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概述
高宣扬,祖籍浙江杭州,1940年生于印尼,1952年自印尼归国升学。现任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自1957年从事哲学研究起,五十多年来,锲而不舍地进行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的跨学科研究,试图探索使哲学摆脱僵化和抽象的学院传统模式的约束而走向生活化、艺术化和跨学科化的创新道路;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当代西方思想的体系及其历史,特别是法国、德国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目前的研究重点方向为:(1)当代法国哲学、(2)德国哲学史、(3)当代社会理论以及当代艺术评论。
二、主要经历
1957-196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1962-196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受
1965-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在任继愈教授领导下专门研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1978-1979年:任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及香港三联书店主编,主持指导出版《人文科学丛书》6本。与此同时,还在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政治系及社会学系,任特聘教授,讲授西方哲学史、当代社会理论及当代政治哲学。
1979-1983年: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在该校哲学系主任爱莲·维德琳教授指导下研究法兰克福学派霍尔克海默的批判理论,1983年6月以《论霍尔克海默的唯物论特征》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3-1985年:获博士学位后,受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院长德里达的委托,主持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中国哲学研讨会(Le seminaire sur la philosophie chinoise contemporaine),研究和讲授成果发表在《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院刊》(Cahier du College international)第一期及第二期,由澳西里斯出版社出版(Editions Osiris)。
1985-1995年:在担任上一职务的同时,兼任巴黎第十大学政治哲学教授;在巴黎第十大学第一副校长乔治·拉毕卡(Georges Labica)教授所领导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哲学研究所”(Centre de la recherche sur la philosophie politique)担任研究员,研究成果发表在《研究马克思》(Etudier Marx)及《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De Marx au marxisme),分别于1985年及1986年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出版社(Editions du Centre National de
1989-2002年:在担任法国原职的同时,由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邀请,以“国家研究正教授”的身份,主要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任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同时又兼任台湾大学及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2002-2004年:先后应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邀请,同时在三校讲授当代法国哲学、法国社会学及人类学。
2004年7月至今:受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审批同意,作为特聘外籍“海外名师”,受聘于同济大学,任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
三、近年主要著作、论文详细目录:
(一) 学科基础教材
著作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类型 |
出版时间 |
《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上下两卷)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2004年 |
《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上下两卷) |
高宣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2005年 |
《当代社会理论》(上下两卷) |
高宣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2005年 |
《后现代论》 |
高宣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2005年 |
《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2007年 |
《当代政治哲学》 |
高宣扬 |
人民出版社 |
教材 |
2010年(付印中) |
《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 |
高宣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2010年(付印中) |
《法国哲学史》 |
高宣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教材 |
2010年(付印中) |
(二)著作及论文
1 专著
著作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类型 |
出版时间 |
《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上下两卷)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4年 |
《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上下两卷) |
高宣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5年 |
《当代社会理论》(上下两卷) |
高宣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5年 |
《福柯的生存美学》(简体再版) |
高宣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5年 |
《后现代论》 |
高宣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5年 |
《流行文化社会学》(简体再版) |
高宣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6年 |
《萨特的密码》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7年 |
