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L

李祥俊(北京师范大学)

李祥俊,19667月生,安徽合肥市人。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毕业;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史学博士毕业,同年留哲学系任教。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儒家哲学、宋代哲学、现当代中国哲学。

职务与兼职:

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著作:

1《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韩非子注释》,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3《道通于一:北宋哲学思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合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5《国学通览》(合著),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

6《中国儒学》(合著),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7《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智慧的故事》(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中国哲学教程》(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合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新时期中西哲学大论辩》(合著),百花洲出版社2006年版。

12《中国哲学概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春秋繁露(译注)》(合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版。

14《京师中国哲学:第一辑》(合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儒学道德涵养论阐微》,《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

2、《从对立统一到差异一体——新时期“斗争哲学”的解构与转生》,《哲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生命体验与哲学建构——熊十力哲学体系基点探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

4、《近现代儒学仁、礼关系论反思》,《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5、《明体达用:儒家礼学的当代转换》,《哲学研究》2007年第8期。

6、《北宋时期的儒、道学术会通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7、《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终极探求》,《阴山学刊》2006年第6期。

8、《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一道德论》,《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9、《北宋时期儒家礼学的体系化建构》,《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10、《仁学本体论的建构——北宋诸儒仁论特质阐释》,《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3期。

11、《北宋诸儒论孔子》,《孔子研究》2006年第4期。

12、《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13、《儒学差异思想阐微》,《哲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4、《潘佑变法及其对李觏、王安石学术思想的影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5、《北宋诸儒<>学观》,《周易研究》2006年第1期。

16、《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排佛论》,《齐鲁学刊》2006年第1期。

17、《北宋诸儒论扬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18、《位与思:儒学人伦谱系中的自我》,《学术论坛》2005年第8期。

19、《当代儒学知识化维度的重构》,《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

20、《儒学的人伦关系规范与自我认同》,《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2期。

21、《儒学人伦原则的现代开展》,《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2、《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23、《<庄子>的多元主义思想》,《船山学刊》2003年第3期。

24、《王安石的经学观与经学解释学》,《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

25、《王安石的儒学人物评价及其道统观》,《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26、《<吕氏春秋>的执一统众之术》,《管子学刊》2000年第2期。

27、《汉代<春秋>公羊学政治论义发微》,《东方论坛》1999年第3期。

28、《王安石对自我的体认》,《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9、《<吕氏春秋>的大一统宇宙系统论》,《晋阳学刊》1998年第2期。

30、《董仲舒的认识论和经学解释学》,《唐都学刊》1998年第1期。

31、《<易传>道论研究》,《周易研究》199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