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唯航,男,1974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期间:2005年8月评为副研究员;2005年9月—2008年7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12月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室主任;2009年9月—2010年8月为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1年8月任所党委委员;2013年10月任哲学研究所所长助理;2014年10月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2016年6月评为研究员。
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应用哲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
1.《穿透“我思”——对科耶夫欲望理论的存在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
2.《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存在论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博士文库),2005年9月版。
3.《本真存在的路标——海德格尔》,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二人合作,第一作者。
4.《王玖兴文集》(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哲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李德顺主编,本人承担1.5章,约5.5万字。
主要论文:
1.《哲学是最贴近时代的理论——2013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热点回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25日,B-01版(整版)。
2.《理论自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3.《生产辩证法与实践哲学的可能路径》,《南京师大学报》,2013年第1期。
4.《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汉语:旨趣与路径》,《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1期转载。
5.《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前提性思考》,《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
6.《劳动形而上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劳动问题为轴心的科耶夫与马克思的比较性研究》,《现代哲学》,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卷》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7.《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哲学向度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5期。第二作者。
8.《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人民日报》,2012年9月4日理论版。
9.《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三个自信”》,《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8日理论版。
10.《重思“颠倒”之谜——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颠倒”问题看辩证法本质》,《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利益:社会历史活动的基础和动因》,《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第二作者。
12.《意识的内在性问题与历史之思》,《学海》,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13.《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社会现实》,《哲学研究》2009年第7期,第二作者。
14.《论哲学的对象视域》,《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第二作者。
15.《论“逻辑在先”的哲学意义》,《哲学动态》2008年第1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5期转载。第二作者。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深入推进》,《人民日报》,2008年6月10日理论版。
17.《马克思生活观的三重意蕴》,《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 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18.《形态、路径与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反省与前瞻》,《哲学动态》2006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19.《应用的维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路径》,《哲学研究》2007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20.《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学革命》,载《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21.《200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展》,载《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22.《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反思》,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23.《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载《学术研究》,200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24.《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载《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5.《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载《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26.《关于现代性、全球化与中国知识的文化反思》,载《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7.《面向新世纪的古希腊哲学》,载《哲学动态》,2002年第2期。
28.《建构当代中国人学大厦的基石》,载《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9.《论海德格尔建构生成的思维方式》,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5期。
30.《社会科学:面向网络时代》,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31.《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卷》2001年第5期及《哲学原理》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
32.《私人时间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33.《论伽达默尔美学思想中的“游戏”概念》,载《语文学刊》1999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