、《稷下历史观之进展》,《管子学刊》1987年第2期。

123、《齐学、鲁学与稷下学宫》,《东岳论丛》1987年第3期。

124、《稷下认识论之进展》,《东岳论丛》1985年第2期。

125、《试论荀子和淳于髡的师承关系》,《齐鲁学刊》1985年第1期。

126、《稷下学研究》,《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1期。

127、《简说邹衍》,《文史哲》1984年第6期。

128、《庄子贵齐说的实质和思想来源》,《齐鲁学刊》1982年第5期。

129、《宋鈃、尹文为墨家一派》,《东岳论丛》1982年第5期。

130、《<庄子·天下篇>一二三四考》,《文史哲》198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