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顺,1957年8月生,成都人。1981年成都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92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毕业,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毕业。曾任乡村中学教师、四川大学中文系教师、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儒家哲学、中西比较哲学、儒家伦理学与中国政治哲学。
职务与兼职: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著作:
1《儒学与生活——“生活儒学”论稿》(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生活儒学”论集》(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3《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易经古歌考释》(专著),巴蜀书社1995年版。
7《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哲学》(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8《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9《儒学中的情感与理性》(主编),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0《周易人生智慧丛书》(第一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追寻中国精神丛书》(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理论学刊》2010年第8期。
2、《仁爱以制礼,正义以变法——从<商君书>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渊源及其变异》,《哲学动态》2010年第5期。
3、《孔子的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2期。
4、《反应·对应·回应——现代儒家对“西学东渐”之态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9年第5期。
5、《孟子正义论新解》,《人文杂志》2009年第5期。
6、《当代性:“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的共同场域》(英文),《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9年第3期。
7、《儒学与中国之命运——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学术界》2009年第3期。
8、《符号的诞生——中国哲学视域中的符号现象学问题》,《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9、《生活儒学:关于“实践”的“理论”——答干春松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10、《危机还是契机?——当前金融危机与儒家正义原则之思考》,《阴山学刊》2009年第1期。
11、《中国“大一统”的“三时一贯”论》,《学海》2009年第1期。
12、《大汉帝国的正义观念及其现代启示——<白虎通义>之“义”的诠释》,《齐鲁学刊》2008年第6期。
13、《形而上学略论——回复陈明先生》,《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14、《当代儒学“生活论转向”的先声——梁漱溟的“生活”观念》,《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8年第4期。
15、《形而上学略论——回复陈明先生》,《阴山学刊》2008年第4期。
16、《爱的观念:儒学的奠基性观念?——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求是学刊》2008年第4期。
17、《注生我经:论文本的理解与解释的生活渊源——孟子“论世知人”思想阐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8、《爱的观念:儒学的奠基性观念》,《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9、《儒学当代复兴的思想视域问题——“儒学三期”新论》,《周易研究》2008年第1期。
20、《“儒学”与“仁学”及“生活儒学”问题——与李幼蒸先生商榷》,《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8年第1期。
21、《生活儒学与形而上学之关系——致胡治洪教授》,《学术界》2008年第1期。
22、《存在·情感·境界——对蒙培元思想的解读》,《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3、《“刑”与“直”:礼法与情感——孔子究竟如何看待“证父攘羊”?》,《哲学动态》2007年第11期。
24、《论“仁”与“爱”——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东岳论丛》2007年第6期。
25、《论“一体之仁”与“爱的共同体”——儒学与情感现象学的比较》,《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6期。
26、《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何以可能?——依据生活儒学的阐明》,《理论学刊》2007年第10期。
27、《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作为儒学复兴的一种探索的生活儒学》,《人文杂志》2007年第4期。
28、《论儒学与哲学的关系——对任文利先生批评的回应》,《学术界》2007年第4期。
29、《恻隐之“隐”考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0、《论“恻隐”与“同情”——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1、《儒学与制度之关系的生活渊源——评干春松著<制度儒学>》,《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3期。
32、《儒教与形而上学问题——对鞠曦、陈明、蒋庆的评论》,《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33、《“价值”观念是何以可能的?——基于“生活儒学”阐释的中国价值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7年第1期。
34、《价值主体的生活渊源——回复孙美堂教授的一封信》,《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
35、《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与现代新儒家——再评“文化保守主义”》,《学术界》2006年第5期。
36、《生活与爱——生活儒学简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37、《论“观物”与“观无”——儒学与现象学的一种融通》,《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6年第4期。
38、《复归生活 重建儒学——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纲领》,《人文杂志》2005年第6期。
39、《论生活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答张志伟教授》,《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5年第4期。
40、《绝地天通——天地人神的原始本真关系的蜕变》,《哲学动态》2005年第5期。
41、《从“西方哲学”到“生活儒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2、《我们的语言与我们的生存——驳所谓“现代中国人‘失语’”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3、《“文化保守主义”评议——与<原道>主编陈明之商榷》,《学术界》2004年第5期。
44、《现代中国“哲学”的困窘:西方强势话语阴影之下的“文化纠缠”》,《天府新论》2004年第3期。
45、《儒学的生存论视域——从蒙培元先生<情感与理性>说起》,《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2期。
46、《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儒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及其所解释的康德哲学》,《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4年第2期。
47、《儒家是如何从心性论推出伦理学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探索》,《中州学刊》2004年第2期。
48、《中西自然价值观差异之我见》,《理论学刊》2004年第3期。
49、《儒家心学的奠基问题》,《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0、《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对<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的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
51、《“伦理学的本体论”如何可能?——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批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7期。
52、《重建第一实体——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的历时解读》,《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3、《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2期。
54、《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以<周易>为透视文本》,《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3年第3期。
55、《周公“德治”思想简论》,《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56、《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周易研究》2002年第4期。
57、《孔子之精神境界论》,《孔子研究》2002年第4期。
58、《普遍伦理是先验理性的纯粹形式吗?》,《哲学动态》2002年第6期。
59、《关于佛道儒的“宗教超越性”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
60、《“中国哲学”能成立吗?》,《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1、《中国哲学前轴心期之神话渊源》,《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62、《语言的牢笼──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2年第1期。
63、《“实事求是”命题的存在论意义——依据马克思“实践主义”哲学的思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1年第S1期。
64、《“自由”的歧路——“五四”自由主义的两大脱离》,《学术界》2001年第3期。
65、《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1年第3期。
66、《实践主义:马克思哲学论》,《学术界》2000年第4期。
67、《儒学的德性价值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0年第4期。
68、《实践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理解》,《理论学刊》2000年第4期。
69、《心灵境界:中国哲学的超越阐释》,《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2期。
70、《从认识论到意志论》,《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期。
71、《杜诗五首辨疑》,《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3期。
72、《儒家哲学的“三句真谛”——<中庸>开篇三句的释读》,《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
73、《天人体用 贞一不二──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之比较》,《人文杂志》1999年第5期。
74、《重返中华文明“轴心时代”──高正先生<诸子百家研究>读后》,《哲学研究》1999年第3期。
75、《“科玄之争”再评价》,《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1期。
76、《老子哲学:生存之道》,《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98年第2期。
77、《生命结构与和合精神——周易哲学论》,《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1期。
78、《<周易>中<既济><未济>的考释》,《周易研究》1997年第4期。
79、《杜诗疑义五则》,《杜甫研究学刊》1995年第3期。
80、《撩开诗神面纱的一角──郭沫若对<周易>古诗的天才觉察》,《郭沫若学刊》1995年第2期。
81、《中国最古老的“婚礼进行曲”——<易经>中的几首婚俗歌谣》,《文史杂志》1995年第1期。
82、《伟大的孤独者──为诗人杜甫诞生1282周年作》,《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
83、《杜诗仇注“叶音”考辨》,《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
84、《<易传>形训略说》,《淮阴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