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X

肖显静(中国社会科学院)

 

肖显静,男,19645月生,江苏南京人。1987年于南京师大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7-2013.12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工作(其间赴牛津大学哲学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学),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科技与社会专业委员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中科院、科技部等课题项目多项。201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生态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环境论)。

主要学术成果:

(一)出版及翻译专著

1、学术专著:

1)《生态政治:面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抉择》,山西科技出版社,2003.10,独著。

2)《后现代生态科技观:从建设性的角度看》,科学出版社,2003.7,独著。

3)《环境·科学——非自然、反自然与回归自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0,独著。

4)《生态哲学:从科学到人文》,金城出版社,2014.3,主编。

2、研究生教材:

1)《科学哲学通论》(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合著。

2)《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合著。

3)《环境与社会:人文视野中的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独著。

4)《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2013.3,合著。

3、翻译著作:

1)拉伍洛克著:《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二人合译(第一译者)。

2)福德著:《生态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4,二人合译(第一译者)。

(二)学术论文

1、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研究主题1:一般性科学哲学

1)伽利略物理学数学化哲学思想基础析论,《江海学刊》,2012.1pp53-62,独著。

2Phusis Nature的词源考察与词义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pp6-11,第一作者。

3)中国国内有关“科学语境”研究概况——基于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6pp83-90,第二作者。

4)理想主义科学修辞的祛语境化与语境化重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2pp15-20,第一作者。

5)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想成份探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4pp72-81,独著。

6)科学认识的有限性分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pp1-6,独著。

7)科学哲学研究三大转向的内涵与意义简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pp52-56,独著。

8)特异功能存在吗?从科学的发展看,《科普研究》,2005.4pp44-49,独著。

9)科学主义的内涵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6 pp10-17,独著。

10)科学理论检验的不完全决定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3pp36-40,47,独著。

11)大卫·格里芬的后现代科学成立吗?《河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2, pp21-28,独著。

12)简单性原则等同于真理性吗?《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4pp27-30,独著。

13)面对复杂性科学,要探求科学认识方法的新范式,《科技导报》2003.5pp18-22

14)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吗?《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3pp6-933

15)概论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科技导报》,2002.8pp8-1133,独著。

16)在中国究竟要不要反科学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9pp34-37,独著。

17)弘扬科学精神价值,坚决反对伪科学,《理论学习与探索》,2000.2,第二作者。

18)作为客体的科学仪器,《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1pp16-2311,独著。

19)测量实在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5,第二作者。

20)理论·实验·指称,《晋阳学刊》,1995.4pp50-55,第二作者。

21)仪器实在论,《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10pp22-27,第一作者。

研究主题2:生态学哲学

1)生态学实验的分类概况、欠缺及完善,《地理研究》,2013.4,第一作者。

2)生态学实验“伪重复”“真”“伪”之辩,《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第二作者。

2、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研究主题1:科学技术与环境哲学

1)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科学的非自然性、环境破坏与自然回归,《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12pp51-54,独著。

2)转基因技术本质特征的哲学分析——基于不同生物育种方式的比较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5pp1-6,独著。

3实验科学的非自然性与科学的自然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1pp105-111,独著。

4)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科学认识的革命性转向,《中国科技论坛》, 2008.2pp3-4,独著。

5)从机械论到整体论: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pp10-16,独著。

6)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与科学认识方法的变革,《光明日报》(理论周刊11版学术笔谈),2007.7.17

7拉伍洛克:一位特立独行的科学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二作者,2007.4

8概论科学是天使还是魔鬼,《中国科技论坛》,2006.6pp103-107,独著。

9)从技术创新走向环境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4pp80-84,独著。

10)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人文杂志》,2004.1pp170-175,独著。

11)论技术的本质与环境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pp39-45,独著。

12)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中国科技论坛》,2003.1pp81-84,独著。

13)消费主义盛行对环境的影响,《前线》,2002.9pp22-24,独著。

14)面对环境问题的科学真理观,《新视野》,1998.4pp 46-48,独著。

研究主题2:科学技术与环境伦理学

1)论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责任,《伦理学研究》,2009.6pp65-70,独著。

2)科学解释道德的可能与局限——以达尔文主义和非达尔文主义为背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pp67-72,第二作者。

3)泰勒的生物中心论与工程师环境伦理抉择,《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4pp1-6,第一作者。

4)论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pp18-24,独著。

5)科学的新发展与环境伦理学的完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4pp98-100,104,独著。

6)自然返魅的新途径,《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pp1-6,独著。

7)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与环境保护,《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5pp.1-8,第一作者。

8)环境伦理学: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pp13-18,独著。

研究主题3:科学技术与环境政策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新的科学革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1pp14-17,独著。

2)中国公众转基因水稻风险评价的无知与理性,《绿叶》,2013.12pp66-72,独著。

3)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对公众环境权的伤害性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2.8pp126-130,第二作者。

4)中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争论研究——基于核心群体网络争论文本的计量统计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pp4-12,第一作者。

5)科技风险媒体报道缺失概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6pp7-12,第一作者。

6)核电站决策中的科技专家:技治主义还是诚实代理人?《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1.4pp7-15,独著。

7)科学和人文视野中的转基因技术,《科技导论》,2010.13pp118-119,第一作者。

8)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的选择,《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pp68-78,第二作者。

9)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争论综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pp8-15,第二作者。

10)“河长制”:一个有效而非长效的制度设置,《环境教育》,2009.7pp24-25,第一作者。

11)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合理性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08.1pp91-99,第一作者。

12)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现代性反思,《学习与探索》,2008.1pp27-30,独著。

13)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生态社会主义,《绿叶》,2008.6pp54-60,独著。

14)转基因技术专利保护对发展中国家遗传资源的影响,《科技与法律》,2008.5pp19-23,第一作者。

15)调整国家经济利益与减排温室气体,《山大师院学报》(哲社版),2001.2pp17-21,独著。

16战争生态论,《求实》,2000.11pp370-372,独著。

17生态危机下的国家主权建构,《教学与研究》,2000.8pp50-55独著。

18生态政治何以可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4pp1-5独著。

19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新视野》,2000.3pp10-12独著。

20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摆脱生态危机的政治方案,《教学与研究》,1999.12pp48-53,独著。

研究主题4:其他方面

1)科学及科学文化的“文化缺失”与“文化回复”,《哲学分析》,2013.6pp31-42,独著。

2我国“重基础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12.3pp28-32,第二作者。

3)中国手机书发展的非技术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第一作者。

4)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三十年概况——对“科学技术哲学”三种主要期刊的计量统计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pp69-76,第一作者。

5)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管理与运行模式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8.2pp27-3134,第一作者。

6)中国农村基层科普组织机构的现状及加强措施研究,《科普研究》,2007.3pp23-30,第一作者。

7)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效益分析,《工程研究》,2007.3pp218-228,第一作者。

8)当代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科学观调查及对科学传播的启发,《科普研究》, 2006.5pp11-22,第一作者。

9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学教育》,2002.5pp.1-2,独著。

10社会思维学构想,《晋阳学刊》,1996.2pp50-53独著。