《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7年 |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艺术》 |
高宣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09年 |
《当代政治哲学》 |
高宣扬 |
人民出版社 |
专著 |
2009 |
《德国哲学概观》 |
高宣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专著 |
2010(付印中) |
2论文
论文题目 |
期刊或论文集 |
发表时间 |
福柯的生存美学 |
武汉大学《珞珈讲坛》(第1辑) |
2006年1月 |
当代社会理论研究的社会文化基础 |
中国农业大学《乡土社会通报》第一期 |
2006年3月 |
福柯:一个令人无从捉摸的人物 |
《社会科学报》 |
|
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论题 |
《社会科学报》 |
|
列维纳斯:力挽道德狂澜 |
《社会科学报》 |
|
法国现象学运动的新转折(上) |
《同济大学学报》 |
2006年10月 |
当代西方人文思潮的变化与特点 |
《社会科学报》 |
|
流行思潮:埃尔朗根学派及其建构主义 |
《社会科学报》 |
|
当代法国哲学关于人性的四次论战 |
《学术月刊》 |
2006年11月 |
利科的现象学的反思诠释学 |
上海大学《诗与思》 |
2007年1月 |
法国现象学运动的新转折(下) |
《同济大学学报》 |
2007年1月 |
论当代法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历史特征 |
《北京大学学报》 |
2007年3月 |
保尔·络朗琛:领军埃尔朗根学派 |
《社会科学报》 |
|
波德里亚:消费文化的克星 |
《社会科学报》 |
|
巴黎城郊骚乱的社会学诠释 |
《社会学家茶座》 |
2007年4月 |
当代法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历史特征 |
《北京大学学报》 |
2007年5月 |
列维纳斯现象学的伦理学转向 |
《中国哲学年鉴》 |
2007年6月 |
论福柯对历史的解构 |
四川大学《“历史、理性与正义”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
2007年6月 |
论后现代艺术的“不确定性” |
《清华美术》 |
2007年7月 |
鲁曼:当代社会系统理论的设计师 |
《社会科学报》 |
|
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主义掌门人 |
《社会科学报》 |
|
简论法国的黑格尔研究——纪念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200年及依波利特诞辰100周年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7年9月 |
《精神现象学》在法国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7年9月 |
论福柯对国家理性的批判 |
《求是学刊》 |
2007年11月 |
论列维纳斯重建伦理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文教育 文明·价值·传统》 |
2007年11月 |
法国道德问题调查报告 |
《国际道德教育调查研究》(冯俊主持教育部研究项目) |
2007年 |
J.鲍德里亚及其消费文化批判理论 |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7)》(第11辑) |
2008年1月 |
西蒙·德·波伏娃:使法国文化散发出女性智慧的芳香 |
《社会科学报》 |
|
梅洛·庞蒂:“学会重新观看世界” |
《社会科学报》 |
|
重新评价柏格森及其对当代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创造的进化》发表100周年纪念 |
《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 |
2008年4月 |
论布尔迪厄的“生存心态”概念 |
《云南大学学报》 |
2008年5月 |
马克思·舍勒:不遗余力地探究人的奥秘 |
《社会科学报》 |
|
柏格森对21世纪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
《中国哲学年鉴》 |
2008年6月 |
身体:生命奥秘的真正根源 |
《明报月刊》 |
2008年10月 |
发扬当代大学教育的哲学精神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8年11月 |
当代西方人文思潮的理论转换 |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 |
2008年12月 |
神话思维是人类文化的原初基础 |
《明报月刊》 |
2008年12月 |
评罗马教皇的改革及教会的未来 |
《明报月刊》 |
2009年1月 |
人与神的沟通是否可能? |
《明报月刊》 |
2009年4月 |
克里斯蒂娃:当代女性主义的典范 |
《作家》 |
2009年4月 |
论克里斯蒂娃的新女性主义 |
《同济大学学报》 |
2009年5月 |
西蒙·德波娃百年诞辰纪念:法国学术界重评德波娃 |
《中国哲学年鉴》 |
2009年6月 |
以自然和文化双重视野面对瘟疫 |
《明报月刊》 |
2009年6月 |
许江作品的艺术现象学分析: 面向存在的画与思 |
《江苏艺术百家》 |
2009年9月 |
向多学科和多元化迈进 |
《社会科学报》 |
|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艺术(系列专稿9篇) |
鲁迅美术学院《美苑》 |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 |
德法诗学传统对当代诗学研究的启示 |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论文集》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
2010年1月 |
列维-施特劳斯及其结构主义 |
《作家》 |
2010年1月 |
什么是当代:从福柯回溯到波德莱尔 |
鲁迅美术学院《美苑》 |
2010年2月 |
当代图像的游戏性质 |
《艺术时代》 |
2010年3月 |
论消费文化与权力的交错关系 |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0年4月 |
(三)主编书目
著作 |
主编 |
出版社 |
出版类型 |
出版时间 |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一卷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论文集 |
2005年1月 |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二卷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论文集 |
2007年4月 |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三卷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论文集 |
2008年1月 |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四卷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论文集 |
2009年11月 |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五卷 |
高宣扬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论文集 |
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