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剑,1946年出,陕西虢镇人。1969年新疆军区兵团农学院水利系毕业,198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曾在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福建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著作:
1《东方文化——两难中的抉择》(专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寂寞中的复兴》(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挣扎中的儒学——论海峡彼岸的新儒学思想》(专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4《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专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5《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专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6《黄克剑自选集》(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学八大家论略》(专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8《美:眺望虚灵之真际——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读解》,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论语>解读》(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线装书局2006年版。
11《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专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12《论语疏解》(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政治家——论君王的技艺》(译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名”的自觉与名家》,《哲学研究》2010年第7期。
2、《形上之维的更生与语言的可能承诺——一种回应“解构”而重返“形而上者”的尝试》,《世界哲学》2010年第3期。
3、《“国学”三题》,《学术研究》2010年第4期。
4、《公孙龙“离坚白”之辩探赜》,《哲学研究》2009年第6期。
5、《“世界不再令人着迷”》,《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6期。
6、《写给历史的遗嘱——“五四”九十周年回眸》,《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5期。
7、《美,从自然溯向“本原”——歌德美学思想阐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8、《美,“坟墓后面的光辉”——“通灵”诗人波德莱尔的美意识》,《艺苑》2008年第11期。
9、《惠施“合同异”之辩发微》,《哲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10、《孔老之辨》,《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11、《美:眺望虚灵之真际——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读解》,《艺苑》2007年第9期。
12、《市场化·人文视野·信仰(二)——“生命化教育”三题》,《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第8期。
13、《20世纪西方文论嬗变趋向探微》,《学术研究》2007年第7期。
14、《市场化·人文视野·信仰(一)——“生命化教育”三题》,《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第6期。
15、《生命化教育须从随顺人的生命自然说起》,《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第4期。
16、《文化危机与学术的人文之维》,《东南学术》2007年第2期。
17、《什么是人文学》,《东南学术》2007年第2期。
18、《<问道>告白》,《东南学术》2007年第2期。
19、《阐释“自我”的审美之维——一种对费希特美学思想的读解》,《东南学术》2006年第6期。
20、《孟荀之辨》,《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
21、《“生”·“命”·“性”·“道”——对先秦人文意识嬗变的一种阐释》,《哲学研究》2005年第6期。
22、《从“尚德”的价值取向看阴阳家——一种对阴阳五行说的阐释》,《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4期。
23、《回归“赤子”与祈向“超人”——一种对尼采学说的检讨》,《哲学研究》2004年第8期。
24、《“悲”从何来?——就悲剧之“悲”对中、西文学人文趣向的一个比较》,《文艺研究》2004年第3期。
25、《也说“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答尹振环先生》,《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26、《回眸审美自觉中的“崇高”之维——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中崇高范畴嬗演的考辨》,《东南学术》2004年第1期。
27、《走近早期马克思——兼论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方法问题》,《哲学研究》2003年第7期。
28、《“审美观念”辨微——对康德美学形而上祈向的一种探寻》,《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期。
29、《祈向虚灵的真实——西方价值形而上学窥略》,《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
30、《学术自觉与学人境界——为今日学术、学人而说》,《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
31、《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辨正》,《哲学研究》2002年第7期。
32、《“透视主义”辩证》,《东南学术》2002年第3期。
33、《“正”、“义”与“正义”——中西人文价值趣求之一辨》,《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2期。
34、《儒墨之辨》,《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35、《从史“义”说思想与社会的互系》,《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36、《老子道论价值趣向辨略》,《哲学研究》2001年第6期。
37、《先秦名家琦辞辨微》,《东南学术》2001年第1期。
38、《“自由”范畴三题》,《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
39、《儒道·儒教·儒者——我之儒学观》,《东南学术》2000年第3期。
40、《审美自觉与审美形式——从西方审美意识的嬗演论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的美》,《哲学研究》2000年第1期。
41、《现象学旨趣辨略》,《哲学研究》1998年第8期。
42、《在“境界”与“权利”的错落处──从“人权”问题看儒学在现代的人文使命》,《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43、《“实践”范畴三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5期。
44、《黑格尔自由观辨正》,《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5、《人文学论纲》,《哲学研究》1997年第9期。
46、《“社会契约论”辨正》,《哲学研究》1997年第3期。
47、《从“命运”到“境界”——苏格拉底前后古希腊哲学命意辨正》,《哲学研究》1996年第2期。
48、《<周易>“经”、“傅”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中国文化》1995年第2期。
49、《回到“我”自己 回到“人”──写在“国学”正热时》,《哲学研究》1995年第8期。
50、《柏拉图“理念论”辨正──再论哲学的价值课题》,《哲学研究》1995年第5期。
51、《康德哲学辨正──兼论哲学的价值课题》,《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
52、《在康德与当代新儒家之间》,《中国文化》1992年第1期。
53、《难题仍然是难题》,《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
54、《现代文化的儒学观照——评钱穆<文化学大义>》,《中国文化》1989年第1期。
55、《“五四”文化价值取向论略》,《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第2期。
56、《当代中国的文化难题——说我的文化见解兼答牟钟鉴》,《哲学研究》1989年第2期。
57、《个人的意义与历史的逻辑——一种对青年马克思的研究》,《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8年第5期。
58、《我是在什么意义上“借用马克思的话”的?——就“人类动物学”的提法答牟钟鉴同志》,《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
59、《为新时代觅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博士论文>探微》,《哲学研究》1987年第6期。
60、《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萌生与拓展》,《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1期。
61、《洛克的“反省”和斯宾诺莎的“反思”》,《哲学研究》1986年第3期。
62、《关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问题》,《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6期。
63、《“清”——魏晋人物品藻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5年第5期。
64、《再谈“自由自觉的活动”》,《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第7期。
65、《时代的抉择和哲学现代化的前提》,《现代哲学》1985年第00期。
66、《巴黎手稿和《资本论》中的异化范畴“截然不同”么?——就童星对薛德震文章商榷的商榷》,《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4期。
67、《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
68、《应当怎样理解“自由自觉的活动”》,《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期。
69、《1843—1846年间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几种提法——马克思早期著作学习札记之一》,《江汉论坛》1982年第3期。
70、《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看唯物史观的雏形》,《江汉论坛》198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