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江,男, 1963年6月生,湖北宜昌人,吉林大学硕士,武汉大学博士,美国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从事西方哲的研究和教学,主要结合柏拉图、笛卡尔与康德研究胡塞尔现象学,及宗教现象学。
教学及课程:给研究生及本科生开课有:“柏拉图哲学研究”,“笛卡尔哲学研究”,“康德哲学研究”,“古希腊哲学史”,“近代哲学”,“胡塞尔小观念及观念I研究”等。
专著:
1.《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2005年第二版。
2.《存在巨链》(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宗教现象学》(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
4.《现象学导论》(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要论文:
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求真的五种方式”,《哲学研究》2009年第10期
2.“Idea与象”,《哲学研究》2007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8年第1期转载。)
3.“亚里士多德contemplation初探”,《哲学动态》2007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8年第3期转载。)
4.“古希腊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11期论点转载)
5.“从现象学看‘存在就是被感知’”,《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6.“胡塞尔与马克思对唯心唯物对立的克服”(译),《德国哲学》2007年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7.“Form” 和“information”,《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8期
8.“诗与象”,《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9.“家园与人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0.“从语言与存在的维度看巴门尼德的Being”,《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9年第8期转载)
11.“苏格拉底与理性的批判性”,《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
12.“‘思’与‘在’——笛卡尔对终极实在的现象学之思”,《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2005年《外国哲学》第8期。)
13.“胡塞尔的Eidos和柏拉图的Idea”,《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2004年《外国哲 学》第4期。)
14.“生存发展的当代困境与生存论哲学研究”,《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15.“与维斯特福教授谈宗教现象学”,《哲学动态》2003年第8期
16.“现象学与实在论”-----与索科拉夫斯基教授的对话,《哲学动态》2006年第5期。
17.“毕达哥拉斯对西方知识理性的奠基作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9期。
18.“从先验自我到主体间性”《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4辑。
19.“从中西文化比较看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可能性”《学术研究》1997年第一期。(人大复印 1997年《文化研究》第4期。)
20.“超越唯我论与克服人类中主义”,《学术研究》1999年第一期。
21.“梦与自我意识的确定性”,《学术研究》2004年第二期。
22.“现代性的理论溯源,从笛卡尔谈起”,《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二期。
23. “论现象学视域中的自明性”,《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4.“生存与理性的张力”,《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25.“生存论思想的哲学史溯源”,《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26.“主体的复归与现象学的先验转向”,《现代哲学》2002年第二期。
27.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与西方哲学史上的时间观”《求是学刊》2001年第6期。
28.“普遍本质的明证性追求—现象学‘本质直观’评述”,《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29.“西方人学—从神、主体到生存”,《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0.“生活世界与生存主体”,《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 学》2002年第3期。)
31.“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先验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2.“自然神学与科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3.“古希腊哲学中的主体主义思想倾向”,《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4.“从笛卡尔、康德到胡塞尔克服唯我论的努力”《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一期。
35.“伽达默尔的境遇合理性”(译)《天府新论》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1997年《外国哲 学》第4期。)
36.“论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天府新论》1997年第6期。
37.“为认识的普遍性辩护”,(译)《科学.经济.社会》1999年第4期。
38.“中国文化中的本体诠释论”,(译)《本体与诠释》第3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版。
39.“从现象学的角度直观人的生存论与观念论维度”中国人学学会《人与现代化》第3辑,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40.“主体间性——跨文化交流的前提”载《文化传承与中国的未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41.“宗教现象学初探”《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
42.《与麦克林教授谈民族精神的同一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3.《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转型》,《求是学刊》2006年第1期。
44.《西方哲学史上人格同一性的三种形态》,《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三期。
45.“通往‘共同’语言之路”---海德格尔与一个日本探访者的对话(译),《求实学刊》2006年第4期
等60余篇。
承担课题:
1.“宗教现象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2.“西方哲学史上的生存论与观念论”,华中科技大学校基金项目。
3.“西方哲学史上知识理性建构——从毕达格拉斯到胡塞尔”,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基金项 目
4.“现象学视阈下的宗教与科学”,国际合作GPSS项目子课题
5.“视觉中心主义与象思维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