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C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

 

陈先达,1930年生,江西鄱阳人。195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职务与兼职: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哲学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等。

所获荣誉:

1991年起享受政府津贴;获中宣部第七届、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吴玉章奖金一等奖等。

主要著作:

1《走向历史的深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3《信仰与探索:陈先达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哲学闲思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静园夜语:哲学随思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哲学心语:我的哲学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8年版。

7《陈先达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

8《学步诗选》,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9《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陈先达文集》(六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处在夹缝中的哲学:走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静园论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静园夜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陈先达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世纪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8《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合著),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19《被肢解的马克思》(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0《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总览》(合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03年版。

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要》(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干部哲学辞典》(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5《历史唯物主义新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深入探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光明日报》201049007版。

2、《专业、职业与信仰》,《光明日报》2010330011版。

3、《论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

4、《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5、《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哲学研究》2009年第4期。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7、《论“得意拜孔,失意读庄”说》,《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9期。

8、《文化复兴与尊孔读经》,《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1期。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文本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理论风格》,《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9期。

12、《“拜上帝会”邪教说驳议——农民战争与宗教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8期。

13、《论哲学与科学和生活的关系》,《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

14、《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5、《评社会历史考察的另一视角》,《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

16、《新时期的哲学成就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编写》,《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7、《“拜金”并不比“拜权”进步》,《石油政工研究》2004年第5期。

18、《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9、《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科学性的客观依据——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4年第0期。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之路——关于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东岳论丛》2004年第1期。

21、《坚持先进文化 力求真新结合——修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思路》,《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

22、《论与时俱进与哲学繁荣》,《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2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24、《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江汉论坛》2002年第6期。

25、《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当代价值》,《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5期。

26、《处在夹缝中的哲学》,《现代哲学》2002年第1期。

27、《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困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8、《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29、《五十学易,可以无过矣》,《前线》2002年第1期。

30、《生命中的有限与无限》,《前线》2001年第12期。

31、《做一个革命乐观主义者》,《求是》2001年第23期。

32、《人生观问题的时代特征》,《前线》2001年第10期。

33、《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9期。

34、《哲学三论》,《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4期。

35、《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第九届年会上的发言(摘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

36、《论文化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7、《唯物史观在新中国的五十年》,《哲学动态》1999年第10期。

38、《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9期。

39、《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9期。

40、《唯物史观研究三题》,《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41、《向辩证法要智慧》,《求是》1999年第7期。

42、《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和哲学工作者的使命——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1期。

43、《哲学不能归结为自我意识》,《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第6期。

44、《我对哲学的几点浅见》,《世纪论评》1998年第2期。

45、《哲学漫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46、《哲学随想录()》,《世纪论评》1997年第Z1期。

47、《创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人民论坛》1997年第11期。

48、《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

49、《跨世纪的中国哲学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4期。

50、《哲学与人生》,《求是》1997年第11期。

51、《哲学随想录()》,《长白论丛》1997年第2期。

52、《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53、《哲学随想录》,《长白论丛》1997年第1期。

54、《文化与传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55、《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下)》,《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11期。

56、《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10期。

5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与实践性——兼谈哲学的冷与热》,《求是》1995年第15期。

58、《加强人生观教育 反对拜金主义》,《人民论坛》1995年第4期。

59、《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大纲的说明(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2期。

60、《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大纲》的说明》,《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61、《世界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应当有机结合》,《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

6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些想法》,《哲学动态》1989年第12期。

63、《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把握》,《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64、《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几点想法》,《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

65、《对讲授“质量互变规律”的几点意见》,《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6期。

66、《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致的几个问题(续完)》,《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5期。

67、《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致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4期。

68、《自然与人生》,《光明日报》2001320B04版。

69、《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之路》,《光明日报》2003225

70、《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看法》,《光明日报》20068280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