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文,1941年5月生,广东罗定人。1965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同年留系任教。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宗教学。
职务与兼职:
曾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首任所长。现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宣部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
主要著作:
1《理性与觉性》,巴蜀书社2009年版。
2《中国古典哲学略述》,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国哲学的本源——本体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早期中国哲学略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宋明新儒学略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道:回归自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回归自然:道家的主调与变奏》,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中国哲学的探索与困惑》,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9《回归自然:老庄哲学》,(台湾)郭理出版社1989年版。
10《觉醒之途》(合编),巴蜀书社2010年版。
11《文明对话:儒学与基督教》(合编),巴蜀书社2009年版。
12《此行何处.二》(合编),巴蜀书社2009年版。
13《从历史中提取智慧》(合编),巴蜀书社2005年版。
14《面向神圣人生》(合编),巴蜀书社2004年版。
15《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合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6《信仰·运思·悟道》(合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合编),巴蜀书社2002年版。
18《中国哲学初步》(合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996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曾点气象”异说》,《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
2、《拓宽中国哲学研究的视域》,《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作为人文教养的早期儒学——兼谈先秦社会历史演变中的贵族与平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老子哲学思想的双重品格》,《中州学刊》2002年第1期。
5、《“事”的本体论意义──兼论泰州学的哲学涵蕴》,《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2期。
6、《王弼哲学的本体论特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7、《固且成智,更且成人——中国哲学史课程内容改革目标谈》,《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第2期。
8、《哲学何为?——“面向21世纪的哲学展望”笔谈》,《开放时代》1998年第1期。
9、《哲学在社会俗世化过程中能干些什么》,《岭南学刊》1996年第3期。
10、《道家的人生智慧》,《开放时代》1996年第1期。
11、《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学术研究》1996年第1期。
12、《荒诞意识与超越精神──道佛哲学品味》,《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13、《陈献章心学的道家品味》,《孔子研究》1995年第1期。
14、《道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批判精神》,《中国哲学史》1993年第3期。
15、《古代岭南思想文化的若干特点》,《开放时代》1993年第1期。
16、《古代道家思想与现代精神文明》,《现代哲学》1992年第3期。
17、《宏大的画面 精细的刻划——读<中国辩证法史稿>(第一卷)》,《现代哲学》1992年第1期。
18、《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的哲学含蕴》,《中国哲学史》1992年第1期。
19、《古代儒家的本体追求与当代儒者的形上学建构》,《现代哲学》1991年第1期。
20、《儒学与道学的思维方式、思维结构和价值追求比较》,《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21、《走出传统文化,才能走向现代化》,《广州研究》1988年第12期。
22、《道家哲学的把握方式》,《学术研究》1986年第5期。
23、《中国儒学传统的特质及其在当代改革中的意义》,《现代哲学》1986年第1期。
24、《论庄子哲学的逻辑思维过程——兼与严北溟和张松如、赵明等同志商榷》,《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25、《<太平经>剖析——兼谈<太平经>与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若干思想联系》,《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