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朴,1928年生,江苏淮阴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曾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
职务与兼职: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第一届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儒林》主编等。
主要著作:
1《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俗读物出版社1956年7月、1956年8月、1957年版。
2《谈谈客观规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1962、1964年版。
3《公孙龙子译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4《罪恶累累的孔府》,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公孙龙子研究》,中华书局1979、1985年版。
6《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1980、1988年版。
7《公孙龙评传》,齐鲁书社1980年版。
8《沉思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儒家辩证法研究》,中华书局1984、2009年版。
10《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
12《公孙龙子今译》,巴蜀书社1990年版;1992年改名《公孙龙子全译》再版。
13《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14《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海天出版社1995、1996、1998年版。
15《蓟门散思》,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年8月、1996年10月版。
16《庞朴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17《中国儒学》(四卷本)(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18《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
20《东西均注释》,中华书局2001年版。
21《古墓新知》(合著),(台湾)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22《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合著),(台湾)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23《智慧》,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法国)法国Desclee de Brouwer出版社2003年版。
24《一分为三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5《庞朴文集》(四卷本),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文化一隅》,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7《浅说一分为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8《中国文化十一讲》,中华书局2008年版。
29《中国的名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试析仁义内外之辨》,《文史哲》2006年第5期。
2、《重新评价公孙龙》,《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回顾——2003年荆门“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一阴一阳”解》,《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4年第1期。
5、《话说“五至三无”》,《文史哲》2004年第1期。
6、《“天参”试解》,《文史哲》2001年第6期。
7、《思想与社会的互动》,《历史教学》2001年第8期。
8、《“仁”字臆断》,《寻根》2001年第1期。
9、《三重道德论》,《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10、《“一分为二”说》,《开放时代》2000年第9期。
11、《“鸡三足”说》,《学术月刊》2000年第9期。
12、《中庸与三分》,《文史哲》2000年第4期。
13、《三重道德──漫说郭店楚简之六》,《寻根》1999年第6期。
14、《本来样子的三纲──漫说郭店楚简之五》,《寻根》1999年第5期。
15、《文化冲击与民族意识》,《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3期。
16、《另有一种五行──漫说郭店楚简之四》,《寻根》1999年第4期。
17、《存世最早的<道德经>──漫说郭店楚简之三》,《寻根》1999年第3期。
18、《亲手触摸一下历史──漫说郭店楚简之一》,《寻根》1999年第1期。
19、《非僧非道一醉翁 自选集自序》,《博览群书》1999年第1期。
20、《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21、《古墓新知》,《读书》1998年第9期。
22、《初读郭店楚简》,《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23、《亲手触摸一下历史——漫说郭店楚简》,《人民论坛》1998年第8期。
24、《三分诸说试释之二》,《书屋》1998年第1期。
25、《三分诸说试释之一》,《书屋》1997年第5期。
26、《黑格尔的先行者──方以智<东西均·三徵>解疏》,《中国文化》1996年第2期。
27、《方以智的圆而神——<东西均·所以>篇简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
28、《“文明”界说》,《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4期。
29、《学术反思与文化“着陆”》,《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2期。
30、《原道》,《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5期。
31、《商品的文化价值》,《商业文化》1994年第0期。
32、《解牛之解》,《学术月刊》1994年第3期。
33、《秋菊春兰各自妍》,《自然杂志》1990年第11期。
34、《火曆钩沉——一个遗失已久的古历之发现》,《中国文化》1989年第1期。
35、《论“五四”人物的局限性》,《瞭望周刊》1989年第19期。
36、《以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文史哲》1989年第3期。
37、《<五行篇>评述》,《文史哲》1988年第1期。
38、《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识历程——兼论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
39、《民族性的再认识——关于“文化”问题的问答》,《电影艺术》1987年第2期。
40、《道家辩证法论纲(下)》,《学术月刊》1987年第1期。
41、《道家辩证法论纲(上)》,《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
42、《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43、《需要注意文化史的研究》,《文史哲》1984年第1期。
44、《<荀子>发微》,《东岳论丛》1981年第3期。
45、《孔府地租剝削内幕》,《文史哲》1974年第1期。
46、《公孙龙诡辩哲学批判》,《文史哲》1963年第4期。
47、《谨慎地对待资料辨年工作》,《文史哲》1963年第2期。
48、《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和形成》,《贵州政协报》
49、《三分法: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社会科学报》
50、《儒家的“忧”与“乐”》,《中国文化报》
51、《谈玄说无》,《光明日报》
52、《梳理线索,解开“无”“玄”之谜》,《社会科学报》
53、《和谐原理三题》,《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