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明,1947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83年吉林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毕业,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
职务与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理事长等。
主要著作:
1《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熊十力评传》(专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2010年版。
3《现代新儒学的走向(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现代新儒家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中国现代哲学通论》(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中国传统哲学通论》(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8年版。
7《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中华儒学源流》(专著),京华出版社1994年版。
9《批孔与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20世纪中国实证哲学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冯友兰学术思想评传》(合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12《陈献章·王守仁·李贽》(合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现代中国哲学思潮》(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正统理学的终结者:阳明心学发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论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资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
3、《论三教并立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的新开展》,《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4、《单数还是复数——从冯友兰看哲学观念的更新》,《中州学刊》2010年第3期。
5、《郭象的问题意识与化解之道》,《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当代中国哲学往何处去?》,《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7、《墨子人天学新探》,《中国哲学史》2009年第4期。
8、《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吉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
9、《论中国近代哲学的语境、资源与话题》,《湖湘论坛》2009年第6期。
10、《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与理解》,《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1、《论理学开山周敦颐的学术特色》,《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12、《先秦百家争鸣的终结者——韩非哲学新探》,《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
13、《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3期。
14、《二程与正统理学的奠基》,《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5、《简论中国哲学的发端》,《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1期。
16、《从以吏为师到以天为教——董仲舒天人学说新探》,《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17、《荀子的礼学、人学与天学——兼论荀孟异同》,《东岳论丛》2009年第1期。
18、《论新理学的形上维度》,《中州学刊》2008年第5期。
19、《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学术研究》2008年第4期。
20、《自由理念与儒学的冲突与会通》,《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4期。
21、《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传播与理解》,《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2、《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问题》,《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1期。
23、《论现代意识和哲学学科意识的自觉》,《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7年第4期。24、《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25、《唐君毅儒学价值观评述》,《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6、《论现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27、《论儒学的现代走向》,《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
28、《论儒学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理念》,《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9、《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石峻学术思想评述》,《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1期。
30、《论儒学与宗教的异同》,《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31、《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觉醒》,《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
32、《关注人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33、《儒学的内在性与东亚价值观的共识》,《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34、《新理学对朱子理学的继承与发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2期。35、《德性儒学的成就、困境与走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6、《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几点看法》,《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
37、《论清代儒学的再整理》,《文史哲》2005年第5期。
38、《冯友兰的文化三说》,《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
39、《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选择——兼论冯契的人格理念》,《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
40、《贺麟对新儒者的定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41、《论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42、《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路》,《船山学刊》2004年第1期。
43、《义利之辨新解》,《学术研究》2004年第2期。
44、《儒道价值观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
45、《胡适的实在观与方法论》,《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46、《略论儒家德治思想的普世意义》,《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3期。
47、《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8、《现代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49、《评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50、《新理学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改造》,《中州学刊》2002年第3期。
51、《传统哲学智慧的升华——读李鼎铭著<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哲学研究》2001年第10期。
52、《从批孔到释孔的转折》,《文史哲》2001年第3期。
53、《略论冯友兰晚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54、《巨擘·重镇·哲人——简论冯友兰的学术造诣》,《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55、《略论儒家解释学》,《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0年第2期。
56、《胡适的儒学观》,《天中学刊》2000年第1期。
57、《论狭义新儒家的发展脉络》,《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
58、《时代呼唤平民化的儒学》,《文史哲》1999年第5期。
59、《从唯物史观看孔学——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论孔学》,《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第3期。
60、《陈献章的处世之道》,《文史哲》1999年第3期。
61、《荀子的政治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62、《中国古代辩证法的类型与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63、《陈献章的道德范畴理论》,《学术研究》1997年第11期。
64、《陈献章工夫论评述》,《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3期。
65、《简论陈献章的“万化我出”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66、《注重实践是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
67、《贺麟对王夫之哲学的研究与借鉴》,《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3期。
68、《现代新儒家与现代化》,《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
69、《孙中山与现代新儒家思潮》,《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6期。
70、《五四以来的新儒家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