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明,1958年生,广东汕头人。1982年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1986年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毕业,2000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
担任职务:
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江学者”中国哲学特聘教授。
获得荣誉:
1998年其合著《被解释的传统》获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其论文《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获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主要著作:
1、《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专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2、《〈齐物论〉及其影响》(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等待刺猬》(专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4、《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专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儒学的现代转折》(专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近代中国思想史略论》(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被解释的传统》(合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思史之间:<论语>的观念史释读》(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10、《体知与人文学》(主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11、《现代性与传统学术》(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经典与解释》(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论语>的历史世界》,《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从古雅到怀古——一种价值哲学的分析》,《哲学研究》2010年第4期。
3.《哲学与论证——兼及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文史哲》2009年第6期。
4.《关于人文学术的学术性问题》,《开放时代》2009年第6期。
5.《提倡反思的哲学史》,《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6.《<论语>“外传”——对孔门师弟传说的思想史考察》,《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
7.《论乐:对儒道两家幸福观的反思》,《哲学研究》2008年第9期。
8.《讲求方法:来自西方哲学的启示》,《学术研究》2008年第5期。
9.《心安,还是理得?——从<论语>的一则对话解读儒家对道德的理解》,《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
10.《忍与不忍——儒家德性伦理的一个诠释向度》,《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
11.《什么是思想史事件?》,《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2.《关于羞耻的现象学分析》,《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13.《解惑》,《现代哲学》2006年第5期。
14.《用哲学论述中国文化经验——以“器”、“惑”两范畴为例》,《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
15.《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6.《君子与政治——对<论语·述而>“夫子为卫君”章的解读》,《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17.《说器》,《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
18.《通往想象的世界——读<庄子>》,《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
19.《“孔子厄于陈蔡”之后》,《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20.《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中国哲学创作》,《学术月刊》2004年第3期。
21.《<齐物论>与竹林玄学》,《现代哲学》2003年第3期。
22.《重提“中国哲学”的正当性》,《江汉论坛》2003年第7期。
23.《排遣名相之后——章太炎<齐物论释>研究》,《哲学研究》2003年第5期。
24.《经典解释与哲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25.《论比较哲学:从现代中国学术的经验看》,《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
26.《现代庄学及其背景》,《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1期。
27.《由“鱼之乐”说及“知”之问题》,《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6期。
28.《“齐物”三义——<庄子·齐物论>主题分析》,《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
29.《穿越理解的双重屏障——论史华兹的思想史观》,《开放时代》2001年第5期。
30.《“哲学史”的正当性》,《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31.《哲学史研究中的哲学意识》,《哲学动态》1997年第12期。
32.《等待刺猬——当代学风的一种思想史分析》,《开放时代》1997年第5期。
33.《从庞朴的“智慧说”看中国传统的价值重构》,《学术月刊》1997年第10期。
34.《在历史与理念之间——汉宋学术与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5期。
35.《再论宋学与现代新儒家》,《学术月刊》1995年第3期。
36.《作为政治文化的经学》,《中州学刊》1994年第5期。
37.《六经注我:经学的解释学转折》,《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38.《思想史解释:逻辑与逻辑之外》,《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39.《从聚汇到分化——简论西学在近代中国的演化》,《开放时代》1992年第3期。
40.《黑格尔哲学与现代新儒家》,《哲学研究》1992年第3期。
41.《“感觉”的用法》,《开放时代》1992年第2期。
42.《转折的轨迹——略论康、梁与现代新儒学的关系》,《开放时代》1989年第2期。
43.《理性的唤醒——西方认识论冲击下的中国近代哲学》,《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
44.《维新派的哲学分歧及其文化背景》,《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